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斤杏花酿乃是一两银子,一坛子便是五斤,三十坛那便是一百五十两。

他李叔正虽不拮据,却也不如詹同一般出身豪族。

这一百五十两乃是他一年多的俸禄,如此平白无故打了水漂,终究还是有些肉疼。

“李俨兄....”

“叔正兄,本官同你来此,无外乎是想询问谢全开源节流之法。”

“如今谢全已走,那本官也告辞了。”

见李俨也准备离开。

李叔正微微抿了口酒。

他是摸不准谢全的脾气,可对这李俨还是十分了解的。

“李俨兄当真如此糊涂?”

“哦?”李俨转身看向李叔正,疑惑道:“本官如何糊涂了?”

“俨兄,殿下所言开源也好,节流也罢。总之是将真金白银送入国库,如此便势必要有人受些委屈。”

“要么是文臣,要么是武将,最次也要是百姓。”

“可老兄以为,以殿下的性子,会最先拿谁开刀?”

“这.....”

李俨眉头一紧,整个人也沉默了下来。

即便他心中早有猜测,可终究是不太想承认。

朱标断不会从百姓手中取利。

而北伐大胜,加之国战未休,此时也不好向武将索取什么。

最明智的,恐怕就是从原本就很微末的文官俸禄中,再削减一些。

“可是.....”

“我朝文臣的俸禄,几乎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低的。”

“殿下体恤我等,想来不会.....”

“李俨兄!”李叔正起身将李俨送到座位上坐好,正色说道:“殿下的确体恤我等,我皇爷的性子,老兄岂能不知?”

“换句话说,与册封太孙的庆典,与太子殿下纳侧妃相比,削减文官俸禄又算的了什么?”

“这......”

李俨闻言沉思良久,旋即重重叹了口气。

“也罢。”

“若削减文臣俸禄能为殿下分忧,本官愿在朝会上当着百官的面开口进言。”

“本官愿当这个恶人,权当是报殿下先前的救命之恩。”

见李俨执拗如此,竟当真要进言削减文臣的俸禄。

饶是李叔正也不由一惊。

毕竟若李俨当真如此,那他定会在文臣之中落个千夫所指的境地,甚至于士林之中也是不容。

想不到先前朱标为李俨求情,请求老朱宽恕其失察之过。

如此竟能让李俨不顾名声,忠心到有些执拗的地步。

见他说完便又要起身,李叔正忙出言安抚道:

“李俨兄稍安勿躁。”

“老兄你主管户部,我朝文臣一年的俸禄才有多少?”

“可那些武人却是不同,他们不仅有官职俸禄,多半也都有爵位俸禄。”

“而且外出打仗,私藏缴获,盘剥克扣,最不济营中的空饷都能让他们吃个脑满肠肥。”

“削减文臣的俸禄,那是断了咱们文人一家子的口粮。”

“可若是削减武将的俸禄,对他们来说也是无伤大雅。”

“嗯......”

纵然李俨也知功勋武将的确比他们文臣宽裕许多。

可李俨更清楚,那些个勋贵武将都是追随老朱打天下,从尸山血海中摸爬滚一路坎坷走过来的。

他们有如今的恩遇,也是人家豁出性命换来的。

“叔正兄,北伐大军刚刚得胜,国战未完。”

“况且亲征之前,大多武将都是把所有家产尽数冲入军中。”

“如今之际,不好苛待武将吧。”

“这如何能算是苛待!”

李叔正表情严肃,郑重回道:

“饶是他们先前将家产交出,充作军用。”

“可北伐之战中,他们难道没有缴获?没有私藏?”

“加之这些武将的爵位,每年最少是五百石的俸禄。”

“让他们交出些,不过是从千金家产出些微末罢了。”

听李叔正说完。

李俨沉思数秒,旋即似意识到了什么一般,猛的严肃了起来。

“尚书大人,你似乎对武将,多有不满啊。”

“嗯.....”

见李俨反应过来,李叔正倒也不意外。

毕竟同为尚书,李俨又能比他笨到哪里。

“李俨兄所言不错,在下的确对武将有些不满。”

“只不过,在下所为乃是为我国朝长治久安!”

“为我朝长治久安.....”

就在李俨愣神的功夫,李叔正表情甚是严肃,朗声说道:

“年初勋贵案,难不成李俨兄忘了个一干二净?”

“胡惟庸虽是叛逆,可他位居丞相一职,加之早前陛下对武将也多有不满。”

“先前朝廷之上,我等文臣也算与武将旗鼓相当。”

“可如今呢?”

李叔正目光灼灼紧盯李俨。

语气高亢的同时,甚至还带着几分狠意。

“如今朝廷裁撤丞相,文臣位高者,无外乎六部尚书。”

“可武将位高者,不仅有五军都督府主事,还有总领大军的大将军,甚至还有那直属天子的锦衣卫。”

“难道俨兄还看不到,眼下我大明朝堂,文武早已失衡!”

“加之现如今我朝最重无外乎国战一事。”

“国战之后,不仅武将地位更盛,他们的子嗣也会逐步进入朝堂!”

“李俨兄难道想看我巍巍大明不重礼法,只图强兵?”

被这么一说,李俨表情微顿,却也不知该如何作答。

的确。

若只是追随老朱打天下的那些武将位高,若只在洪武一朝武将地位超然,那倒罢了。

毕竟历朝历代,开国定鼎之初,武将地位自然要比文臣更高一些。

等国家安定个数十年,文臣的地位便会慢慢上来。

这本没什么好在意的。

只是也的确如李叔正所言。

那些功勋武将的子嗣,也在逐步进入朝堂。

李景隆、徐允恭、邓镇、汤鼎,各在地方震慑外敌。

最重要的是,冯胜侄子冯诚甚至已在高丽,统帅一军。

如此下去,日后大明的文臣恐怕都难以翻身。

“李俨兄,在下身在礼部,深知那些悍将平日所行,多不合乎礼制。”

“早先廖永忠私藏龙凤器具,太子殿下只是免其爵位,让其到凤阳种田。”

“国战一开,竟不顾其过,将他调往高丽,统帅海军。”

“邓愈之女,秦王侧妃邓氏违抗圣旨,蛊惑秦王。”

“可太子殿下却丝毫不提其过,只是将此事掩盖下去。”

“甚至还赏赐了卫国公一家。”

“诸多勋贵平日宴席,亲友婚丧,年节诞辰,所设宴会多不合乎礼制,甚至有僭越之嫌。”

“可陛下顾念同袍之谊,太子不拘小节,故而从未严惩。”

“李俨兄,若长此以往,国朝礼法何兴?”

“难不成还要让这些武将继续玷污礼法,难道我大明也要沦落到礼乐崩坏之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