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中723年,十一月初九。我已经成为都护府功房的一名管事了,今天功曹大人又表扬我了,夸奖我的汉文书写进步非常大。我会继续努力的,不负大人对我的栽培。

建中724年,一月十五。前些日子一直追随徐副都护大人,在周边的勘察地形绘制地图。今日回到安西城,才发现这里变化真的很大。从前那些破旧的土墙都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石制城墙,城市的规模似乎也更大了。

建中724年,四月初五。今天我回到了位于城东的安平坊,这里是之前族人们的聚集地。当然,按照都护府的制度。这里还有杂居着很多其他部族的居民。今天,是伯父叫我回来的。一来就看到很多族中的长老,我的父亲也在。刚开始我有点儿慌,还以为他们有什么密谋呢?原是长老们查阅典籍,说我们这一支是从原来的何国和小安国迁徙过来的。几百年前属于昭武九姓,如今既然重归都护府治下,那么我们应该把姓名重新改回去。听说大唐时期有个姓安的发起过叛乱,最后大家选择了何姓。

建中724年,四月初九。为了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我足足翻了三天的书,最后决定叫何慕华。可还没等我高兴呢,发现那些同样投靠来的部落,居然偷学我们。全都改了姓名,他们怎么能这么无耻呢?萨摩托他们那帮子波斯人,也来凑这个热闹,你们和昭武九有个毛的关系。

建中724年,七月二十。南征的大军返回了,从得到的消息上看,此次安西军已经收复的了之前的曲阿卫和阿端卫。抵达了蒲昌海,听说您要在那里建了一座新城。听说米合(热合曼)的儿子米小合,将会在那里担任城主参议。实在是走了狗屎运,听说那里居住大部分都是撒里畏兀儿族人。听大伯说他已经派人去,敦煌西边召集族人了,我们黠戛斯人也是个大族。

建中724年,八月十五。今天是汉人的中秋节,都护府休沐一日。又回到了安平坊,大伯和父亲居然给我安排了一次相亲。女孩是老米合的侄孙女,我看过了很漂亮只有16岁,那双眼睛十分的迷人。看着天上的圆月,虽然不明白赏月有什么意义?再想想米娜那双迷人的大眼睛。嘿嘿,这日子真不错。

建中724年,八月十八。今天沙洲城方向来人了,居然是罕东左卫派来的。来人很是傲慢,自称是奉都指挥使枝丹相率命令前来。我问了一句,你们是干什么来的?他们居然说是来收税的!这帮人难道眼瞎了吗?是看不到安西城那雄伟的城墙,还是没遇着安西军铁骑的威严?真不知道他们凭借的是什么,是他们被吐鲁番人打的落荒而逃的3000部众吗?我就呵呵了。

建中724年,九月二十五。上回被赶走的罕东左卫,倾巢而出凑了4000多人。居然来攻打安西城,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笑了。听说副都护何大人率领5000安西铁骑迎战去了,真不知道那个叫枝丹的首领到时候会是一副什么表情?结果不出意料,何大人不光消灭了罕东左卫,还顺势占领了沙州城。

建中724年,十月十一。副都护何大人又要领军作战了,此次我作为随行人员一同出征。这一次的目的是西方的敦煌,听何大人的意思是既然已经灭了罕东左卫,那么地处敦煌的罕东卫,自然也没有留下的必要了。

建中724年,十一月二十三。不知不觉加入都护府,已经快一年了。我亲眼见证了安西都护府从无到有,一直发展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真是与有荣焉呐!目前都护府的势力范围向西已经越过敦煌,北端已经抵达天山与哈密接壤;南方直抵昆仑山脉,最南端已经开始沿着蒲昌海进行探索;向东已经抵近玉门一带,已经在西海附近筑城。之前明人在关西册封的七个卫所,现如今只剩下哈密卫和赤金卫了。最近有许多来自大明的商队,听说他们带来了很多来自中原的商品。一会放衙了我得去一趟西市,给我最亲爱的米娜买一些漂亮的首饰。她已经怀孕两个月了,希望能给我生一个大胖小子。是不是该考虑孩子的名字了?

建中724年,腊月初九。今日一只由300名明军是护送的队伍,抵达了安西城。饭馆的康安说的。他们是大明陕西行都司派来的使者,是为之前罕东左卫的事情前来问询。听说都护大人亲自接见了他们,具体谈论什么?无从可知只知道那些使者是哭着出来的。在那之后,这些明人使者便在这里住了下来。不过这些大明来的人,可比那群蛮子有礼貌多了。

建中724年,腊月二十五。这群大明的使者,在住了半个月之后,还是告辞离去。由长史刘大人(都护大人的长子)亲自送出城门,可以看出那些明人使者是一脸的恭敬。

何慕华放下了手中的笔,拿起纸张轻轻的吹干墨迹。外边传来了呼喊声:“巴拉木,巴拉木大哥,你快出来吧,古尔都部落已经来了。”

何慕华皱起眉头训斥道:“何必可,安静!你身为都护府的吏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什么事儿都大喊大叫的,还有以后叫我的汉名何~慕~华懂了吗?”然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走了出去。他现在作为敦煌城的民政副官,自然是要亲自安置这些新晋依附的黠戛斯人部落。出于同族的情谊,也要帮他们更快的融入安西都护府。

————————————

大明王朝的京师,皇城御书房。此时的大明皇帝朱佑樘端坐于书案之后,下方坐着七名大臣,他们是首辅刘建、次辅谢迁、阁臣李东阳、兵部尚书刘大夏、吏部尚书马文生、礼部尚书徐琼、户部尚书佀钟。

看着下方的重臣,弘治皇帝咳嗽了几声说道:“既然都到了,那么刘阁老你来看看这个吧!”说罢侍立在一旁的大宦官何鼎,恭敬的接过奏折,呈给了首辅刘健。

刘健接过奏章仔细的端详了起来,渐渐的他的表情开始凝重。甚至发出了惊讶的叹息!看过之后,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一旁的次辅谢迁。然后郑重的开口询问:“陛下,此事真的属实吗?”

弘治皇帝说道:“此事,已经得到确认。陕西锦衣卫千户,前后派往西域的探子经过一年多的打探,基本可以证明此事属实。已经发回详细的奏报,情况与陕西行都司的奏折上所说的基本一至。”

下方几名重臣已经将奏折看完,李东阳拱手问道:“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弘治皇帝沉吟片刻:“这群安西军后裔,七百多年来一直沿用大唐建中的年号,在西域坚守着汉家荣光。此等举动实在令人敬佩,朕打算派人前去传旨,进行加封。不知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兵部尚书刘大夏出声:“陛下,臣以为此事有待商榷。安西军的突然崛起,尽管事出有因,但是其攻灭了罕东左卫和安定卫,我们无法确定他们对大明的态度。目前安西军已经控制了近乎所有的关西之地,情报中说其除了本部的一万八千精锐。还掌握了属地中数十万人口,可以征召的仆从军至少在五万之数。我大明在关外仅剩哈密卫和赤金卫,若是他们有异心肃州卫和嘉峪关守军。很可能不是对手,我等不得不防啊!”

弘治皇帝又看向了刘建:“刘阁老,对此有何看法?”

刘建起身拱手说道:“陛下,我等认为此事兹事体大!不宜妄下决断,确实应该仔细研究一下。”

皇治皇帝说:“那好,朕就将此事交由内阁讨论,你们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

台下几位重臣立刻起身拱手:“臣等谨遵上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