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方大翠的解释,莲蓬也明白过来,这牛是母的,但又生不了小牛,所以叫鸳鸯,还好问问,不然她还一直糊涂着,再记录到本子上闹笑话。
接下来的几天,晓山晓塘两个人除去那块荒地,其他的地块都已经犁完,要定日子给莲种移沼,黄牛也能好好歇歇,方大翠给它拌的食里面还添了菜干,算是好好犒劳它。
晓山又从莲沼回来,跟方大翠商量移沼的事情,这是晓家最先种植的作物,自然马虎不得,日子已经定下来,到那日,店铺也要关门一日,孩子们也要跟书塾请假。
下晌,一家人骑车去到镇上,莲蓬又是许久没来,传言早已经没有,不过因为要忙活春耕,店铺里面的顾客并不是很多,莲花经过那事的沉淀,整个人也更加稳重,听说要回去拜神,赶紧写出通知。
从莲叶那里也了解到,新来的那三个人干活都很麻利,其中一个女孩子为了补贴家用,还用空余的时间绣帕子,打络子,三个人都很感激,每天都很勤快。
晓家移沼的日子定在后天,明天正好是莲台他们休沐的日子,还得看情况,可能多请几天假,方大翠她们去买东西,其他人在店铺里面收拾。
方大翠她们买东西回来,晓山先把她们送回去,待会再来接莲实他们,从正月铺子开业到现在莲子她们也很久没有回来过,见到黄牛都很激动,还主动给黄牛添草料
最激动的要属晚上回来的莲台他们,明日晓塘要去一趟县里,把莲实也接回来,这都来到三月,他们应该不忙,这次是灾难过后的第一次春耕,晓山希望全家人都能在一起。
第二天晚上给莲实接回来,方大翠的食材也都准备好,就等着早上的时候做菜拜神,早上醒来的时候,家里每个人都换上新衣服,方大翠何水儿天刚微微亮就起来做菜。
晓山将用红纸剪成的牛贴在牛棚上面,又用红布分别系在笼舍之上,四只小猪的身上,黄牛的两个犄角上,还有尾巴上。
孩子们也都起的很早,喂过院子里的家畜之后,在院子里面摆上长桌,桌上放着香炉,香炉下面垫着黄纸,香炉的两边摆放着一根蜡烛,旁边是晓山新买的香,看着比平常的香大很多。
晓山先是拿来红色的酒杯碗筷,依次摆好,随后又将方大翠她们做好的菜品,一样一样摆在桌子上,盘子也是新买回来的,很是精美。
莲菜知道今日的重要性,都不用人看着,也不会去拿东西吃,大家各自忙着,他一个人蹲在猪圈旁边,看四只小猪吃食,不知道是想吃猪食,还是想吃猪肉。
终于将所有的菜品都摆上长桌,晓山在酒杯中倒满酒,点上香烛,大家跟在晓山身后进行拜神仪式,各种祝祷词从晓山的口中说出来,莲蓬也怀着虔诚之心跪拜各路神仙,祈祷上天保佑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祭拜结束之后,长桌上面的菜品并没有撤下来,大家收拾好东西,方大翠何水儿手里端着用红布盖着的菜品,全家人向莲沼那边走去,这时候天气还冷得很,那边村里也没有看见人。
来到莲沼之后,将菜品摆放好,这次在这里拜神跟之前那些次都不一样,今年更加隆重正式,孩子们也很严肃,老老实实跪在后面唱词拜神。
所有的拜神仪式都已经结束,稍作休息,大家回家吃饭准备,便要开始给藕种移沼,晓山带着男人们换上兔皮长靴,手上戴着新做的手套,便向莲沼走去。
日头虽然已经出来,但还没有高悬,来到莲沼旁边,水面在风的吹动下掀起涟漪,水温不知道得多低,晓家娘们儿不下田,方大翠何水儿不放心,带着女孩子们来这里看看。
种藕种的地方在莲沼旁边,里面的水并不深,但水并不清澈,水面上飘着一些枯树枝,晓山走到一边,用铁锹划开一个口子,让里面的水非常缓慢的往外流。
做完这一切之后,晓山伸手在水中摸索,脸上渐渐露出笑容,将手从水中拿出来,掌心之中是一根藕芽,莲蓬看着那一节小小的藕芽,有一头还冒出一个小尖尖,真是稀奇。
晓山虽然也经常来看,但跟要移沼的心情还是不一样,莲蓬不知道这样小小的藕芽算不算好,但从晓山的表情上来看,藕芽长的很好。
晓山拿来几个木盆,木盆放在水上飘着,他下去摸藕芽,这水看着不深,但里面的泥很深,晓山的膝盖都快陷下去,弯腰在水中摸索,将摸上来的藕芽小心翼翼装在盆里。
没过多久就摸上一盆,莲蓬发现盆里的藕芽摆放的方向都是一致的,上面的小尖也是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晓塘端着木盆放在小船上,带着台划向莲沼里面,莲藕则在这里等下一盆。
莲蓬问过之后才了解,摸藕种时,都是晓山下去摸,晓山怕晓塘莲藕弄坏藕种,又摸上两盆藕种,晓山从里面出来,先栽这些,如果不够再来摸,带着莲藕划着另一条小船向莲沼里面驶去。
莲蓬想跟着去看看,但今天这么重要的日子,她还是不去捣乱,远处的几人都下了水,四人相隔不远,三个木盆在水面上飘着,时不时有人直起身子舒展一下。
方大翠在旁边念叨着“山神保佑”“水神保佑”……又看看远处,她们待在这里也毫无用处,知道藕芽不错就已经很好,带着大家回到家里,莲蓬也跟着回去。
“回家给你爹他们热点酒,待会揉揉身子,驱驱寒。”
回到家的方大翠从仓房里面搬出一个酒坛子,放到厨房,长桌上面的香烛还没有燃烬,九条它们蹲在长桌下面,看着长桌,方大翠见状赶紧给它们三个拿些吃的,又对着长桌拜了拜。
“我看它们三个越来越胖,幺鸡刚来的时候才那么一丁点大,现在这体型都快赶上当时的锅底儿灰了。”
“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