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667章 局面越来越复杂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处被突破而导致到处漏风的现象,只能说在军事历史上屡见不鲜。

云梯的上场就让守军招架不住,多处城墙段经过约一刻钟的激战便失守。

等攻城塔抵达位置,踏板落下的那一刻,蜂拥而出一队队披甲之士,南面城墙的争夺就已经注定了。

诸夏模式的城池攻防战,一旦一面城墙失守,基本上也就宣告城池进入陷落倒计时。

“没有成为真正奠定胜利的利器……”楼小白说得是攻城塔。

攻城塔在南面的城墙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没有它的加入战场,攻城部队一样用云梯发挥了惊人的效果。

面对南面城墙被攻城方夺占,守军还是不断进行冲击,双方先在各条城墙通道展开激战,随后交战蔓延至城内。

城中被组织起来的青壮,他们多就以数百人的队伍投入作战,少的也有数十人。

这些大部分没有正规兵器的青壮,第一批投入进去的队伍像是雪花碰上火炉立刻融化。

大量的伤亡并未让成豹停止向战场投入青壮,只是改为依托复杂地形层层阻击,南面攻城方的部队还真的就被层层阻击给拖慢了进攻的脚步。

差不多是南面的攻城塔抵达位置的时候,东面的攻城塔也到了位置。

东面这一边,可能是云梯数量略少的关系,也有可能是魏氏的披甲之士战力不如楼氏,总之在攻城塔抵达位置并投入使用之前,攻城方并未奠定真正的胜利。

在攻城塔投入使用之后,魏颗安排披甲之士作为攻击部队,他们冲上城墙与守军展开了血腥的拼杀。

魏氏披甲之士多数已经换成了铁甲,只不过是比较落后的版本。

为什么楼氏会大批卖给魏氏铁甲?因为他们同为晋国的家族。

楼氏对国内各家族采购铁甲,只要能够拿出让楼氏满意的价格,一概没有进行拒绝。

只是,楼氏卖出的铁甲一定不会是最近款式,并且只对一个家族提供定制版。

那个可以自己设计铁甲款式的家族便是郤氏。

其他家族只能买到楼氏淘汰的铁甲。

当然了,楼氏并不是全拿二手货出来卖,相当一部分是堆积在府库内从未使用过的新货。

魏氏能够用比较低的价格从楼氏大批买到胸甲,其实是对他们自己的生产链造成了打击,只是他们暂时不明白这一点。

买比自己造便宜?多数人会停止自己生产,结果就是自己的产业链消失了。

楼令知道市场经济该怎么玩,更清楚市场冲击会带来什么效果。

现在,明白楼令为什么愿意贩售铁甲了吗?

“是吗?楼氏世子指挥的部队,他们在一刻钟之前已经夺下城墙。”魏颗有心比拼,输了也没有觉得太难过。

魏相闷声说道:“那边的大型攻城器械数量比较多。”

这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那是自家的儿子,楼令肯定会给予更多的攻城器械,并且尽量安排更精锐的部队到楼小白麾下。

魏颗知道魏相是什么意思,责怪地说道:“你的比拼心思太重了。”

跟谁比不好,非要跟卿大夫的子嗣比?

另外别忘了,魏氏现在是楼氏名义上的附庸,不是这一层关系存在,轮得到魏氏之主指挥其中的一面作战吗?

“我、我不是那个意思。”魏相有点慌。

魏颗皱眉说道:“不管真假,反正不应该有。”

晋国当前充满了暗流汹涌,一个不小心沉下去被哪个漩涡卷到,可能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魏颗怕就怕一不小心怎么死都不知道,他现在只想抱住楼氏这只粗大腿。

