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开元帝师 > 第82章 叶静能飞黄腾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退位后,女皇将寝宫迁回到了上阳宫,由右羽林卫大将军李湛负责守卫。

每隔十日,李哲就会率领文武百官,过来叩首行礼,尽嘘寒问暖之事,慢慢蚕食她手中的权力。

没有了张氏兄弟的陪伴,女皇形孤影寡,好似失偶的凤孤鸾只,变得格外孤独。

她的头上,只剩下群臣为她上的一个响亮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这一年的大唐,有两个皇帝存在。

神龙元年四月初,上阳宫里,牡丹花开似锦,流光溢彩。

灼灼如火的是洛阳霞、玉骨冰心的是玉楼春、端庄秀丽的是魏紫、清爽碧透的是青豆翠,半紫半绯的是锁二乔。

花香最浓郁的属御衣黄。花面直径有一尺多,初开时,花瓣为鹅黄色,开着开着就会变成浓郁的金黄色。就算你门窗紧闭,香味也能夺门而入。

司农寺送来了新培育出来的墨池染,花冠黑如紫烟,瓣质肥润,稀世罕见。可惜,女皇再也不会看它一眼了。

上官婉儿远远看见李哲带着寺人,从观风殿长廊那边转过来,急忙走到榻前禀报。

“慈娘,陛下又来看您了!”

女皇白发皤然,不施脂粉,斜靠在凤榻上,显得憔悴不堪。

她没有挪动一下身子,嘴里喃喃道:“吾把皇帝从房陵接回洛阳,立为太子,就是要将天下托付给他的。那五贼贪求事功,把我们赶到了这里。每一天,心里都无比难过啊!”

李哲正好踏进观风殿,听见母亲的话,心惊胆战地跪在地上,拜谢死罪。

长期生活在母亲的威势下,李哲对她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

即便她不再是一国之君,还是畏之如虎。

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审时度势,联手众臣,以他的名义悄悄发动了这场惊天动地的神龙之变,逼迫母亲退位,将他重新推上大唐皇帝的尊位。

这样的变革,经常令他想起第一次被母亲拉下皇位的惶恐不安,想起十几年流落他乡的孤独落寞。

所以,李哲很不喜欢这样的变革,总觉得大臣们是为了搏名才铤而走险,也憎恨他们破坏了好不容易修复的母子关系。

相同的经历,让他对母亲多了几分同情与怜悯。

女皇紧紧闭着眼睛,默不作声。

李哲身子微微惴栗,清了清嗓子,道:“今日,朕有一事,特来征求阿娘的意见。”

女皇斜睨着他,低声道:“陛下有何大事?”

李哲爬起来,坐到母亲身边,睖睁着双眼,鼓足勇气道:“朕,朕想将洛阳武氏太庙的神主,迁到长安崇尊庙去!”

女皇剧烈地咳嗽起来。李哲和上官婉儿将其扶起,慌慌张张地为她拍背舒气。

她用绢帕捂着嘴,冷言冷语道:“乾坤已在你们手里扭转。现在,陛下是天下之主,又何必来征求吾的意见?”

“朕不会像武承嗣、武三思一样,将武氏太庙暴力拆毁,只想将武氏神主迁到长安崇尊庙,以洛阳武氏故庙为李氏太庙,再在长安复立一座太庙,如此一来,两京太庙皆可供奉李氏先祖了。”

“吾不过是一个亡国之君。武氏太庙,早该迁出洛阳了!”

李哲心中悚然,急忙摇手否认。“不,不,阿娘不是亡国之君!朕的皇位是您禅让的,不是他们革命得到的!”

“大周,没有亡国吗?”女皇深深眯了一下眼睛。

“没有!没有!大周只是恢复了原名,并没有改朝换代!”

“大周没有亡国呐!”女皇嘴里不停地低哝着,仿佛刚刚从一场梦呓中清醒过来。

“朕的身上,有一半是武氏家族的血液,武氏太庙必须要保留。不然,将来到哪里祭祀武氏先祖呢?”

此时,武氏势力尚强,如果李哲暴力拆除武氏太庙,就会将自己处于险象环生中。他没傻到这个地步。

几天前,他派人去巴州迎回二哥李贤的灵柩,以雍王的身份陪葬乾陵。

这是李贤的第二次葬礼,墓前只立了一碑墓志,上书“故雍王墓志铭”,关于他为何遭贬巴州及其死因,一概没写。

只要母亲还活着,他就没有胆量为二哥平反。

女皇的脸色渐渐舒然起来。

“吉顼曾借佛道之争,建议削弱武氏诸王的势力。苏安恒也曾主张将他们全部降为公侯,任以闲职,吾都没有纳谏。陛下复位后,吾终日担忧,武氏家族有覆灭的危险!”

