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华夏文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生在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 年),只是在那之后的很漫长一段时间内,全面的人口普查再也没有发生过,要到现代才有几年一次的常规性质人口普查了。

而周宣王做的人口普查,其实也就都城以及附近而已,并不是全国性质的人口普查。

说来也是,交通的局限性摆在那里,再来就是科技不发达,人有生老病死,时不时再爆发一次战争,一次次数据上的更新都是巨大的挑战,哪可能轻易做人口普查呢?

“我家当前的属民数量为一万八千余,奴与隶约有三万一千。”

“耕田总数九万两千七百亩。”

“可以纳赋的人,约有两千一百。”

敖进行了汇报,仍旧无法做到数据精确,不是“余”,就是“约有”。

楼令可以理解。

能够大概摸清楚数据就已经非常艰难,哪敢奢求一定准确的数据?

“将近四万人口了?”楼令知道自家在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只是真的没有想到能够膨胀得这么迅速。

敖纠正道:“家主,属民一万八千余。”

现在是不将奴或隶计算在家族人口范围的。

哪怕是长久的以后,各种家奴仍然不算在国家人口范围之内,户册上登记的才是百姓。

并非是简单的因为奴隶不给国家交税,还因为他们不承担兵役、徭役等义务。

国家当然希望人口越多越好,权贵干的却是隐匿人口的操作。

权贵为什么要隐匿人口?当然是隐匿人口对他们有好处。

至于隐匿人口会对国家造成什么损失或危害?本该去护卫的权贵才不在乎。

并非权贵不懂国家强盛对自己也有好处这么一回事,他们更加知道的是国家灭亡,大不了服侍新主子这么一个操作。

所以,国家兴亡,大多数权贵会觉得关他们屁事?

在封建时代,哪怕是皇帝都不一定在乎国家兴亡,与国同休的那一批勋贵也以挖国家墙角为终生事业。

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并且不限制在封建时代。

所以,以史为鉴什么的?有人说历史教训的唯一存在价值就是反复犯错,还真不缺乏其道理。

楼令习惯性的将奴和隶也计算在人口范围之内,听到敖特别提醒,稍微愣了那么一下下,颔首道:“一万八。”

哪怕是一万八千人口,讲实话也是不少了!

毕竟,楼令才奋斗多少年?满打满算也就九年,那才不到十年的时间啊!

从数百人发展到一万八千人,有人会觉得耗费十年很久,一旦知道当代总人口才有多少,又有多少个家族的人口才有一万八,会知道其中的难度多大。

哪怕是到现在,楼令仍旧有点如在梦中的感觉。

然后,楼令不得不问:“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吧?”

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走遍“平陵”与“吕”各处,有足够的权威来回答楼令的问题。

可是,敖有些茫然地说道:“能够有什么事情呢?”

头顶上有一名贵族,平时听指挥进行劳作,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只要头顶上的贵族有提供日常的吃喝,大家有个安稳睡觉的地方,讲实话就是多数人不会再苛求什么了。

即便是发生虐民的事情,次数不多或受害者不多,多数人仍旧是能够忍受下去。

这种事情不是胡扯,鲁国上次搞复古运动,国内大批人受害,依旧不见黎庶或奴隶起义,一直到三桓对中小家族动手才引起反弹。

从远古到春秋……,也就是楼令魂穿过来的时代,黎庶或奴隶的暴动或许有,只是真的没有造成大范围的影响,可见黎庶和奴隶的忍耐力多夸张。

老楼家正在崛起阶段,而知道什么是崛起阶段,一定能够知道集体的害虫不多,多数人一心团结协作在做正面的事情。

事实也是,能够进入崛起阶段,该集体指定不能是一副乌烟瘴气的模样,要不然还怎么崛起?

楼令了解了家族当前的状况,讲实话就是心情变得比较澎湃。

在当前阶段,哪怕只是算一万八千的属民,有这个属民数量的家族都不多。

这么说吧?一些诸侯国的总人口也就两三万,等于说一个老楼家的属民加奴隶数量都超过他们了。

关于这点也不稀奇,好比如到了信息时代,一个强国的省的Gdp是某个国家全国总Gdp那般。

然而,老楼家在晋国还是有点排不上号,起码不在前十之列。

“我们接下来有其他事情要做。”楼令深呼吸一口气,自己来回踱步了一小会,看向敖说道:“基础建设肯定要继续,更为亟待的是加强家族的武装。”

根据楼令的判断,晋国在不久之后必定要进入连连征战的状态。

那是晋国君臣决意夺回霸主宝座的必然结果。

因此,哪怕晋国在某一场战役成功战胜楚国,不代表战事就会终止,相反楚国一定会一再反扑。

楚国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打垮的国家,他们有足够的国力来支撑漫长的战争,反倒是晋国很有可能先于楚国支撑不住。

敖问道:“怎么强军?”