有那么一件事情,魏氏绝不会放弃对卿位发起冲击。

魏颗有一个预感,也许距离魏氏获得卿位的时间不会太久。

“多注意邯郸氏的动向。”魏颗给予魏相最明显的提醒。

魏相是一个聪明人,有些时候碍于太聪明,做事会显得比较急。

“我知道了。”魏相答应下来。

城墙之上的激战,守军在攻城部队的猛烈攻势下不断朝过道退去,将要分出胜负之际,一大批被组织起来的青壮到了。

他们跟南面加入交战的青壮一样,大多数手里没有像样的武器,看上去却是十分勇敢。

很多时候光有勇气不够,还要有足够的作战技巧,冲上去的青壮慢慢变成一具尸体或倒在地上的伤患,成为了肉体组成的障碍物。

多条通道的尸体太多,搞得攻城方需要脚踏尸体向前推进,一个不慎就从旁边翻落,重重地砸到地面上。

加入进攻的魏氏披甲之士,多数选择套了两层甲,防御力得到更大的保障,行动却是增加了受限。

负重的增加会让行动变得不方便,攻城方的披甲之士速度被拖慢,轮到不穿甲的攻城士兵变成前锋,守军的弓箭手发挥了超强的作用。

不知道成豹是给了守军什么命令,到了通道争夺战的阶段,守军弓箭手已经不顾敌我双方混在一起,多次进行了无差别的覆盖。

守军一发狠,让进攻方看到了他们的决心。

只不过,城墙都已经失守,守军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冲锋,顶多就是拖延攻城方杀入城中的时间。

“要不,还是投降吧?”成州浑身浴血,右臂的手肘以下部位也不见,包上了一层厚厚的布还是不断涩出血迹。

成豹铁青着一张脸,要训斥看到成州的惨样,没有骂出口,只是说道:“晚了。”

如果城池的陷落结局无法改变,攻城一方凭什么要接受守军的有条件投降。

换而言之,不是有条件投降的话,守军的投降顶多是活命,对成氏来说则是结果不变。

随着南面和东面城墙相继失守,西面和北面注定坚持不了太久。

事实上,西面城墙在南面失守之后不久,楼武亲自加入战斗,攻城部队成功夺取了城墙的控制权,比魏颗所部还快了那么一点点。

也就是说,不是南面的攻城部队争气,会是楼武所部第一批成功夺取城墙。

为什么会那样?

攻打西面城墙的攻城方只有两千,防御西面城墙的守军约有五百。

正常情况来说,依托城墙进行作战,五百防御两千算是正常。

在南面城墙的防御兵力部署之中,成豹也就事先准备了两千,对上的却是近万攻城部队。

楼武选择了行险,不止亲自参与交战,第一批攻城部队就投入了甲士。

在冷兵器交战中,猛将的作用无限大,可以先打出一个缺口,让己方将士从缺口杀进去,必定会搅乱敌军的阵型。阵型一旦被破,其实也就失去最大的协调能力了。

懂得列阵而战的军队一般被视为精锐。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因为能够列阵就说明了一切,包括训练程度以及协调能力。

楼武夺下城墙的控制权并攻夺过道,没有第一时间就往城内继续攻击。

“南面的情况怎么样了?”楼武问道。

他们这一边其实能模糊看到南面的情况,那边城墙上已经没有在厮杀。

同时,两道城墙互相连接,已经有战友联系上。

“世子已经命令部队向城中攻击。”楼冰说道。

这一点,楼武能够看到。

守军失去城墙仍在抵抗,尤其是有城中青壮陆陆续续加入作战,看去就是城南到处都在展开厮杀。

事实上,战斗是一边倒的景象。

要是城墙没有丢失,青壮依托城墙还能发挥不错的作用。

没有了城墙作为依托,青壮对上晋军的作用仅是拖慢推进的速度。

不得不提到楚人的悍不畏死,他们见到不断有同伴倒下,绝大多数人仍旧闷头冲,只有少数人受于恐惧丢下武器逃跑。

“我们继续攻击吗?”楼冰目测了一下,部队已经差不多都上了城墙。

楼武摇头说道:“我得到的命令是夺占城墙。”

“留下三百人把守过道,剩下的人跟我向北面城墙攻击。”楼武做出决定。

楼冰深深地看了楼武一眼,应“诺!”去进行准备了。

有些荣誉是属于特定的人群,旁人最好不要去抢夺,抢到手没有好处,反而会惹祸上身。

交战是从上午开始,打到临近中午的时候,守军先后失去了南面、西面和东面的城墙控制权。

成功夺取了东面城墙的魏颗所部,他一样没有第一时间向城内发起攻势。

抢不到第一批攻夺城墙控制权的荣誉,魏颗也就不打算争夺后面的功劳了。

楼小白来到城墙之上,借着高度阅览城内的战况。

这一座“湛板”与其它的城池一样,城内并未进行规划,建筑物到处乱建,搞得地形无比复杂,存在太多狭窄的小巷。

当前的绝大多数城池真是这样,哪怕筑城之初进行了规划,不到三五年就会让一切乱套。

要说哪一座城池被规划得最好,后面也被一直严格把控,目前大概只有“太原”了。

“城门洞已经被清出来,让后续部队入城。”楼小白说道。

自然会有人去传达命令。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已经将“湛板”打了下来。

两天攻克一座城池?只能说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只是,谁让联军有楼氏,成氏则是缺乏守城的经验呢。

