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大江北岸的联军追逐吴军的时候,楼令已经先后跟郤至、智罃、士匄、中行偃的部队完成会合,一起朝着“梅里”推进。

这一支为数四个“师”约三万人的部队,里面还有过万的辅助人员,其中光是匠人的数量就占了四千左右。

那是楼令要求多带匠人的结果,便于接近“梅里”之后,进行攻城器械的赶造。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再有三天就能够抵达吴国都城的城下,届时需要建设好营盘。”楼令与中行偃同乘一辆战车。

中行偃问道:“要分成几个营盘?”

“不多出三个。”楼令已经派人摸清楚当地的地形:“一个主营盘,加上两个驻军两个‘旅’的营盘,组成犄角之势。”

说到底就是在这边的交战模式不一样,驻扎的地点需要更可能的靠近,并且营盘的数量不能太多,要不然一定会被袭扰得很困扰。

当然了,主要的营盘是三个,外围肯定会存在驻军更少的兵堡或是岗哨。

沿途的一些要道,楼令一样有留下小股部队驻守,通常是桥梁之类。这是为了避免桥梁被吴军破坏。

在大江南岸的联军合起来应该有接近五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需要固守渡口,他们并未一块向“梅里”进军。

负责攻打“梅里”的晋军,他们已经连续赶了六天的路,每一天走大概三十里左右的路程,行军速度只能说不快不慢。

六天的路程走下来,沿途留下的部队数量已经超过两千人,不是驻守在桥梁附近,便是一些山林的狭隘出口。

其实,那些沿途撒下去的驻军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卡住了交通要道阻击路过的吴军,或是逼迫吴军绕道。

在这六天期间,他们一样遭受多批次小股吴军的袭扰。

与邯郸旃几天才反应过来不一样,更知道该怎么应对这种频繁袭击的楼令采取了多种应对方式,包括上面在要道留下小股驻军,以及派出小股队伍与吴国对攻。

那些散出去的晋军队伍,他们主动寻找吴军与之交战,没能够挡住或纠缠住所有吴军,起码减少了吴军袭扰主力部队的可能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吴军小队被消灭或打残,到现在楼令统率的这一支部队,每一天受到的袭扰降低到了五次以内。

要知道活动在该区域的吴军原本有四千左右,他们等晋军离开渡口,便不再袭扰渡口,改为袭扰行军状态的联军了。

四千的吴军至少散成了五十支以上的队伍,少的十来人,多的几百人,想要完全清理干净过于困难。

避免了主力部队受到袭扰的次数,只说明楼令的应对方案取得了效果。

“不知道君上那一边怎么样了?”中行偃说道。

楼令转头怪怪地看了中行偃一眼,重新目视前方的时候说道:“大概还在追击吴军吧。”

友军并未派人进行求援,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完,不是总指挥的中行偃分出精力去管远方的事情做什么呢?

大江南岸的晋军任务不比大江北岸的轻,乃至于攻克“梅里”的政治意义更重要,不如集中精力先顾好自己的事情,再不济也多多查遗补漏。

同属晋国的两支大军相隔百里左右,并且中间还隔着一条大江,哪怕是其中一支有危险,怎么都需要十来天才能够互相支援。

十来天都算是很快,遭遇到意外甚至无法进行互相的支援。

考虑到吴国本土的兵力所剩无几,真要是出现状况,超大概率是楼令率军救援郤锜居多?

楼令偶尔也会分心去想一想大江北岸的战事进展怎么样了。

毕竟,联军对战的是吴军啊!

如果说楚军只有在劣势才当蛮夷,从未听说过吴军有当人的时候。

吴军不止喜欢偷袭和埋伏,他们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军纪。

硬要说的话,当前时代的秦军可能都比吴军更像人,至少秦军不会玩虐杀,吴军则是会!

