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 第269章 荆州刺史王叡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表迎接荆州刺史王叡一行,去往邓县县衙饮宴,一路上两人自是有说有笑。

而说到荆州刺史王叡,又不得不提现今还在牢狱之中的豫州刺史王允,以及他们共同的祖先,战国四大名将武成侯王翦。

秦灭六国之时,武成侯王翦祖孙三代,尽皆效力于秦王嬴政身前。

而除了韩国之外,赵、魏、楚、燕、齐这五国皆为王翦、王贲父子所灭。

当然王翦的孙子王离,也随从他的父亲王贲参与了不少灭国之战。

是故秦并六国之后,王氏祖孙三人尽皆封侯,王翦为武成侯、王贲为通武侯、王离为武城侯,一门三侯,可谓勋贵于朝。

待秦始皇嬴政沙丘病故之后,先有陈胜、吴广起义,后有六国余党叛乱。

当时统帅大秦北地边军的王离,与率领骊山刑徒军的章邯一起平叛。

只是史书记载,项羽破釜沉舟打败了王离二十万边军,又迫降章邯的骊山刑徒军,并最终坑杀了所有投降的秦军。

秦朝灭亡之后,又进入了为期十年的楚汉争雄,最后汉高祖刘邦胜出,建立大汉王朝。

当然,对于这段历史,我是存疑的。

毕竟项羽从南面楚国,要打到北面正围攻赵国巨鹿城的王离跟前,首先就得打败章邯的骊山刑徒大军。

结果项羽军与章邯军打了三仗,愣是一直没能越过对峙的漳水,他又怎么去打败王离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都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是故个人觉得这里蹊跷甚大。

大学时,我还写过一本这段时期的小说,可惜后来电脑被小偷盗窃了,又没保存到网盘,等以后有空了,再来写这段有意思的历史吧。

话归正题,王离的长子王元迁居到齐国避祸,成为琅琊王氏的始祖。

而王离的次子王威迁居太原,成为了太原王氏始祖。

是故王叡与王允两人,五百年前还真的就是一家人呢。

至于刘表为何这般看重荆州刺史王叡?

一来,固然是因为王叡乃是荆州刺史,他对荆州下辖的七郡,都有监察乃至干涉的特权。

不看僧面看佛面,刘表怎么也得给这位名义上的主官几分薄面才是。

此外荆州下辖七郡,如果有发生叛乱,荆州刺史王叡也是有权调动,荆州七郡的郡国兵进行平叛的。

自己印象中荆州后续还是有不少刷战功的机会的,现今自然得与荆州刺史王叡打好关系了。

至于第二点原因,则是琅琊王氏人才济济,刘表也正琢磨着怎么将琅琊王氏的人才,尽皆扒拉到自己碗里来呢。

魏晋时期,琅琊王氏乃是顶级门阀,“王与马共天下”,说的便是琅琊王氏,这足以见得琅琊王氏底蕴深厚了。

当然刘表打算拉拢王叡乃至琅琊王氏的这个机会,还是王叡亲自递送到自己手里的呢。

此话怎讲呢?

