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国的建设如火如荼,一墙之隔的印度却水深火热。
不到一个月时间,纳拉文不仅控制了泰米尔德邦,连临近的喀拉拉邦和安德拉邦也加入到南方独立军,使得正规军人数真正达到了二十万人。
人数不是问题,可要命的是,他们策反了印度东部舰队。
要知道以某神秘大国为假想敌的印度,每年都将海军的军费资源倾斜到东部舰队,三分之二的舰船和人数也都在这支总数3万多人的海军里。
陆军和海军齐头并进双管齐下,双方历经三次会战后,印度政府军撤出了卡纳塔克邦,退守马哈拉邦一线。
拉奥领导的印度解放军在占领奥里萨邦之后没有继续向切第斯邦进军,转而在恰尔肯德和西孟加拉邦发动起义,在一个月里将队伍壮大到了120万人。
没错,这120万还是保守的数字。
要知道,西孟加拉邦是妥妥的印度大家庭里的逆子,其他地方要么是本土的黄色,要么是西方的蓝色,而这个邦过去三十年来,一直是东方的红色。
元总圣人的那个红。
取得重大战果后,南方独立军和印度解放军几乎同时停下脚步,巩固胜利果实的同时,向印度政府派出代表提出停战条件。
印度解放军占领西孟加拉邦,就意味着西里古里走廊真正变成了联通三方的大通道。
拉奥派出一个团进入锡金想接管该地,却不料这处战略要地不知何时已经变成恒国迦尔吉近卫军的大本营,不想翻脸就只能无功而返。
经过这一年多的斗争经历,拉奥对元总圣人的指导思想领悟得更为透彻,知道现在还不是四面树敌的时候。
他对当局政府提出的要求是让奥里萨邦像西孟加拉邦一样自治,同时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他不知道,放在夏国历史书里,这种行为叫做军阀割据,统治阶级能答应才有鬼。
纳拉文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他被南方的大部族和门阀集团裹挟,已经在着手筹备成立潘地亚联邦共和国。
上一个叫潘地亚的王国,只是记载在史书上的国家,前后统治半岛南部1800年,由此可见这些世家门阀的野心。
印度中央政府焦头烂额,一边在国内大举征兵,一边和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三方进行和谈。
灾后的巴基斯坦得到伊斯兰世界倾力援助,灾后重建的同时还不忘与印度政府军在克什米尔地区打得头破血流。
国内的叛军势如破竹时,印度边军大部撤回至中央邦拱卫首都,巴军趁机向克什米尔增兵五万,迅速全线发起总攻,最终占领这块一直摩擦不断的争议土地。
这时候,在是否趁病要命继续向前进军一步的问题上,有人向巴基斯坦政府提议,是不是该派人问问大国铁磁和东边真神的意思。
阿匍们如是说:“如果没有安拉提前降下神谕让我们来支援教友,巴基斯坦的损失至少会翻三倍!”
巴基斯坦总统拉维尔致电恒国总统,得到的建议是:“不要低估一个拥有核武的国家面对外敌入侵的抵抗决心。”
印度在罗刹国的帮助下研究出核武,巴基斯坦在美利坚的援助下也拥有了核武。
虽然都是非法拥核,但毕竟都有。
两个核武国家要是真的发生全面战争,那么面临被灭国的一方肯定不会心慈手软。
要把印度掰开揉碎,只能从内部下手。
巴基斯坦见好就收,在克什米尔边境修建军事建筑,坐看印度国内局势走向。
趁着停战期,拉奥访问恒国,陈一平接见了他并建议他在恒国各地考察几天再回去。
每天都有人带着拉奥坐着车在恒国境内转,让他看看这一年多来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拉奥脸上带着憧憬和喜悦,眼神却颇为复杂。
在恒国的建筑法规中,有一条令人耐人寻味的硬性规定:所有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建筑在建设施工前,要按照能扛住8级地震的强度进行设计。
很无奈,毕整个国家有超过一大半国土处在地震巢上!和东瀛属于难兄难弟般的存在。
陈一平不敢在这种地质上建核电站,只能就地取材跑到高原上建设水利发电站,虽然困难重重,但不能贻害子孙。
白白把东北七邦的领土割出来,印度政府能安什么好心?
但他们打错了如意算盘。
陈一平天克印度。
多年以来,压在他心头最重的就是那场大地震。
在领地到手后的第一时间,他和程蝶衣把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全都拿出来,应用到恒国的建筑领域。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上千万人的安置工作,国家建筑工程集团采用了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一整套完整的全产业链功不可没。
装配式建筑最大的改变就是将建造从施工工地转移到生产工厂,将大的建筑物分解成一个个单体构件,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减少人工操作和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而预制构件都经过标准生产和严格检测,质量远高于现浇,精度达到毫米级。
当天要生产什么部件,会通过网络远程将指令传送到生产指挥中心,从设计、生产、制作,到材料品种、价格、预算,再到出厂,全部由计算机完成。
而每块出厂构件都贴有一个二维码,只需手机一扫,该构件的所有信息、数据一目了然,从而也杜绝了豆腐渣工程出现的可能。
因为恒国的建筑法规还有一条:终身负责制。
谁修建的建筑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他用超越时代的眼光和他所掌握的技术,正在把新生的恒国带向未知的方向。
他利用一切能利用到的资源,算计一切能算计的对象,争分夺秒的和老天争命。
为了全人类的命运在和时间赛跑。
星舰没了,聂小语不在了,这个星球要是没了,他也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