历史上,吴军攻破楚国都城,几乎是将所有不当人的事情都干了一遍。这是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的事情。反倒是伍子胥到底有没有挖坟鞭尸,可能需要稍微的存疑。

要说必须分出精力关注什么事情的话,楼令认为渡口那边更值得关注,说道:“两支主力部队都离开了渡口,吴国水军有所行动的话,大概就是在近期了。”

如果不是吴国的主力部队不在国内,并且渡江的联军在五万左右,讲实话就是楼令会反对攻打“梅里”这座吴国都城。

双方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实施军事行动之后,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晋军是初次渡过大江,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所在地,哪怕是有了很多的向导,真没有己方核心阶层熟知地形来得实在。

申巫臣?他并不是晋国的核心阶层,也不可能成为核心阶层。

不是申巫臣的能力强弱这个问题,单纯就因为他是楚国公族的出身。而晋国高层认定楚国对己方超级有威胁,哪怕楚国暂时跌倒,某天楚国一定会重新站起来。

基于上述那一些因素,申巫臣也知道自己爬不上晋国的核心阶层,他才会在吴国替自己的子嗣做那么多的安排。

“如果‘梅里’好打的话,或许不用耗费时日打造攻城器械?”楼令只是听说了‘梅里’的情况,需要亲自看一看才知道。

根据一些人的说法,作为吴国都城的城池,它的城墙最高约两丈,最矮的不超过两丈。

当前的一丈大概是现代的三点三三米,那“梅里”城墙最高就是七米左右,最矮的城墙大概是六米左右。

楼令有派探子进入“梅里”侦查,一直在陆陆续续传回信息。

根据探子传回的情报,因为联军正在向“梅里”逼进的关系,城内一度起了骚乱,只是骚乱在两天内得到控制。

由于吴君寿梦不在“梅里”的关系,明知道有敌军正在逼进,紧急动员却是无法执行。

吴国的权力集中在国君手中,没有来自国君的命令,留守国内的公族封君或贵族连抽调自家私军到“梅里”都没有做。

不是那些吴国封君或贵族不做,而是他们做了之后,哪怕守住都城没有陷落,等吴君寿梦回归会后果难料。

其实,列国都是没有得到允许,严禁各个家族的私军靠近都城,当然也包括了晋国。

还有另外的一项,即便是各个家族的私军得到允许靠近都城,一样严禁成建制入城。

那当然是一种防止叛乱的措施,但是只能防君子,防不了小人。

负责保护各个贵族的护卫?甭管是能打还是战斗力低下,他们不算军队。

有那么一个事实,一旦是发生弑君事件的话,一般是贵族带着护卫完成,后面抵达的私军顶多就是负责洗地。真正意义上的洗地,也就是搬走尸体和清理血迹、杂物之类。

“本来有一千八百左右的守军,陆陆续续会有部队败退回去,且当是有三千到三千六百左右的守军吧?”楼令估算出这个数量。

虽然是作为一座都城,但是“梅里”的占地面积并不大,算周长也就六里左右。

因为吴国商业不发达再加上吴国严禁随意迁徙都城居住的关系,所以导致“梅里”并不存在城郭这种设施。

六里周长的一座城池之内,拥有三四千的驻军其实非常合适,再多就会显得拥挤,并且会加速城内资源的消耗。

为什么楼令不派人伪装进城里应外合呢?他有那么想过,只是觉得没有必要。

历史上的吕蒙有没有干过“白衣渡江”的操作不重要,反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传播度,吕蒙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连带伪装偷袭也成了一种惯用的军事手段。

有没有攻下“梅里”对楼令来讲并不是十分重要,其实对晋国也是成也好,不成只是可惜的一次军事行动。

所以了,楼令真不会为了攻克“梅里”来败坏自己的名声。

其实吧?

当前不比日后,每一座城池内的人口就那么多,作为都城的常驻人口很固定。

尤其是“梅里”现在风声鹤唳,哪可能有大批陌生人入城不会被察觉呢?想要派遣队伍伪装入城当内应的难度很大。

同时,跟实施水攻或火攻成功的案例一样,派出部队伪装入城干成里应外合的例子很少。只是水攻、火攻和里应外合干成了太轰动,搞得这种战法的名气很大,弄得人们无视了“幸存者偏差”这种效应。

拿背水一战来说,不知道有这种打法的人可能不多,使用这一套战法并取得成功的人却是只有韩信一人,其余敢玩背水一战的将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同样的,使用水攻的成功军事案例不少,使用火攻而成功的案例同样不多。没太特别的地方,只因为想要实施火攻远比水攻困难得太多了。

越是对“梅里”越加接近的时候,楼令派出去“梅里”城内的探子失联越多,到后面干脆没有接到探子的回报。

失联的探子不一定是已经死亡,可能由于显得面生被关押,也有可能被拉去当了苦力。

在中原爆发城池攻防战也是那个样子,城内没有居所会被集中起来,不是要全部集中起来杀光,也不会逼着上城墙当炮灰,主要是充当运输物资的劳动力。

若是战事紧急的话,城内居民也会被动员起来,一样是充当劳动力,不是强制参与厮杀。

赵氏的黎庶和奴隶参与作战,算是非常特别的一次案例,反正其他家族的黎庶或奴隶才不会舍命抵抗。

“城池的城门已经闭紧了。”楼武之前去了‘梅里’城外一趟:“城外看不到吴军,倒是有不少黎庶活动在山林之间。”

