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李白这一生 > 第三十七章 但愿一识韩荆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十七章 但愿一识韩荆州

干谒也罢,隐居也好,总是达不到目的,就是没有人愿意为李白提供一个真正的机会,所以李白的人生很摇摆,也很跳跃,一会儿干谒、一会儿隐居,一会儿饮酒、一会儿舞剑,一会儿好游名山、一会儿求仙问道……

这次在嵩山,李白和元丹丘呆的时间也不长,也不知道为什么元丹丘要在嵩山隐居,可能离他家比较近吧,问题是嵩山什么最有名,少林寺啊,少林寺是佛家的,跟李白的修行、跟李唐的信仰,都不是一家,所以李白到颍川会一会老友之后,并没有在嵩山长待,而是继续干谒之路。

还是得继续在安陆这一带干谒才行。去长安干谒,为什么大家都客客气气的,却从不真心安排工作,就是因为许圉师都过世了几十年了,门生故吏也都不在了,安陆不一样,许家的势力还能覆盖这一片区域。

从嵩山回来的李白,马不停蹄的给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韩朝宗投献了诗文:

韩朝宗在士人群体中很有名望,主要的原因的就是他推贤进士名声在外,李白便在诗文中使劲的恭维他,“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但是说的太过了,都封了万户侯了,还要认识韩荆州做什么,韩荆州见到万户侯还要下跪磕头呢。

这可能就是李白次次干谒皆没有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介绍自己不得其法,拍马屁有力过猛。

对自己的家世语焉不详,对自己的能力夸大其词。比如在这回的《与韩荆州书》中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就没有说出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商人,而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介绍自己的能力的时候,总是说自己能文能武,雄心万丈,“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却从不介绍自己干过什么、干成过什么,当然,这一点也没什么好介绍的,这方面他确实没有一点成功经验。

之后李白又去了江夏,这一次在江夏,李白遇到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将对他的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个人就是宋之悌。

他们在一场文人的聚会上相识,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的宋之悌是要被贬去交趾的,对一个落魄的素昧平生的人,李白仍引为知己,对于他的遭遇以及他们即将的分别,非常的痛心,哭得根本停不下来,令宋之悌很感动。

李白给宋之悌的送别诗是这么写的:

楚水清若空,

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

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

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

于此泣无穷。

也令宋之悌的儿子宋若思很感动,多年以后,但李白因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要被唐肃宗治罪的时候,是御史中丞宋若思出手相救,不能让李白保住了性命,还让李白在他的幕府担任参军。

看起来,认识韩荆州是没有什么用的,认识宋中丞倒还有点作用,至少能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