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思及此处,朱棣只觉得有一股子冷气从脚底开始向上直蹿,将他整个人都包裹了起来,而宫殿之中的温度似乎也更添了几分冷气。

一众人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尤其是朱瞻基,在他听到好圣孙只旺三代,真的就只旺了三代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若无意外,在他之后上位的皇帝,一定是他的儿子,可大明的江山,生生折在了他儿子的手上,这让他,如何面对把江山托付给他的父亲和爷爷?

朱瞻基此时尚且年少,在听到此处之时,心里更加不安。

因为如果真的如乔姑娘所说,是他的儿子在上位之后,险些断送江山,那便直接有可能会导致,爷爷在决定下一任继承人之时,会偏向于更加勇武有力的二叔!

因为二叔,是最像他的人!

“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兵分四路进攻明朝边境,来势汹汹,锐不可挡,阳和、大同所驻守的明军与之交锋,皆连失利。”

“一时间,塞外城堡,接连失陷,消息传到京师,震动朝野,”

“明英宗听闻瓦剌来犯,再加上一旁有太监王振诱导,于是在不知瓦剌军队主力方向的情况下,下天子诏令迅速集结军队,他要御驾亲征,效仿太宗皇帝五征漠北,出兵讨伐也先!”

大明朱棣:……..

从来没有觉得有人模仿他,让他这么无语过!

“此次出征,天子下诏,大军于两日之内匆忙集结启程,各项准备均不足,上下一片混乱。”

“诏令下达之后,朝中众多文武大臣多次上书劝谏,然英宗皆置之不理,他虽然名为亲征,但军务大事皆由监军太监王振决定。”

“先不说明英宗朱祁镇,从小长在宫庭之中,从未上过战场,更不通半点军事,单就出征在即,他却将整顿军备这样的大事交到一个只懂得贪污弄权的太监手中,就已经犯下了毁灭性的错误!”

“自他宣布亲征以来,朝中大臣纷纷上书阻止,他却视若未见,可见在此大战之前,连统一人心都做不到,散漫至此,哪怕大军尚未出征,便已初现败迹!”

如此匆忙?

怎能成功?

朱棣眸子微红,似乎已经预见了战争结果。

从战报传到京师,从诏令下达到大军集结,不过短短两日,物资粮草,定然准备不足,且不通军事,不懂军政,面对敌军来犯,没有任何战术商讨,只听宦官鼓动,便擅自御驾亲征,朝野上下尽是反对之声,更没有任何战前动员。

最要紧的是,如此军国大事,你哪怕交到一个将军手中协调调度也行啊,你却偏偏交到一个只懂得谄意媚上的太监手中。

朱棣感觉自己有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手指微微颤动,他心里的预感更加不安。

可千万不要搞成第二个靖康之耻啊!

他一向看不上大宋,因为大宋在面对外敌入侵之上,自始至终都过于孱弱,靖康之耻更是被他视为汉人历史中最耻辱的一场战争。

可如果他的大明也来一场如同靖康之变的祸事,他估计,都恨不得找块豆腐直接撞死!

朱棣正暗暗期盼,千万不要如大宋那般之时,乔安的声音再度传来:“朱祁镇御驾亲征,一应军事指挥全都交到王振一个太监手中,这也就是说,王振的一言行,在此刻所代表的便都是天子的意思。”

“诸将可以看不上王振,却又不得不顾及天子的颜面,于是王振也利用天子的威势,在军中作威作福。”

“成国公朱勇贵为大将军,但却要在王振面前膝行而前,户部尚书王佐恳请帝驾回军,王振就命其跪在草丛里,直到天黑才能起来。”

“所有军务大事全部被王振专行专断,所有跟随圣驾随征的文武大臣却全都不得参与军知政事。”

“朱祁镇率领大军,向前线而去,一路上吃吃喝喝,停停留留,没过多长时间,他便开始觉得有些无聊起来,而此时的大军,因为前期准备不足,后期又没有后勤补给,已经开始了饥一顿饱一顿。”

“到七月十七日,大军西出居庸关,经过怀来到达宣府,前方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紧急,再加上,因为仓促出征带来的后勤问题频频发生。”

“军中缺粮,士兵饥寒交迫,一路上皆有饿死者,大军还未抵达前线,军队之中就已怨声载道,丝毫没了上战场杀敌的血性和战意。”

还未到战场,军中便已缺粮,甚至出现了饿死之人。

所有人听到这里,都只觉得这简直就是离了一个大谱,但凡王朝出兵作战,哪可能会有还未到战场便出现饿死情况的?

又不是国家孱弱,国力不足以应付这一场战争,而据乔姑娘所说,此时的大明,正是鼎盛之时。

可却偏偏出现这等奇事,当真是,可笑至极!

大明朱元璋:混帐!混帐!这是去打仗吗?他以为这是带着几十万大军去出游呢?

大明朱棣:如此散漫,怎可能会成功?既是不通军事,为何不将指挥权交到统帅武将手中?

所有后世大明皇帝见状皆战战兢兢,没一个敢主动在评论区中进行回复,因为他们知道,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回复,那就等同于自己找骂!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想要将胸口那一股子郁气舒展下去,可却始终不得法。

“八月初一,大军抵达大同。也先已经得报,瓦刺兵马假装退避,以诱敌深入。王振踌躇满志,还想继续北上,遭到了众臣的抵制。”

“前方战事吃紧,王振心里焦躁的很,可又找不到人商讨军情,因为现在的文武官员仍在大肆争吵关于天子回军以及退兵自守的话题,将相离心,也根本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听从一个太监指挥。”

“最要紧的是这个太监他确实不懂军事,待确认前方胜利无望,王振才同意大军南还,临行之前,大同总兵郭登提醒,皇帝车驾南还应走紫荆关,这样才可能不会遇到危险。”

“但王振以为,大军行至此,他也没见过什么敌影,压根不想采纳这个意见。”

“他更希望天子圣驾南还,最好途经他的家乡蔚州,前行四十里后又担心大军行过会伤害他家的庄稼,于是又转而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