楼令听完立刻皱眉,说道:“带队进行驱离,不走就抓起来。”

他们沿途可不止是遭受到吴军的袭扰,普通黎庶逮住机会也会造成联军的损失。

中行偃想说不好,可是有不少吴国黎庶参与作战,话讲不出来。

中原交战期间不为难普通黎庶,一来是他们没有多少油水,再来就是非常识相不会瞎掺和。

最后一点就是,只要打赢了的话,战败国会自己抓黎庶来用作为赔偿。

杀死可能到手的劳动力?明显就是比较不合适,名声也会变得很臭。

楼令可不会只让楼武去干那些事,每一个家族点了一些名字,主要就是各家族的二代。

大军在中午抵达“梅里”郊外,随后一部分将士和辅兵开始按照楼令事先的安排开始清理出空地,数量更多的部队则是开始在接近城池约五百米之内。

接近城池做什么?不是楼令要抵达就立刻展开攻城,主要是清除城外的障碍物,为接下来的攻城做好先期的必要工作。

“东面有衡山,北面是大江,接下来是以西面和南面作为主攻方向?”士匄问道。

因为楼令有多次率军破城的成就,所以就成了一位攻城大师。

而攻城大师的名号对楼令来讲绝对是称之无愧。

毕竟,无论当代其他人的军事成就是什么,反正攻破两座城池以上的人,真的是没有多少。

士匄多少带着一些偷师的意图,才会特别跟楼令一块过来观察“梅里”的城防。

楼令率军攻占的城池包括了秦国都城“雍”。

如果说“雍”是半接收的形式,那么楼令率军攻打“韩”城期间遭遇的抵抗就很激烈了。

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楼令每一次攻城所耗费的时间都不长,顶多也就是半年左右。

“谁是守将?”士匄见楼令没有回答,问起了另外的事情。

楼令答道:“吴君的三公子,夷昧。”

他俩就站在“梅里”城北的一百五十米之外,以楼令的目力可以将城头的情况看得比较清楚。

当前,城头之上有很多吴军在行动,看上去弓箭手的数量不少,显然是被到来的晋军搞出的动作吓到了。

士匄正要说话,一阵“吱呀”的动静远远传来,城门竟然被打开。

“退不退?”士匄问道。

楼令刚才并没有在城头看到衣着特别的人,不太清楚夷昧有没有亲自上城头观察。

从城门出来了一支队伍,看去人数有点多,只是看着不像是什么正规军。

士匄也看清楚了情况,可算没有下令让驭手调头。

晋国卿大夫的战车全出自楼氏,它们已经可以原地调头,不用再有人下去扛着调头了。

而楼氏的战车已经全部换了新款式,倒是其他家族只有少数获得来自楼氏的“专利”授权。这个授权不是说制造多少给予多少专利费,视作友好家族之间的技术共享就可以了。

如果竞争激烈,或是干脆要当死敌,专利自然可以无视。

哪一天楼氏没有衰弱下去,谁敢明目张胆侵权,要有随时遭到楼氏报复的心理准备。

那些从城内出来的人,他们笔直地朝楼令和士匄的位置过来。

随着越走越近,士匄判断出了那些人的身份:“两三百奴隶过来,是个什么情况?”

当前的奴隶很好辨认,不是从衣着上进行辨认,看他们有没有黥面就可以判断出来。

非常奇怪的事情是那些奴隶中有不少人手上持有利器,问题是看着又一个个充满了悲戚的决然。

“不会吧……”楼令想到了什么。

只见那些奴隶走到楼令和士匄前方约二十米停下。他们要是再不停下,会有晋军杀上去了。

这些停下来的奴隶开始朝楼令和士匄吼叫,单纯吼叫而不是喊话,随后手持利器的奴隶竟然当场自戕。

不交战,靠近了来一个个自杀,看得士匄懵逼之余感到震惊。

“这是干嘛啊?”士匄已经是第二次这样问了。

楼令对此有借鉴的例子。

那是发生在吴军入侵越国时期,越军打不过吴军,勾践派出“敢死队”到吴军面前自杀,吸引了吴军的注意力,并且让大多数吴军感到惊骇,从而使得吴军不少将士惊惧不已之下心神失守。

