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那些老字号的纺织厂一个接着一个倒闭。
剩下那些还在苟活的,则是干脆直接砍掉了棉布这一类别,专攻丝绸,走高端路线。
可这样一来,等于是自废一臂,规模再无法和以前同日而语。
而且即便是这样,能否苟活下来,也还得看明记愿不愿意赏这口饭。
一旦明记纺织厂也进军丝绸纺织,那么届时他们将退无可退。
破产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另一边,这段时间京城朝廷这边也发生一件大事。
那就是督察院中丞刘伯温,向朱元璋上交了辞呈。
皇宫,太和殿内。
朱元璋将手中刘伯温的辞呈狠狠摔在地上,脸色难看,骂骂咧咧道:“哪都不许走,就算他病了,也得给咱在督察院好好盯着。”
朱标走上前,弯腰捡起地上的辞呈,将其重新放在了桌上,开口道:“父皇,根据太医的诊断,诚意伯的身子如今确实不适合继续工作了。而且他也到了归养的年纪,咱们实在是没有理由这个继续强留着他。”
朱标讲的这些事情,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刘伯温便已经和他提过辞官归养的打算,可那次让朱元璋以大明新立,百废待兴,朝廷需要他为由留了下来。
而如今大明国力昌盛,朝廷人才济济,这个理由也站不住了。
当时刘伯温是还有些不放心杨宪,要知道在朱元璋这么多开国功臣里头,刘伯温是最惜命的,几乎是天下初定时,便已经心生功成身退的念头。
只可惜在原时空,这个最惜命的人,最后却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嘴里碎碎念道:“老大,你不知道,刘夫子这个人啊敬业,敢于纠弹,而且跟淮西那伙人不对付。”
“他要是走了,我去哪再去找第二个刘夫子啊。”
朱元璋眼里流露出一些难过,当年他亲自请来的浙东四夫子,丽水的叶琛、龙泉的章溢,两位夫子都是早早离开人世,如今如果刘伯温再一走。
那么浙东四夫子,四去其三,便只剩下宋濂一人了。
到时候,只剩下老迈的宋濂,浙东党还能否制衡淮西党,便成了一个未知数。
朱元璋内心很纠结,可最终还是对刘伯温的辞呈给与了准许。
第二天,朱元璋直接把刘伯温喊进了宫。
君臣二人,聊着天。
朱元璋询问,刘伯温走后,谁来接替他御史中丞的位置最为合适。
刘伯温给了几个答案。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话到了尽头,终于是到了分别的时候。
“刘伯温,听旨吧。”朱元璋看了刘伯温一眼,开口道。
刘伯温立马起身下跪,听旨。
“着即,剥夺刘伯温所有的职衔俸禄,遣归乡里,种地自养,生死由天。”朱元璋沉声道。
“谢陛下!”刘伯温朝着朱元璋重重磕了一个响头。
刘伯温的这一次谢恩叩首,比以往要诚心很多,即便是封爵那次都远远比不上。
朱元璋看在眼里,心里却不是滋味。
十多年了,到了,也没能交透他刘基啊。
看着刘伯温走出大殿的背影,朱元璋莫名有些伤感。
“老大。”一旁的朱标开口应道。
“父皇。”
“朕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些日子,经常想起老人来。花云、耿再成、朱文逊,都是早早跟了朕的,可是连朕登基那一天都没有看到。”
“也不知道等到咱大明王旗插遍全世界时,朕的身边还能有多少老兄弟,抑或是连”朱元璋转头看了一眼朱标,伸手拍了拍好大儿的肩膀,开口道。“你和刘夫子向来交好,去送他最后一程吧。”
“是,父皇。”
京城,诚意伯府。
为了照顾父亲,刘链也跟着辞去了工部的差事,准备和刘伯温一起回青田老乡。
家里的仆人全都遣散了,只留了小六子一人。
刘伯温让刘链和六子收拾东西,除了随身物品,诚意伯府中原有的任何东西都不准动。
第二日一早,三人便是带着随身行李,只是并未直接往南,而是坐上了前往扬州的轨道列车。
刘伯温打算在离开前,最后再看一看自己那个最得意的学生。
出了车站,刘伯温一行三人刚走到扬州城门,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了人声。
“刘老伯!刘老伯!”
一开始刘伯温三人并未理睬,他们在扬州除了杨宪外,并没有其他熟人。
如果是官面上的人物的话,也不会是这种称呼。
所以刘伯温他们只当是喊的别人。
只是他们往前走了一段路,后面的喊叫声,还没有停止,显然是冲着自己来的。
刘伯温停下脚步,回头看去,只见一个人高马大的汉子走了过来。
那汉子走到刘伯温面前,然后又是看了看一旁的六子,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刘老伯,果然是你们,刚才大老远的我还以为认错人了。”
“你是?”刘伯温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是我啊,刘勇!”汉子伸出手指指了指自己,接着开口道。“你不记得了吗,当时咱们一起在城外修过沥青路的,还一起吃了土豆焖饭。”
刘勇这么一说,刘伯温总算记起这件事来。
当时正是眼前这个憨憨拉着他一个当朝二品大员下工地做苦力来着,后来回到京城后,他这副身子骨还疼得连着几夜睡不着觉。
这下子记忆全都涌上来了,包括那几个难眠的夜晚。
刘伯温脸上露出笑容,开口道:“我记得你当时说有个弟弟,叫刘敏,是在城里造楼部做工。”
“是,刘老伯你记性真好。”
“看你这身穿着打扮,看来你们兄弟俩人,这些年混得还可以啊。”刘伯温开口笑道,要知道当时的刘勇兄弟是逃荒逃到扬州的,身上有衣服穿就不错了。如今一身棉布衣,身姿挺拔,与当初判若两人,也难怪刘伯温一眼没将其认出来。
刘勇伸手摸了摸脑袋,憨笑道:“杨大人说过勤劳能够致富,咱们扬州的工人都相信这一点,这些年只要不是懒汉,日子过得都还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