事实上,成豹并未犯下要命的错误,纯粹就是攻城方的各方面实力太强大了。

晋军这一边,投入的甲士数量超过五百,披甲之士合起来将近四千。

春秋时代投入这等数量的甲士和披甲之士,打一场灭国战争都够了。用来攻打一座城池,只能说是杀鸡用了牛刀,别提还有攻城塔和云梯的加入。

到下午,楼令接到了楼小白的汇报,攻城部队俘获了包括成豹在内的成氏许多核心族人。

“两天?”郤锜看上去很高兴:“上军将再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他们这一群高层在攻城部队成功夺取南面和北面城墙之后,没有留在战场上观战,一块回到了军中大帐。

其余的卿大夫分别对楼令进行祝贺,再夸一夸楼小白的能力。

攻城方俘获守将以及相关将校,算是战事结束了吗?大概是算的。

只是,城内的抵抗不会立刻全部停止,攻城部队还需要一一进行肃清。

“北上的楚军只距离我们不到三天的路程了?”中行偃问道。

楼令说道:“以楚军的行军速度,差不多是那样的时间。”

郤锜问郤至:“吴国那边还没有回复吗?”

晋国这一边联系吴国是在八天前,使者花了两天用在赶路上,除非是吴君寿梦拒而不见,要不然怎么都该见上面了。

郤至黑着脸说道:“怎么还没有消息送回来。”

那是晋国派去的使者没有得到吴君寿梦的接见吗?

按照时间的话,吴君寿梦也该来到“湛板”附近,结果仍旧连影子都看不到。

这样很难不让晋国的一众卿大夫认定他们又被吴国耍了。

“准备讨伐吴国吧。”郤锜心中怒极。

没有卿大夫反对,劝更是不会劝。

这一次,要是吴国君臣再次戏耍晋国,已经是第三次进行戏耍。

那可是足足三次,晋国再不讨伐吴国就说不过去了。

他们没有见俘虏的打算,事实上也不需要见。

楼令吩咐各区域指挥官抓紧时间统计伤亡,包括取得的战果。

随之而往的命令之中,带上了将城内楚人驱赶出城,进行看守的吩咐。

交战期间城内有人放火,只是火势并未蔓延开,很快也被扑灭。

这些事情楼令不会过问。

实际指挥的楼小白却要搞清楚守将是有意为之,还是一部分守军自己的行动。

隔天的下午,楼小白找到楼令进行汇报。

“我军伤亡两千余,阵亡五百余人;消灭包括了被组织起来的青壮,一共有八千余人,其中俘虏了六千余人。”楼小白知道楼令不喜欢太笼统的数字,时间太短很难做到精确。

交战双方这样的伤亡算得上惨烈吗?

以双方实际投入交战的部队数量来说,自然是显得很惨烈。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一点,历史上多数的战役,互相的伤亡加起来不破千,其实才是正常情况。

动辄伤亡数万、数十万,反倒是次数非常少。

最夸张的莫过于双方投入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军队,打到最后加起来的伤亡人数竟然不破百。

楼小白不等楼令提问,主动讲起了此战的得失。

总得来说就是,己方的攻击行动未必多么出彩,守军的表现则是很僵化。

“司指挥的弓弩部队,是最大的亮点。”楼小白对楼司这位胞弟的表现给予最大的肯定。

楼令比谁都清楚远程部队的发挥有多么关键。

这么说吧?人类将远程武器发明出来的那一刻,对远程武器的杀伤力从未放弃过追求。

从军事的发展角度来讲,谁研究出更精准和威力更大的远程武器,注定会在一场场战争中占到更多的便宜。

关于那一些,无论是冷兵器时代,亦或是进入热兵器时代,从未发生过改变。

“我家是用两条腿走路。”楼令可没有打算只发展近战兵或远程兵种。

楼小白一时间听得不是那么懂。

“我们现在的需求是,走在其他家族的前面,包括率先武装成批的披甲之士和弓弩手。我们也在组建机动力高的部队。”楼令说得是骑马步兵。

那样讲,楼小白就能够听得懂了。

楼氏没有优良的战马,最多就使用骑马步兵。

而楼氏能够大肆使用骑马步兵,其实就是因为并不缺马匹。

晋国的其他家族,要说缺乏马匹并不至于,只是数量真的没有楼氏那么多。

其他的国家,燕国、齐国和楚国还好,剩下的国家情况就有些糟了。

楚国明明是南方国家,他们怎么会不缺马呢?

