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后宫妃子众多,但是子嗣不丰,一共只生了十个儿子,目前还活着且在位的只有四位阿哥。
他登基之初,就曾召集群臣,表达了自己对于立储的迫切愿望。
“然圣祖既将大事付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
首先来说,他自己并非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大统、成就帝业,而是在与康熙其他子嗣的艰险斗争当中表现优良,最后才获得康熙的青睐。
因此,他并不一味追求立嫡立长,而是喜欢有真才实干的人。
其次,虽然嫡长子继承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皇位继承难以打破的规定,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过早公布太子人选绝不是万全之策。
因此,他创造性的提出了秘密立储制度,为的就是选拔出真正具有能力的继承人。
在大家都不知道谁是太子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所有阿哥的上进心,因为谁都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所以他们就要尽力在皇上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
只有全力提升自己,做出足够的政绩,才能得到皇帝的认可。
因此,虽然所有阿哥心里其实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但是面上还得装出来一副兄友弟恭的现象。
一方面皇上喜欢这个,另一方面未来的太子只有一个,其他人以后想要活着就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事情不能做绝了,没有必要非得闹得你死我活不是。
在这种激烈的斗争之下,最后能够脱颖而出的自然是最优秀的那一位,也能够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强盛。
在此期间,皇帝也可以慢慢考察,仔细思量,就算中间更换人选也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不会引发波折和动乱。
大家互相认识之后,元澈是其中年纪最小的,弘历在最前面给他安排了一个位置。
本来元澈还想往后跑,无奈人微言轻,被提溜着按在了最前面。
卯时初,师傅们进来了,众位阿哥起身行礼,元澈也跟着模仿。
师傅们事先都知道恭郡王今日要来,看到他也不觉意外。
皇子不多,师傅们是根据年龄针对每个人单独教授的。
一番询问之后,师傅们对恭郡王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心里快速产生了对应的教学方案。
上书房中承担教育皇子之责的主要有师傅与谙达两类,具体有上书房总师傅、上书房总谙达、上书房师傅、上书房谙达。
上书房的师傅并非专职,而是由官员兼任,都是从翰林院精心挑选的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儒。
师傅人数不定,主要负责教授学习五经:《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以及“史、汉、策问、诗赋之学,禁习时艺”。
谙达为满语,意思是朋友、伙伴,谙达地位相当于皇子的随从,臣属色彩更重,地位低于师傅,但高于哈哈珠子和太监,哈哈珠子就是各位阿哥的仆人。
元澈第一天来,就带了甄甲、甄丁两个人,不过在四阿哥的照顾下,也足够用了。
第一天进学,主要是熟悉一下流程,师傅们也没打算一上来就进入正题。
一开始上了蒙古文课、满文课、骑射课,然后是汉语、治国理政。
一上午下来,元澈心里觉得,这里虽然教的种类多,但是不如自己先生教的有意思。
得亏是中间还有一点休息时间,不然真是太难熬了。
这宫里的先生,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课堂上很是严肃。
元澈第一天来,人生地不熟的,只能老老实实的坐着听讲,也不敢有什么小动作。
午膳吃的也很一般,清淡养生得很,没滋没味的。
这几年在玉隐的影响下,他的嘴巴已经被养刁了,如今就有些食不下咽的感觉。
下午的课是练习写字和学习古诗文,好不容易等到了放学,师傅们居然还布置了作业。
元澈一脸生无可恋的从上书房出来,四阿哥正在外面等着他,两人一起出宫。
一路上两个人都沉默着,谁也没有说话。
四阿哥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两人相差了十五岁,元澈都快能当他儿子了。
元澈则是非常郁闷,一想到以后都是这样的日子,就提不起精神来。
快到宫门口的时候,元澈远远的看见了自家的马车,一下子就开心起来了。
弘历把他送上马车,就离开了。
元澈进入马车后直接朝玉隐扑了过去,“额娘,宫里的课一点都不好玩,师傅们还留了作业,儿子好累啊。”
玉隐顺势接住了他,听他抱怨无奈的笑了笑。
把来的路上给他买的街边零食拿出来哄他,“元澈辛苦啦,来,额娘给你买了好吃的犒劳一下你。”
外面的东西没有王府的精致用心,但是盛在稀罕,平常没吃过的东西总能吸引注意。
这些买来之后,玉隐都尝过了,其中的廖排骨味道鲜美,非常好吃,山楂糕酸甜可口,糖炒栗子软软糯糯,都很不错。
这个时候的食物有一点好,都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添加剂,所以即使制作方法有限,原汁原味吃起来也很不错。
两人回到王府,就去找李星辰了。
元澈又把苦水朝她倒了一遍,还说了这一天的经历。
等他说完,玉隐提醒他该写作业了。
“额娘,你不爱我了吗?”
元澈一脸受伤不敢置信的看着玉隐,他脆弱的小心灵还没得到抚慰,额娘就要赶他去写作业了?
难道这个家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吗?
玉隐苦笑不得,李星辰在旁边看好戏。
“不是,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当然是爱你的。我只是给你提个建议,先写完作业的话,接下来的时间就能心无旁骛的去做别的事了。不然的话,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也不痛快。”
“当然,我只是提个建议,你想如何都可以。”
元澈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像是在做什么重大决定似的。
“还是先写作业吧。”
考虑到小孩子的心理平衡,玉隐和李星辰也没有走,各自拿了一本书,坐在旁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