退下皇位的女皇,突然意识到,自己黜唐立周的行为的确很风光,可是,风光过后,等待她的是一场弥天大祸。

毕竟,李唐宗室在李武之争中,是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的。

她活着,武氏子弟暂时不会被清算。将来,没有了她的庇护,武氏家族的老老小小该如何生存下去?

李哲壮起胆子,瞠目注视着母亲。

一场变革,让她更加衰老了,好似一支残烛,一阵微风就能将她瞬间扑灭。

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双手紧紧握住母亲的手。

“朕与武氏子弟,曾在通天宫里一起禀告天地,盟誓和好,一定会与他们和睦相处,以手足之情相待的!”

“吾特意作主,将陛下的新都郡主李沁儿,嫁给骁卫大将军武承业的儿子武延晖,将安乐郡主李裹儿,嫁给梁王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让你们既是姑表兄弟,又成儿女亲家。”

李哲轻轻摩挲着母亲枯瘦的手背,极力给她最大的安慰。

“朕也希望,武氏子弟多多迎娶李氏女儿,李氏子弟多多迎娶武氏女儿,两族亲上添亲,多好啊!”

在权力面前,亲情原本不值一提。女皇为了武氏家族将来能有一条活路,苦心焦虑,所能想到的只有结亲这个办法。

所以,她竭尽全力促使李武两族联姻,让他们血脉相融,一笑泯恩仇。

女皇仍然有些不放心。 “就算陛下不计前嫌,朝中的大臣们也是不会放过武氏子弟的!”

“朕怎么做,阿娘才能彻底放心?”

“请陛下把梁王武三思、建昌郡王武攸宁、河内郡王武懿宗等十四位亲王,全部都由王降为公。不然,吾悬悬在念,寝食难安!”

李哲思索片刻,道:“好!朕答应阿娘的要求!”

女皇的脸上,终于漾起了笑容。

“陛下和婉儿的婚事,也该尽快操办了。吾看过吉日,你们就定在冬至之前,十一月二十六日成婚吧。吾已经八十一岁高龄,就怕等不到喜日那天了!”

李哲偷偷瞄了上官婉儿一眼,神情凝重地颔首称是。

神龙元年五月,李哲下了一道敕旨,将十四位武氏亲王,全部降了一个等级,以定人心。

梁王武三思降为德静郡王,量减实封二百户。

定王武攸暨为乐寿郡王,建昌郡王武攸宁为江国公,河内郡王武懿宗为耿国公,会稽郡王武攸望为叶国公,临川郡王武嗣宗为管国公,建安郡王武攸宜为息国公,高平郡王武重规为郐国公。

继魏王武延义为魏国公,淮阳郡王武延秀为桓国公,高阳郡王武崇训为酆国公,咸安郡王武延祚为咸安公,嗣陈郡王武延晖为陈国公,安平郡王武攸绪为巢国公。

宗室待遇,各依级别削弱。

一同发出的,还有一道封叶静能法师为国子监祭酒、封郑普思为秘书监的敕旨。

作为李哲的恩师和股肱心腹,叶静能法师在他登基之后,就被封为正五品下的尚衣奉御。

郑普思也是一位道士,妄称有长生不老之术,深得圣宠。

在李哲眼里,他们和策划神龙之变的五位郡公一样,都是为大唐复辟立下的汗马功劳的能臣。

他不经中书省、门下省封驳批敕,亲笔写下敕命书,直接将叶静能法师封为国子监祭酒,郑普思封为秘书监,赐予金书铁券,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中书令崔玄暐和侍中桓彦范,坚持认为不可。

国子监祭酒,不仅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还要负责祭祀天地等国家仪式;秘书监,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

两个职位,只有德饱学者才能胜任。

桓彦范道:“陛下即位之初,曾颁下制书说, ‘政令皆依贞观故事’。”

李哲道:“没错!朕说过这句话!”

“太宗贞观时期,担任国子监祭酒的是孔颖达,担任秘书监的是魏徵、虞世南和颜师古。叶静能和郑普思只是一介方士,凭借虚妄邪说,就得到您的信任和重用,怎与这些德才兼备的先辈比拟呢?”

“你们怎么就断定他们没有才能呢?”

“叶静能和郑普思,挟小道以登朱紫,因浅术以取银黄,并没有为朝廷做出什么贡献,也没有什么才能胜任国子监祭酒和秘书监!”

左拾遗李邕亦道:“陛下,若有神仙能令人不死,则秦始皇、汉武帝得之;若佛能为人谋福利,则梁武帝得之。唐尧、虞舜之所以成为帝王典范,靠的是修人事。您尊宠叶静能和郑普思,于国无益!”