因为楚国非常注重马政,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地理优势。

江汉平原和淮水流域,这些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凉爽,适合马匹的繁衍生息。特别是两湖地区的某些气候凉爽的山间谷地,为马匹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楚国拥有一套完善的马政体系,确保了马匹的繁育和饲养。楚人不仅在南方马场中精心繁育部分骑兵用的战马,还在淮泗一带建立战马养殖基地,并通过与中原诸侯的贸易获取良马品种。

为什么在楚国之后,南方国家缺马呢?

在楚国之后,南方国家缺马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地理和历史因素。

主要还是气候上面发生了改变!?

首先,春秋战国之后的?南方气候变得湿热,不再适合用来养马?。

那是因为南方气候湿热,使得马匹容易生病,导致马匹成批死亡。

此外,南方政权通常更注重农业发展,难以占用大量良田来养马了。

楼小白知道家族一直在寻找更优秀的马匹,向西外出最远的队伍甚至穿过义渠进入乌氏,向北而去的队伍踏穿了楼烦。

楼氏的队伍进入乌氏是去年的事情。

向北进行探索的事情,楼氏在吞并林胡后就在进行。

两个方向暂时并没有传回好消息。

楼氏为什么寻找更好的良种?当然是为了组建真正意义上的骑兵了。

不骗人啊,当前列国都有马,只是马背高度普遍也就一米左右,很难得才出现一米二马背高度的马。

一米马背高度?一米七左右的人骑着,双脚都快能着地了。

一米二马背高度由一米七的人来骑乘,只能说高度还好。

战马当然不能只看马背高度,还要综合其它的方面,例如负重以及耐力、奔跑速度等等。

深入乌氏的楼氏之人,他们发现乌氏的马匹普遍马背高度在一米二左右,其余相关的数值优于中原列国的马。只是消息还没有传回家族。

要是楼令收到那些消息,一定会跟乌氏在马匹上展开贸易。

说白了就是,乌氏那边的马种已经适合用来组建轻骑兵了。

到战国时代,赵国的骑兵部队,他们使用的马匹大部分来自林胡的遗产,另一部分则是跟月氏和楼烦贸易而来;秦军使用的马匹则是大部分来自乌氏和义渠。

至于到西汉才出现突骑兵,那是因为发现了更优秀的战马,尤其是来自西域的马种。

当前大多数家族只专心发展一个兵种,不是他们不想发展其它兵种,单纯就是知识储备不够或财力有限。

楼令追求多兵种发展,只是真没有哪一个兵种都大肆组建,更多是奔着知识储备而去。

作为楼氏未来的家主,楼小白必须了解楼令的思路,免得楼令死了之后一切皆空。

“接下来就是与北上楚军交战吗?”楼小白问道。

楼令摇头说道:“不一定真的会打。”

真的!

不要看楚军气势汹汹地北上,打不打不得起来还不一样。

楚国之所以表现得气势汹汹,碍于国内外压力不得不那么干而已。

那大概就是楚国各个家族最后的精锐,有多少一家之主舍得投入战场?

即便是多数家族的家主舍得,楚国高层总要思考一旦这批精锐折损将造成什么后果。

“最大的可能性是北上楚军过来与我们短暂交战一段时间,随后撤到‘方城’后方,与我们进行僵持。”楼令说道。

楼小白非常讶异地说道:“那为什么……,为什么君上与其他卿大夫会出现那种急迫感?”

楼令说道:“因为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做好准备,总比粗心大意好,里面也有楼令的推波助澜。

现在最大的变数是吴军。

晋国是楚国最大的敌人没有错,最可能给予楚国致命一击的国家却是吴国。

并不是晋国无法给予楚国致命一击,只要楚国君臣理智分析,能够判断出晋国不可能大肆攻占楚国的城池,顶多就是止步于“方城”之外。

吴国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国家,他们先偷袭楚国两次,后面又灭掉了邗国、许国和巢国,同时对楚国东部表现出了足够的贪婪。

面对吴国这样的一个国家,楚国再是小觑也有些发懵,很难判断吴国究竟会干出一些什么事情。

“这样的话,为什么中军将还要讨伐吴国。让吴国保存实力给楚国制造麻烦不好吗?”楼小白充满了不解。

楼令只能说道:“事关国家尊严,理智可以先放到一边。”

很多战争,不就是这样爆发的吗?

这些战争与利益有关,更多关乎到的是一个国家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