“夷昧在向我们表决心。”楼令说道。

“什么意思?”士匄完全搞不懂。

要表决心的话,倒是夷昧亲自过来讲道理或是叫骂,派出奴隶来自杀算怎么回事呢。

楼令有点怀疑士匄是不是被穿越者夺舍,说道:“奴隶是财产,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夷昧用这种方式恐吓我们,一旦开战就不死不休。”

士匄听懂之后,错愕地说道:“恐吓我们?我们能被这种方式恐吓到???”

话说,晋军里面八成以上的将士历经百战,不说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见得死人可真的是太多了。

并且讲一个事实,晋军虽然入侵了吴国的本土,可是并没有沿途奸淫掳掠过来,进行的是很正常的军事行动,并不会感到良心不安。

所以了,晋军会因为夷昧搞出来的事情感到惊诧,要说产生多少心理压力,真的是没有多少。

在错愕之后,士匄揶揄地说道:“要不,喊话让夷昧亲自出来?”

楼令说道:“你试试咯。”

士匄顿时觉得无趣。

要是夷昧真的有那个胆子,早就亲自出来了。

前面是一个又一个夷昧派来的奴隶在自杀,楼令和士匄却是还能互相开玩笑。

事实上,看到那一幕的其余晋军,他们多数人只感觉正在发生的事情非常莫名其妙。

这个跟晋人不了解东南一隅的文化,可能关系会更大?

在东南一隅这边的献祭习俗还很严重,尤其是诅咒文化盛行。

类似的文化在楚国也有,只是大多数中原国家真没有那么浓烈,乃至于有些中原国家就不存在那种文化。

至于说后面汉王朝为什么会对扎小人诅咒那么恐惧?只能说,虽然汉王朝是定都在关中,但是楚文化很盛行。

一个个奴隶自杀,伤者和尸体躺了一片,地上开始有鲜血汇流成了血洼。

伤者?自杀是第一次,可能没往自己的要害动手,也可能动手一瞬间惊惧导致下得力气不够,结果并没有死成。

这些奴隶怎么愿意自杀?应该是有父母或兄弟当人质,他们不自杀亲人就要被杀吧。

楼令看了看左右,吩咐道:“去给他们一个痛快。”

吓唬谁呢?

如果夷昧以为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吓唬到晋人,尤其是让晋国的卿大夫产生恐惧,完全就是想多了。

晋国的卿大夫,哪一个手上不是直接或间接粘上过万的人命,不可能那么轻易就被吓唬到。

要是出来的人意图冲锋杀将,倒是会让晋人稍微紧张那么一下下。

站在城头的夷昧看到有晋军上去给自杀不成的奴隶补上致命伤害,下意识看了看左右,问道:“晋人这般不讲道德的吗?”

啊?

跟道德有什么关系?

之前说了,东南一隅这边有他们自己的献祭文化。

比如说,夷昧威胁奴隶出去自杀,真不是单纯要吓唬晋人,或是表决心而已,跟他们的献祭文化也有关系。

当然,夷昧吓唬和对晋人表决心的用意最大,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阻止晋军攻城。

结果只能说,表演给瞎子看了。

刚才,楼令还在注意会不会有吴军杀出来,看城门重新合闭,显然是没有的事情。

而在刚才看似很好的机会,无论楼令或是其他人,一概没有趁机夺取城门的冲动。

晋军刚到,有了自己的行动,正在清理攻城的场地和进行驻营。

守城的吴军已经准备了一段时间,敢打开城门必定是做好了相关的准备,晋军在突发情况下冲上去夺取城门,即便是能够冲过箭雨的覆盖,进城一定会遭遇到吴军的埋伏。

“那是晋国的卿大夫吧?”夷昧注视着楼令和士匄带着队伍离去,心想:“或许应该派人谈谈?”

亲自过去?夷昧有这样的胆子,可是作为吴国的公子却不能做。

派人去谈,成与不成都有人背锅。

夷昧亲自去谈?无论成与不成,等吴君寿梦回来,一定是有罪无功啊!

“不知道父王怎么样了?”

夷昧已经跟吴君寿梦失联了将近两个月,直至联军渡江才知道与晋国进入战争状态,对于北上的吴君寿梦以及大军什么情况,真的是了解得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