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末大扫除是三线厂的保留曲目。崮乡山沟里,散落在大山里的三线厂家属区,只要过周末,家家开始大扫除。

老安一般是周末家里起的最早的,他一直保持部队的作息习惯。部队整理内务是一项重要内容。他也曾想要求安家安妇如此,可惜两个孩子散养惯了,根本不上道。安家上高一军训,也只是出操排队列,没有内务训练。不过,叠被子、洗漱这些习惯是马虎不得的。

冬天的三线厂周末,遇到天气好。每家阳台上,被子晒出来,不时听到用扫帚拍打被子的声音。平房区,则是在院里,拉根绳子,被子褥子,新洗的衣服挂在院里,像万国博览会。

那时虽然楼房简陋,每一家都收拾的很干净,水泥地用拖把拖的一尘不染,加上那时家里也没什么东西,无非就是各家请人打的沙发,每个房间一张床,写字台,五斗橱和大衣柜。

厨房的炉子清理煤灰,都是老安的工作。他会把家里垃圾堆到一起,叫安家安沪起床,帮着运送到楼下的垃圾点。

周末,安家母亲早起会去买新鲜的蔬菜。三线厂周边的老乡,会把自家菜地种的蔬菜瓜果,用扁担挑着到电影露天广场上面的自发一条街卖,那条街紧挨着厂里的门市部。那条街的北边就是安家的街,所以说,她们家买菜比较方便。

每到周末,安家宿舍楼那侧那条自发买卖街,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西红柿新摘的,柿子椒也是今早摘的,还带着露水,不信你看!”,杏峪村常来买卖街卖菜的孙大娘,招呼走过的人们。

“有没有新下来的蒜”

“有啊,要多少?”

卖菜的、卖肉的,还有卖衣服的,自发的摊位,给三线职工带来新鲜的食材,没有农药没有添加剂。

宿舍区最东头和南郊的职工,周末也需要走着来买卖街买菜,这条买卖街在厂小学校和厂门市部中间,离小学校还有五十米的距离,平时也影响不到学生上课。

也许是考虑到周末大家都需要去门市部采购,所以周边老乡们自发形成了买卖街。

在周末买卖街,大家还能遇到不常见的人,聊会家常话,菜市场有时也成了信息传感器。

谁谁家孩子谈恋爱了,谁谁家两口子闹别扭了,买完菜,女职工到家会跟那口子叨唠,男职工会含糊答应,其实根本不过脑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

三线厂因为偏远,济南青岛职工的长辈们很少来厂子,倒是很多晚辈觉得好奇,放寒暑假会来山里玩。小孩看到什么都好奇,哪怕上山捡个石头,摘一朵花,都开心快乐。

一切都是那么有规律,三线世外桃源。

这一切,随着搬迁出山,有了变化。

几万人三线厂搬迁到田庄小区,当地人聪明,在宿舍区西侧专门搭棚子,建起了菜市场。卖菜卖肉和馒头,不用非等周末,随时出门就能买。英子也想过在菜市场设个店,无奈这里当地人收租金收的太高,所以才去了离家远一点的南边。南边是矿区,打工的人多,加上新开了几个物流市场,不愁没人吃饭。

九十年代的沂蒙,还是个农业特色的城市,南来北往做小买卖的人多。三区九县各有特色。过去叫地区行署,后来改成地级市,古代琅琊郡的知府所在地。这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安家都忘记那时有没有公交车了。总之,人人出门需要骑自行车。

当然,周末的三线人也改变了大山里的规律。往往是去鲁南大厦或者西郊市场买日用品或者衣服。

眼界开阔了,三线厂老军工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了?没了人情味,少了温度。耳边都是临沂当地话。

英子一家在农村生活过,迅速适应了沂蒙的生活,安家父母也在慢慢融入当地人生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田庄小区所在的大田庄村没有看不起“三线人”,因为三线厂到来,占了他们的地,还繁荣了当地经济。

附近的小学中学对三线子弟也是欢迎的,三线子弟有礼貌,除了课本相对不统一,其他都能对接。

一年两年……三线人跟这座城市在逐渐融合。

也是奇怪,因为本身日子不好过,那几年,老家的亲戚来的也少,姥姥从不嫌弃,最困难的那几年,姥姥还来安家的家住过。姥姥还见过秋娟的男朋友,还见过为安家来沂蒙的一位大学老师。

姥姥是慈祥和有福气的老人,她不多言不多语,看着年轻人,满眼的柔和和善意。

再有就是二姨父带着儿子来过。他看到三线厂搬到沂蒙的困境,不禁感到唏嘘。那么有势力的军工三线,怎么一下子变得病病殃殃了呢。二姨父也有点想不通了。

安家田庄小区那个时候,虽然是三居室,但是面积小,不如山沟里那个家敞亮。“大城市憋得上,娘,咱们还是回崮乡吧”,二姨夫来,把姥姥接回了崮乡。

二姨二姨父特别孝敬姥姥,有什么好吃的都想着姥姥,姥姥对这个女婿很满意。

姥姥一般都是去大闺女和二闺女家居住,这两家孩子少,三闺女家三个孩子,孩子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照顾。姥姥去三闺女家烧。

大闺女和二闺女的公公婆婆都走的早。姥姥就是两个闺女和女婿们唯一的老辈人。

姥姥就是安家父母的定海神针,小时候,只要老安对安沪训斥,姥姥就心疼,“树大自直”,是姥姥的民间谚语。

老安看在丈母娘份上,对安沪放一马。

所以,安沪小时候特别盼着姥姥来,姥姥一来,他做了不好的事情,有姥姥护着,能躲过去。

姥姥,又是安家安沪的温暖大伞,遮风挡雨。

姥姥眼里没有周末还是平时,搬到三线厂,姥姥年纪大了,很少出门,眼睛也不如从前了,在三居室里的确难受,又没有聊天的老姐妹。

二姨夫来,正好姥姥也想自己家院子里的兔子和鸡了,跟着二姨夫回了崮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