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长公主离京后,晏存继续做自己的事。

他尽量将自己的身影往后摆,减少出现在皇帝面前的次数。

甚至还提出了辞官让贤。

然而皇帝竟然不允许!

皇帝让他继续干活,并表示不会再出现此前那种情况。

这是既要他干活,又不想让他好好活!

回到家,晏存越想越气。

书简摔到案上,他焦躁地来回踱步。

“上次是大牢,下次可能就是直接就地处决!”

“皇帝不信任我!”

“甚至想杀死我!”

“我这么一大家子人,没了我可怎么办?”

“不行!我不能死!”

自言自语一番,晏存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他去拜访姜文丞,问这位老先生。

“若有人要杀我,我该当如何?”

姜文丞捋着白胡子,仔细打量他两眼,果断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任何时候,人命都是最重要的,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这是要他离开京城,逃命。

拜别姜文丞后,晏存回到家,晚饭都没吃,在书房胡思乱想,枯坐到天明。

迎着晨光,他抬手遮住眉毛,心思归于沉静。

我不能走。

好不容易走到这里。

好不容易回到这里重新站住脚跟,我不能走。

管它什么牛鬼蛇神,放马过来便是。

这番想法,甚是不甘败走。

林小暖想起他曾经的豪情壮志。

【你曾说要整个朝堂都与你有关,与晏家有关。】

【现在,你做到了。】

【如今朝中势力盘根错节,你是最不可撼动的一个。】

【皇帝要对付你,若用阳谋,你无需逃跑,若用阴谋……恐怕要小心看顾你的家人朋友……】

【你的命,我会保。至于其他人,与我无关。】

其他人?

透过窗,晏存四下扫一眼。

见府中下人正在勤劳地工作,他心中轻笑一声。

其他人自然由我保护。

我活着,他们便能活着。

你保我即可。

……

下定决心后,一改最近畏首畏尾的行事风格,晏存重新恢复以前的雷厉风行,面面俱到。

皇帝对他的态度越来越拧巴。

甚至于白日里与他言笑晏晏,夜里却能派更多的刺客妄图暗杀他。

某日夜里,季文光与他讨论今年京郊农户的粮食收成与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不相配的问题,二人谈到半夜,刚灭了烛火离开书房,转头便是三支飞矢迎面。

若非季文光机警,二人身上恐怕要多两个血窟窿。

晏存立刻拿起梁柱后的备用木盾,预备挡住紧接而来的攻击。

没想到对方见一击未得手,立刻便撤离。

最近总是能遇到这种仿若骚扰一般的袭击,晏存早已见怪不怪。

与此同时,一道黑影从院中飞射而出。

偶遇危险,不便立刻出门,二人又折回书房。

“真没想到,您府上连夜里竟也这般热闹!”季文光坐椅子上,大冬天还扇扇子,屋里地龙的热气都被他扇跑了。

晏存看着手中的密信,头也不抬,呵呵一笑道:“现下这境况,不热闹才不正常呢!”

不多时,匿行者将两个奄奄一息的人扔到书房地上,而后退出去,悄然回到黑暗中。

瞧着地上生命体征微弱的人黑衣人,晏存伸手扒了他们的衣裳,展开后看到熟悉的印记。

“老熟人了,看来今日不会有第二波客人了。行了,你去客房安心睡吧。”

他带着季文光去客房,将书房的尸体留给侍从处理。

林小暖算了算,向晏存报备。

【加上皇帝那边的人,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一百零四次偷袭。】

【从那些人身上搜刮出来的东西,已经当出大概二百七十三两银子。】

晏存心道,有点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攒到一千两。

这些人身上都没个值钱的东西。

【毕竟有来无回。】

哎,算了。

睡觉。

……

对于自己遭遇的袭击,晏存根本不放在心上,审都懒得审。

但有人针对如月和晏景澄,晏存将袭击者折腾个半死,然后直接用商城里买的道具,审问出背后之人。

“呵!两军交战尚祸不及妇孺,我一次次退让,竟差点害妻子丢了命!”

“皇帝欺人太甚!”

看着床上已经昏迷三日的如月,晏存脑子里冒出一系列大逆不道之事。

林小暖表示。

【只要皇帝的命,轻而易举。】

【要造反,需要大量人力财力,一般而言,还需要一个正当理由。】

【如果不在乎名声,你想怎么做都可以。】

对宿主这些年的行为进行分析,林小暖得出一个结论——这位宿主偏科。

声、色、名、利,这四样东西,晏存年少时还曾迷恋过歌舞美人,但随着年龄渐长,官位渐高,他对这两样东西逐渐失了兴趣。

对他来说,这四类事物,唯有名誉最重要。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晏存有了一个计划。

他不能造反,但可以要皇帝的命。

……

元吉四年,九月初二,太上皇仙逝,宫中道士一夜之间人间蒸发。

九月九日,太上皇出殡。

当日夜里,晏存悄悄找到在冷宫生活的李世康,开始不着痕迹地教他纵横之术。

三日后,十一岁的李世康携全部家当跪地磕头,行拜师礼。

晏存只接了他递上来的一盏清茶。

这件事,除了两个当事人和林小暖,没有其他人知晓。

元吉四年,大年三十。

宫宴上第一次出现了李世康的座位。

皇帝对这个相差十多岁的弟弟态度微妙。

一时间,众官员思绪纷繁。

年后,他要给李世康封王立府,封号“靖安”。

在晏存的提前运作下,几位重臣纷纷上书,表示靖安王年岁尚小,达不到立府的条件。

还表示皇上宅心仁厚,以德治国,倘若能将幼弟留在宫中,令之平安长大,必为天下之表率,促进百姓对朝廷的信赖。

皇帝认为言之有理,便将李世康的存在摆到明面上,刻意展现自己对他的关怀。

由此,靖安王李世康的名字也在众官员心里逐渐重要起来。

几个月过后,皇帝便意识到朝中势力有了变化。

除了依旧支持他大哥的那部分势力,竟还有人打起了靖安王的主意。

借由此事,他又筛选出一部分不忠之臣,全部处理掉。

他以为自己是敲山震虎,却没想到是养虎为患。

那些或被贬或被杀的人才,其实都被李世康悄悄收拢到自己身后,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晏存告诉他,要沉得住气,扛得住事。

扛得住事,才能成事。

所以他一直默默等待。

等待晏存说的那个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