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觉醒来,徐家村并未因为谢家的即将离开而改变计划,依旧一大早起来,洗漱吃早饭。

村长对着众人说:“赶紧收拾东西,俺们要出发了。”

二壮接到村长的指示,高高举起红布条,来回挥动。

徐老的大吼一声:“乡亲们,走啰!”

程顾卿后背别了把杀猪刀,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一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很多,走着走着,官道上挤满了人,马车,牛车,骡车,还有人力推车,一堆又一堆,跟小庆河的场面相似。

前去打探消息的黄山子和谢家护卫回来了。

黄山子擦了擦汗水,大喝一口水才说:“前面就是大庆河,好大好宽,好多人啊。”

打探消息的徐大牛也说:“是哩,大庆河不愧是大庆河,真得好大,俺第一次见那么宽的河流。”

一眼能看到对面,但看不到河流的长度尽头。怪不得叫大庆河了,不大真得对不起它的名字。

徐家村众人安心了,终于到了。看了一眼天色,太阳大大的,好天气,大概中午11点左右。

由于交通阻塞,一行人被挤得无法动弹,谢家看这样不是事,对着众人说:“我们在旁边走吧。”

旁边的路是难走了点,但还是能走。就像坐地铁,有步梯,有电梯。有些人会因为挤而选择步梯。

徐家村二话不说,按照谢家的要求走,走了大概一炷香时间,终于看到传说中的大庆河,大乾朝的母亲河。

探路的人没骗人,大庆河真得好大,好宽。

河面平静地徐徐往下流,不像小庆河波涛汹涌。

看着这条河,整个人平静了许多。据官方介绍,大庆河长不知道多少米,但从这里到对面的宽度大概15公里,坐船过去要一个半小时。

程顾卿一眼不眨地看着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有种说不出的热闹,仿佛前几个月的逃难不是真实的,眼前的此情此景,才是现实。

徐家村人找了个稍微人少的地方休闲。谢家也在隔壁。

谢护卫过来说:“徐村长,我们现在去问有没有船过对岸,你们要不要一起?”

肯定要啊,俺们睁眼瞎,一头黑,没经验。

谢护卫就不一样,起码坐过船,走过这条路。

村长跟着谢护卫走,程顾卿吩咐徐老大看管好村里,人越多,越容易被人趁水摸鱼,要是人贩子拐走娃子,等着哭瞎眼。

程顾卿又问王家,曹家等人,有没有去过吉庆府。得到的回复都是第一次来,对前面的情景很陌生。

程顾卿严肃地说:“你们几家,好好呆在这里,莫要好奇出去耍,要是丢了人,俺可不会帮你们找的,俺跟谢家去问问怎么过河,你们稍安勿躁。”

说不心急是假的,人头涌涌,一看就是等着过河的,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船过去呢。

作为村长的贴身保镖,程顾卿跟着村长和谢护卫,谢管家走。

可能因为徐家村的赠药,谢管家很热情地介绍:大庆河码头,有不同的小码头,归属不同的帮派管理。

但这些帮派都在漕运总督下运行,也就说,码头上的船商是归官家管的,要向官家纳税。

还有,在大庆河做船夫,不是你想做就做,一定要入漕帮,在不同的帮派庇护下才能开船。

这里最大的船商是本家姓,姓谢。

谢管事解释道:此谢家,不是我们的谢家。他们家是吉庆府的大商人,地头蛇,从事各行各业。

谢管事还解释,渡河过去,一般都要提前预定,不能即来即走。

大码头之所以人那么多,一来逃难的人多,二来船只固定,就算加班加点,运力也不够。

谢管家还讲述了许多大庆河码头的故事,听得村长和程顾卿一愣一愣。

村长感激地说:“谢管家,要是没有你,俺们一头黑。多谢了。”

谢管家摆了摆手说:“不客气,遇到就算缘分,我们一起走了那么久,这种缘分可遇不可求。”

四人很快来到一个最大的码头,旁边有一栋两层高的楼。门口排了许多人,看来这些人是预约过河的。

谢管家走到门口,远远地看到一个中年胖大叔,笑着说:“谢老弟,好久未见。”

对面的中年胖大叔眼睛一亮,连忙说:“谢管家,你怎么在这的?”

此谢家,是商人谢家得罪不起的,吉庆府谁不知道,谢家的闺女就是卫国公阿娘。整个吉庆府,不,听说南方一大片都归卫国公管辖。

得罪谁,也不能得罪皇亲国戚。

谢管家摆了摆手说:“说来话长,一言难尽。我们大爷回乡祭祖,一直被滞留在路上,如今总算来到这了。”

中年胖大叔知道北方不安全,想必谢大爷肯定遇到麻烦了。但这不是重点,也不是小小商人能关心的,笑着说:“谢管家,你们是想渡河吗?”

谢管家开门见山地说:“是,我们大爷在不远处,想立即渡河,不知道行不行?”

中年胖大叔犹豫地说:“立即上船,恐怕不行,现在没有船,全在对岸,而且就算回来,客人也早就候着,等着过去。”

谢管家脸色阴沉了下来,主子可想着今天要走,迫不及待地走,多停留一刻,对未知更不确定了。

中年胖大叔看到谢谢管家脸色变了,赶紧说:“谢管家,这个时候不行,要不等1个时辰,我这边给你们安排船先过。”

听到这话,谢管家才露出笑容,温和地说:“有劳谢老弟了。”

又交代谢家有多少人,有多少行李等等。

中年胖大叔报了个渡河价100两。谢管事也不还价,知道谢漕运不敢骗谢家。

只不过来时花了20两,回去竟然要100两,通货膨胀,足足贵了5倍。

这物价害死人。

谢管家又指了指村长和程顾卿,笑着说:“谢老弟,这两个是我家大爷的朋友,也想过河,不过他们人数比较多。”

谢漕运拍了拍胸膛,豪爽地说:“谢家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不知道有多少人呢。”

村长把王家,曹家等人算进去,报了数,差不多700人。

谢漕运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说:“啥?700人?”

你们没有开玩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