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们回家之后,大伯娘就开始准备起来了。

屋子里刷白墙,窗户框门框重新用油漆刷了。

准备了新的行李。

这个时代的结婚真的很简单,能做到这样,都让村里大多数年轻人羡慕了。

很快就到结婚的日子了。

前些年结婚的时候很多新郎都是走着接亲。

后来就用村里的牛车或者是马车。

能用自行车接亲都挺拉风的。

从县里到村里用牛车或者是马车,速度有点慢呀。

二哥在农机站上班。

农机站有农用拖拉机,二哥就问领导,把单位的农用拖拉机借出来了。

但是需要自家加油!

这肯定没问题。

孙姨借了机械厂的一辆吉普车。

陈大哥也从他们单位开了一辆车。

陈彩霞还有两个姑姑也在本县。

陈大伯家出事的时候,两个姑姑怕受牵连,不仅和他们断绝了关系,还曾怒斥大伯是人民的败类。

他们是真正断绝关系的那种。

这些年来也不闻不问的。

好在他们对大伯的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并不了解,根本提供不了有用的东西。

但是陈父不同,他也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大哥的工作清楚的多一些。

他要站起出来揭发的话,真有可能让大哥连下乡劳动改造的机会都没有。

陈父也真是够刚硬,无论遭受了什么,他都没有说过一句对他大哥不利的话。

所以陈大伯走动的只有他这一个亲弟弟。

彩霞结婚,大娘也亲自来送嫁了。

至于他的那几个小姑,当年肯定也和陈父断了关系,如今自然是不会让她们进家门的。

女方送亲的就大伯娘母女和陈大哥,陈大嫂,和陈大哥家的两个孩子,再加上陈大哥的几个同事。

人是不多,但是穿着都不俗。

尤其那七八个警察,那制服就觉得特别好看。

其实就是没有这些公安来这里撑门面,就一辆农用车,两辆吉普车去接亲。

这不仅是他们百安村的头一份,就是在公社都能算得上数的。

娘家送亲的人没几个,两辆吉普车就坐下了。

嫁妆在农用拖拉机上。

是一对木箱子,外加一套行李。一个装满了东西的脸盆儿。

两个箱子里装的满满的,都是新做的衣服。有新娘的,也有新郎的……

这场婚事让村子里说道了好久呢。

婚后两个人自然过的是蜜里调油的。

……

陈彩霞结婚之后,也一直没有下地里干农活。

头几天村里人没有注意,过几天之后才发现,李村长家的四儿媳妇儿没事就跟着李向南。

老四上工也不如以前勤快了。

经常就拿六个工分。

几个嫂子还跟着帮忙。

他上午去上工之后,下午基本上不用去。

全村子里没有哪个小伙子结婚之后能被嫂子们这么宠的。

明面上大家都不说什么,背地里总觉得奇怪啊。

哪有结了婚之后,还不如结婚之前能干的。

嫂子们都帮着不说,还毫无怨言。

现在消息太闭塞了,李向南根本就没有第一手消息来源。

但她不着急,她知道今年机会就会来的。

八月的时候,周博辰打来电话,告诉了李向南在京都召开了教育座谈会。

在李向南曾经生活的世界里,这段历史是怎么样的,详细的她不知道。

十月份的时候报纸上就通知了,停止了十年的高考恢复了。

一下子各个村里沸腾了。

那些下乡的知青,不管是结婚的还是没结婚的,还有读过高中的村里青年,一时间全都不肯下地劳动了。

纷纷四处买书找书找资料。

尤其结婚有家的,家里的什么事情也不管了。

为此不少人家都打翻天了。

百安村的知青和几个念过高中的青年也都来找大队长说不想上工了。

李大伯看着一个个面带激动的人,估计告诉他们,要是不上工的话是会受处分的。他们都不会在意的。

他们那种忿然决然的,好像是不顾一切了。

李大伯在心里再一次称赞向南有远见。刚开始养殖规模小的时候,知青并没有全在那里干活。是几个知青带着几个村民。

后来规模大了,用的人多了,知青就全在养殖合作社上工。村子里在那里上工的人也多了几个。

李大伯都是挑着聪明伶俐又能干的村里人去养殖场里干活。

这几年下来,他们也都学个七七八八了。知青就是都走了,他也不怕养殖合作社支撑不起来了。

更何况这些人怎么可能都考上大学?

李大伯:“我是个大老粗,但也知道这停办了10年的高考,重新恢复了,对于你们来说有多重要。

断人前程的缺得事儿我还做不出来的。

咱们村的知青现在全在养殖这一块。

你们都想好了,现在手上的活都不打算干了?

离开是容易,村里人要是接手了,你们再想回来干,村里人恐怕就不愿意了!”

村里的鸡舍和猪舍这一块,被称为养殖合作社。

在这里上工要比在地里上工挣的多,因为一年四季没有停工的时候。而且也比下地轻巧。

村里人也曾经眼红过,但是村长说了要科学养殖,用的是知识和技术。

所以才让跃跃欲试的村里人消停了很多。

李灼:“李村长,我们是想好了,我和我丈夫打算不上工了,要利用所有的时间学习。”

接着又有几个人说道,“想好了,我不干了!”

“我也想好了,我想学习!”

李村长:“我尊重你们的选择,我不会像有的村里那样去强迫你们必须劳动。

但是有件事情我要说清楚。

今天我开始找人,最快也明天才能接手你们干的活。

我要求你们把自己要干的活交接好。

可不要以为撒手了,就和你们没关系了,是啥样你们都不管了。

我要求你们交待带清楚,你们做的是什么工作?大概需要怎么去完成?都要和你们接手的人教明白。

如果人家一天没学会,过后再问你们,你们也要尽可能的去教一教他们。

谁要是这时候给我耍心眼撂挑子,那我可是不让的。

别忘了上半年你们的工分儿还不少呢!”

冯富民:“李村长,这些年来我们都受您的照顾,和村里面人的待遇是一样的,没有受过欺负。

村里人对我们也诸多包容。

那样缺德的事我肯定是不干的。

在养殖这一块,只要我没离开村子,村子里的人尽可以向我和我妻子请教。

我也想着,尽量的多教一些。让咱们村的养殖合作社一直发展下去。

这也是我们对您和村里人的回报!”

剩下的知青纷纷的都说,“这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对这里也是有感情,我们怎么可能那么做?”

“我肯定得好好教村里人……”

其实在养殖这一块,一直有村民搭配着干活,接手过来的话不难。

掌握养殖技术最丰富的是冯富民和李灼。

李村长:“说实话,也不是我给自己戴高帽子,就咱们村和附近的村子比,咱们村里人和你们知青相处的是最好的。

来这里最长的知青都快10年了吧?

我希望你们都能考上大学,希望你们将来有成就,你们也不会忘了你们第二故乡的。

到那时候你们有能力了,也能帮帮这里的村民!”

李村长说的话,让大家心里都热乎乎的。

好聚好散是大家都愿意的事儿。

这事都不用村长特意去通知,村子里的人就都知道了,因为村里有在养殖合作社干活啊。

外面的这些事情都影响不到陈彩霞他们学习。

对于四哥这样,一直没有间断学习的,还有陈彩霞这样早早知道消息的,以及李向南这样基础扎实的。

他们现在在有序的复习之中。

可对于才知道消息的人,那就是手忙脚乱了。

本村的知青有来借他们多余的书。

李向南还真有几本,就无偿送给他们了。

甚至外村的知青都来借。这可以看出这些知青对高考抱有多大的希望了!

是打算任何机会都想试一试的。

不过不好意思,没有多余的书了。

要想借我们现在用的,那你们就免开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