原来去年荆州刺史徐璆被免职之后,王叡被任命为新任荆州刺史之时,王叡就曾特地来拜访过刘表。

毕竟现今的琅琊王氏,还没到后世那般牛逼哄哄的程度,王叡想要仕途高进,自然也得找寻靠山才是。

而刘表作为朝中新贵,宗亲一系下一代领头人,又刚刚把汝南袁氏弄得灰头土脸,这自然成为王叡心目中的不二之选。

再加之王叡去往荆州,要想坐稳荆州刺史之职,也离不得钱粮丰足的南阳郡,是故王叡与刘表二人,自是达成了一系列的盟约。

这才有了荆州刺史王叡,把荆州治所从武陵郡汉寿,北迁到南郡江陵城。

同时刘表前脚刚到邓县,王叡就火急火燎的从南郡江陵城赶来相会之事。

当然荆州刺史王叡,之所以把荆州治所从武陵汉寿,搬到南郡江陵。

除了离南阳郡更近,更易接受刘表的帮助之外,还有两点原因。

其一,乃是南郡位处荆州腹心,扼守长江要道,可以充分利用水运优势,发展经济。

其二,则是荆州刺史王叡与武陵太守曹寅矛盾颇深,同时武陵郡还有五溪蛮,不利于王叡巩固自身权势。

刘表与荆州刺史王叡一行人,有说有笑的赶往邓县县衙。

而一路上刘表自是盛情的给荆州刺史王叡,介绍帐下军师祭酒荀攸及邓县县令邓同、邓济兄弟俩。

当王叡听得荀攸乃是颍川荀氏子弟,邓县县令邓同更是新野邓氏的家主之时,心中也更加坚定了与刘表的盟约关系。

待到得邓县县衙,一行人自是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而在宴席之上,刘表也与荆州刺史王叡达成了,荆、益、扬三州货物南来北往,通过南阳郡的诸多协议,同时刘表也做出了进一步整修以及拓宽官道的承诺。

宴席结束之后,刘表与荆州刺史王叡两人去往书房密议。

待关上房门之时,荆州刺史王叡却是一脸愤懑的朝着刘表拜道。

“刘公助我斩杀曹寅那蛮子!”

刘表闻言,却是眉头一皱。

曹寅乃是朝廷任命的武陵郡太守,自己即便是高平侯、镇南将军、南阳太守,也不可能擅自废杀曹寅啊。

不过想来定是武陵太守曹寅彻底惹恼了王叡,王叡才会说出这等气急败坏的话语吧。

刘表起身扶起躬身拜倒的王叡,轻声安抚道。

“通耀兄莫急,且道出事情缘由,刘某自有定夺。”

王叡见此,也知自己有所失态了,是故自是将事情原委一一道来。

原来今年初,荆州刺史王叡抵达荆州治所武陵汉寿之时,倒也与武陵太守曹寅相安无事。

只是当荆州刺史王叡准备将荆州治所搬到南郡江陵去时,却遭到了武陵太守曹寅的激烈反对。

原因便是荆州治所搬迁之后,荆州刺史帐下的三千精锐的州兵,也会跟随荆州刺史王叡一道去往南郡江陵城。

可武陵郡时常有五溪蛮叛乱,正是有这三千精锐州兵的镇压,方才没有越演越烈,而这也是荆州治所处于武陵郡汉寿的原因。

现今荆州刺史王叡要把治所搬到南郡江陵去,等三千精锐州兵一走,那五溪蛮还不得打到武陵郡城临沅来啊。

到那时候丧师辱国之下,武陵太守曹寅定要丢了脑袋,是故他才会那般激烈反对。

只是荆州刺史王叡有王叡的考虑,武陵太守曹寅也有他曹寅的考虑。

是故王叡即便已经把搬迁治所的原因讲得万分透彻,曹寅也依旧坚决反对搬迁治所。

到最后曹寅更是破口大骂,说王叡胆小如鼠,就是不敢面对五溪蛮族,方才非要躲得远远的。

这话自然是把王叡气了个半死,而二人之间的矛盾也彻底激化,就差大打出手了。

只是碍于局势,二人方才没有大动干戈,只是二人内心之中已经彻底将对方记恨上了。

最后荆州刺史王叡不得不留下两千精锐州兵,与武陵太守曹寅一道把控武陵郡局势,方才顺利的把荆州治所搬迁到南郡江陵来。

现今面对这等侮辱自己人格的蛮子,荆州刺史王叡自然是恨不得将其除之而后快了。

了解前因后果的刘表,也是无奈,毕竟此事着实有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嫌,是故刘表也只得和稀泥,转移注意力了。

“通耀兄,此事不急。刘某以为通耀兄当务之急,在于彻底把控荆州大局。”

“通耀兄帐下现今的州兵不过一千之数,可在南郡征召满三千之数。我南阳郡可调派打造好的兵甲,供通耀兄武备州兵所用。”

“此外江夏太守秦颉、零陵郡太守张羡,与刘某还有些交情,刘某愿手书一封,助通耀兄尽快掌控荆州大局。”

荆州刺史王叡闻言,与武陵太守曹寅的仇怨也暂时被放到一边,随后自是喜不自禁的拜谢道。

“如此就有劳刘公相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