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 第43章 提纯粗盐与植物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燕的制盐成本高,朝廷垄断之下的盐税巨高,寻常百姓吃粗盐都是精打细算着吃。

所以,吃什么官盐?要吃就吃自家的私盐。

反正矿场都开了,还怕再搞个盐场?

系统:“……要不我还是努努力,给主系统打个申请,把我改成基建系统吧。”

有了具体目标,楚襄一下子生龙活虎起来,掰着手指头数自己要写的告示。

“不对,当务之急是吩咐蒲也分点人手出来打造铁锅。”

普及铁锅,才能根本上改变烹饪方式。

而且铁锅烹饪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补充正常人日常所需铁元素。

楚襄让人将命令传去小胡子山,而后回书房,认真地写起她的告示来。

…………

大燕康平二年,十一月,辽东开始入冬。

永宁的百姓尚未从高产粮食的秋收惊喜中回过神来,生活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云傍晚从小胡子山做完工回到家,还未敲门,妹妹便从里头打开了门,脱口就问:“哥哥带生石灰回来了吗?”

“带啦!今日好多人向石灰窑求生石灰,应当都是想试试公主殿下说的制细盐的法子。”

高月侧身,让哥哥进门来,反手关上门后说:

“我已将粗盐融到水里了,哥哥快给生石灰加水,把它变成石灰乳!”

高月在学堂识了不少字,已然能把公主殿下发出的告示背得清清楚楚。

眼见生石灰逐渐变成石灰乳,她将饱和的石灰乳溶液加到粗盐溶解的水里,没过一会儿就沉淀出了杂质。

接着她过滤掉杂质,把剩下的盐水放在一旁晾着。

煮了个麦饭的间隙,盐水底下又沉淀出了杂质,再过滤一次后,熬煮一番,水蒸发干净,剩下的就是精盐了。

高月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沾了一点,尝了一口,她顿时欢呼起来。

“真的没有那么苦涩了!哥哥你尝尝看!”

高云笑着尝了一口,不由得眼前一亮,想了想道:“听说告示里还说咱们平常用来照明的麻油能做菜,咱们按照殿下说过的方法,炒个土豆丝吧。”

毕竟现在家里有一口铁锅了——前几日,伴随着告示一同下发的还有铁锅!

据说铁锅是分批次下发的,而他有幸领到了第一批次的铁锅!

原以为是托了林耀大哥的福,结果林耀大哥说是因为他不论是在开垦荒地期间、还是如今在小胡子山做工,都表现优秀,才获得了优先的机会。

有了铁锅后,高云就惦记起公主殿下说的“炒菜”。

高月却是故作嫌弃地瞧了哥哥一眼。

“一看哥哥你就没细看告示,公主殿下说了汉麻油不适合高温爆炒,会破坏原有的营养!炒菜用豆油!汉麻油的话用来做凉拌菜!”

平常吃的葵菜都是炖煮而成的菜羹,今日便做个清爽的凉拌葵菜!

高月有模有样地将葵菜煮熟捞起,放了盐和大酱,再均匀地洒上汉麻油。

用筷子搅拌开后,一股奇异的香气扑面而来。

像什么呢?像山间坚果的味道,唔,是松子和葵花籽结合的味道!

好香!

高月忙不迭地塞了一筷子进哥哥嘴里,“哥哥快吃!是不是好香!”

高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等那股香味在嘴里散开后,他忙道:“太香了!你也快尝尝!”

高月尝了一小口,又忙着去炒土豆丝。

一顿两个菜,这是什么奢靡的日子?

高月一边暗叹自己与哥哥不勤俭持家,一边安慰自己——就奢靡这一回!权当呼应公主殿下的告示了!

豆油炒出来的土豆丝又香又脆,太下饭了。

高月忍不住折服于自己的厨艺。

吃着吃着,她忽然道:“哥哥,我觉得我是天底下最幸运的人。”

高云被妹妹一句没头没脑的话逗笑了,“就因为吃到了凉拌葵菜和炒土豆丝?”

“不,是因为我本来以为我会被卖进哪个大户家做奴婢做小妾,备受折辱。”

“但是突然有一天,哥哥做工能拿到工钱了,可以带着我出来生活,不用再看叔婶的脸色过日子了。”

“后来我甚至能读书识字了!现在又可以吃上有滋有味、堪称精细的食物!”

“一年前,我想都不敢想我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事实上,现在的日子是她从前根本想象不出来的。

因为太美好太幸福。

她不由得问哥哥:“哥哥,我是在做梦吗?”

高云给她夹了一筷子的土豆丝:“香吗?”

“香!”

“那就不是做梦!”

兄妹俩吃完了“奢靡”的晚餐,高月负责收拾,高云则是把家里剩下的麻籽仁炒熟,再用石磨磨出油来。

原先都是用杵臼舂捣的,费力气又效率低,改用石磨快速多了。

制豆油要麻烦些,又要闷蒸,又要发酶,还得反复清洗浸泡,最后熬油,等哪天他在家休息,再制豆油备着。

…………

辽东郡南边有个县城叫平县,靠海。

有两百二十里长的海岸线、十七万亩的滩涂、二十万亩的浅海。

目前被一批猖獗的海盗牢牢掌控着。

历史上,沃木延占据辽东后,一边将辽东北部发展成天然牧场,一边在南边建起了盐场。

平县便是当时的海盐生产中心。

沃木延在此处设置了卫所,实行军事管制,派遣军卒和当地百姓共同制盐。

随着制盐日渐成熟,当地百姓便成了炉户,和大燕的铁匠一样,炉户世袭,祖祖辈辈都要给沃木延制盐,不得脱籍。

然而他们比铁匠要凄惨一些。

劳动量大,一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环境恶劣,常年忍受风吹日晒盐腌。

长期的制盐过程对身体损伤巨大,还拿不到什么钱。

所谓自古煮盐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而平县依靠天然优势和对炉户的剥削,慢慢发展成了可与两淮盐场齐名的大盐场。

所产食盐由商人转运各地行销,所得利润是沃木延政权重要的财政和军饷来源。

——以上,来自大燕历史丛书之《辽东通史》。

楚襄翻着自己所做的历史笔记,在沃木延三个字上画了个圈。

感谢这位兄弟送来的【盐场建设】思路。

不过,她不能完全照搬沃木延的做法,因为其中横亘着一个危险因素——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