面对他们的群起攻击,李哲十分不悦,极不耐烦地回道:“朕已经下发敕旨任命他们,不容遽改了!”

前半生被母亲苦苦压制,后半生只想活得潇洒。

群臣越是反对,他越是我行我素,不予采纳。

沉寂多年,那个能解医疗魅病,兼有符箓之能的叶静能法师,坐在了从三品的国子监祭酒的宝座上,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位道士出身的国子监祭酒。

澄怀跑进紫泽观思清殿里,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师父。

叶法善天师正在书架前寻找一册书籍。

他没有抬头,嘴里低哝道:“人居浮世,身是浮生,立身总被浮名累;悠悠长风,长御太虚,身后薄利何须追!”

师父与师叔祖,虽然都是从道之人,却不是同道中人。

一个立誓要辅佐相王父子,开创开元盛景;一个要做攒月之星,追逐荣华富贵。

澄怀笑道:“师父说的极是!师叔祖追名逐利,不知这些名利似石火风灯、逝波残照,不坚不固,却深以为荣呢!”

“志不同,道不合者,则不相为谋,保持距离即可。但他是你们的师叔祖,师父与他并无私怨,只是政治立场不同,你们见面了还得尊敬十分!”

澄怀颔命称是,帮着师父在书架上找起书籍来。

“神龙之变后,师父建议相王辞去各种职务,也不要皇太弟的封号。师父,您这是疼惜他处理公务太劳累,无官一身轻吧?”

正如星象所预示的,迎仙宫果然发生了神龙之变。

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和张柬之等人精心谋划,紧密配合,终于合力将乾坤扭转。

在师父的建议下,李旦辞去了太尉、宰相及知政事等职务。

感念弟弟当年的逊位之举,李哲想立他为皇太弟,李旦再次坚决推辞了。

二让天下,辞让高官厚赏,反而令李旦的宽厚恭谨之名,弛声走誉于朝野,在皇室中树立起了圣贤君子的赫赫威名。

越来越多的贤能之辈,正无声地向安国相王府靠拢。

叶法善天师道:“不,师父不是教相王殿下清心寡欲,淡泊名利。”

“那是为何?”书架空隙中,钻出一双迷惑的眼睛。

“陛下在房陵,备尝艰苦,复位后却毫无觉悟之心,不能及时铲除武三思为首的这股邪恶势力。前途不朗之时,相王只能继续以退为进,蓄势以待时机!”

“起事那天,很多人劝张柬之和敬晖等人,趁机杀了武三思等武氏诸王。可惜,这么好的机会,让他们错过了!”

神龙之变那天,洛州长史薛季昶和朝邑尉刘幽求,在紫微城里遇见张柬之、敬晖等人。

他们说:“张易之、张昌宗两位元凶虽已铲除,但吕产、吕禄之辈犹在,今日,你们应该趁机斩草除根,不然,春风吹又生也!”

当时,天色已晚,紫微城尸横遍地,张柬之和敬晖手提利剑,浑身是血,鲜血顺着血槽,不停地滴落在地上。

张柬之摇手道:“吾皇退位,已成定局,武三思他们还能掀起多大的风浪?这次变革,杀的人实在太多,不能再杀了!”

劝说未果,薛季昶和刘幽求只能一声长叹:“将来,你们不知道会死在何处了!”

叶法善天师道:“张柬之之所以没有当即灭了武氏一族,大概是想把武氏诸王留给陛下处理吧!”

澄怀道:“师父说得在理。毕竟,武氏子弟觊觎皇位已久,一旦得手皇位,是不可能放过陛下的,他当了皇帝也应该不放过他们。”

“但事情,并没有朝他们想象的那样发展。朝廷经过血洗重组,韦后、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等人,迅速走到了一起,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团。”

“他们看似围绕在陛下周围,实则是以韦后为首,主宰了整个朝廷!”

叶法善天师取出一册书,看看不是,又放了回去。

满架书籍,想找的书不知藏在何处,眼中升起了难以察觉的迷茫。

“朝廷,从来是不会寂寞的。一鲸落,万物生,旧的势力湮灭后,堆积的骸骨上,会迅速滋养一批新的势力!”

澄怀叹道:“是啊!他们权倾天下,朝野侧目,相王殿下早就被他们排除在外,靠边站了!”

“武三思被削去梁王封号,重新以皇帝表兄的身份,活跃在朝堂上,势力强大,谁胜谁负,尚难预料。韦武集团在朝廷中,一定会再掀波澜的!所以,相王殿下只能继续以退为进!”

说话间,澄怀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扬手道:“师父,你要的书找到了!”

叶法善天师绕过书架,朝他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