关于这个问题,楼令已经有了相关计划,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完,更不是短期之内能够完成。

楼令说道:“你届时配合便是。”

敖觉得也是。

家族私军的建设,哪怕跟家臣有关系,不可能作为主导者,顶多就是占了一些份量。

后面,楼令将楼森召唤了过来。

“我让你办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楼令问道。

也就是楼森专门负责了某项事务,要不然会被这句没头没尾的话问懵了吧。

“煤石与铁矿石,分别收集了八万斤与六万斤。”

“炉子也按照家主的吩咐,一直在进行相关的试验,只是……暂时还无法分得清好歹。”

“要不……家主亲自巡视指导?”

楼森的话已经充分表明楼令想做什么了。

当前的铜矿只有国君授权才能开采,冶炼出来的铜锭也要上交六成之多。

涉及到开矿与冶炼,需要动用的劳动力远比想象中更多,过程中的伤亡也是难免。

所以,一旦认为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哪怕是封地有找到铜矿的贵族,他们顶多也就是上报而已。

另外,铁这种金属很早之前就已经被发现并冶炼出来,碍于铁的各种工艺不成熟,再加上时代的局限性无法弥补其缺点,使用青铜仍然是主流。

当前的各种冶炼主材料是木炭。而木炭的温度难以在冶炼过程中去除掉铁矿的杂质,导致哪怕打造出各种铁器,它们都有脆的缺点。

另一点,诸夏文明玩的是锻造,因此锻打这个科技分支早就被点亮,只是仍旧没有人发现足够次数的锻打可以增强铁的质量。

楼令是在六年前就下令收集煤石与铁矿,六年时间中慢慢收集到楼森所汇报的那个数量。

同时,关于冶炼炉的研究会更早一些,奈何楼令本来就不具备相关实际动手能力,只能提出相关的理念,再让下面的人去进行研究罢了。

不能说老楼家在冶炼炉上面没有取得成就,只是进展方面确实显得有限。

这个有限跟楼令安排诸多事项中的先后顺利有关联,也就是楼令并没有一开始就异常注重,他最开始更为注重的事情是开垦农田与水利设施。

楼令当然会那么做。

毕竟,要先保证不会饿死,有粮食产出得到保障,再来图谋其它方面。

要是连吃饱都困难?老楼家任是在铁金属的相关取得成绩,讲实话也是无法用贩售产品来维持财政,在向外求购粮食来养活家族。

那是太现实的因素,目前有得选的前提下,没有家族会选择铁器。

主要还是他们对铁的认知已经固定,充满了各种负面的印象,不是发生颠覆性的进展,人们仍旧会死抱着青铜器不放手。

楼令跟楼森谈了很久,话题就是集中在冶炼上面。

“如果没有得到召唤,我明年会将主要精力投放到铁的研究上面。”楼令说道。

哪怕楼森主要负责这一方面,心里还是有很大的迟疑,说道:“铁真的会取代青铜?”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那不用有任何疑问。

只是对于春秋时代的人来讲,觉得铁或将取代青铜多少有些天方夜谭。

那不是单纯的愚昧。

在无线电被发明之前,人们也就在各种神话故事里面憧憬,没有人敢相信真的能够距离千里进行无障碍沟通。

知道时代发展规律的楼令,他没有多么信誓旦旦地发表宣言,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无法笃定老楼家多久才会将那条路走出来。

“在相同的领域上面,我们家不可能完成弯道超车,只有寻求新的发现才能够有那样的机会。”楼令说道。

在旁听的敖说道:“楚地对铁的应用比中原多。”

那是事实,早在百多年前,楚国的有些家族就开始大肆在农具上进行包铁,只是很难说为什么没有普及开。

楚国在金属领域的领先可不止是在农具上的应用,他们甚至连镀的技术都研究了出来。

现如今,楚国与吴国就在打造宝剑的领域上进行竞争,双方有输有赢,后面连越国都被卷入这项竞争之中。

楼令有些怔怔地看了敖好一会,一拍自己的额头,说道:“既然是那样,我们能不能从楚国引进人才?”

敖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欧冶子、干将等大师,他们是这个年代的人吗?

或者说,楚国、吴国、越国在现如今有什么大师?

请不到的话,能不能……绑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