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爷爷,先雇6个人吧”。

“雇这么多人能都用上?编出来的东西能都卖掉?要是压下货卖不掉咋办”?

贾老爷子对眼下的竹编行情不了解,一下子雇6个人,他心中没有底。

当年他编制的产品供不应求,那是因为他的手艺名声在外,那时候,不用说不愁销路,很多人还找上门来,排队等着抢他的货。

今非昔比,现在恐怕早就没人知道他了,万一编出来的东西没有市场......

老爷子觉得孙媳妇的谱摆得有点大,心里不免替她担忧起来。

“爷爷,您不用怕编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我早就联系好了买主!要不也不敢一下子雇6个人”!

自从看好竹编生意,沈雪梅就开始做功课了,她经常往城关大集跑,并不是瞎跑。

除了默默观察,她还经常厚着脸皮和那些外地来进货的商贩们私下接触,以便了解捕捉他们的进货信息。

她已经和其中的几个联系过,他们都说,如果她的竹编质量好,他们可以从她这里拿货,并且多进点。

潍县的那对夫妻跟她说过,如果她的竹编真比别人的好,竹蒸笼一个大集他们能要200个,还可以顺带着捎点淘米篮、竹筐、竹篮啥的回去卖。

沈雪梅之前听贾老爷子说过,一个竹编好手,从放料到劈篾、刮篾,五天时间最多能编20个竹蒸笼。

一个大集间隔五天,五天时间六个人加起来,最多也就能编一百二三十个蒸笼,就是加上贾老爷子,也编不够200个。

这还不算编淘米篮和竹篮、竹筐耗费的时间。

雇6个人已经是沈雪梅的保守做法了,她其实可以再多雇几个,只是考虑到老爷子好长时间没染指竹编这一行当了,怕人多了,他应付不过来。

“哦,原来你早就把什么都打算好了”!

贾老爷子脸上的担忧褪去,孙媳妇不是个不靠谱的人,她做事很有规划,很有谱气的,是自己杞人忧天了。

......

正月初十,贾老爷子出去了一整天。

次日上午,家里便来了六个年龄在60岁上下的男人,这些人个个看上去都和贾老爷子一样,朴实善良,温和忠厚。

“师父师娘过年好”!

农村不出正月十五,不算过完年,一进门,他们就大声给贾老爷子和贾老太太问好,有两个还要给师父师娘磕头。

“磕啥头,能见到你们我就很高兴”!

看着这些当年跟老头子学过手艺的人,贾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

“雪梅,赶紧过来沏茶”!

一番寒暄后,老太太把沈雪梅叫了过来:“这是我孙媳妇,是她请你们来的”。

老太太隆重且得意地介绍起自己的孙媳妇:

“你们别看她年纪小,能耐大着呢!跟着她做事,保准错不了,你们就放下心来,等着发财吧”!

“您和师父看好的孙媳妇,哪能错了!不放心我们就不来了”。

贾老爷子这六个徒弟,年龄和他差不了太多,最小的也顶多和他差个七八岁。在农村,他们这个年纪,能找到份活干已经很不错了。

能重操旧业赚钱养活自己,对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他们哪会在乎带着自己做事的人年龄大小。

再说了,还有师父师娘在后面做后盾呢,他们一百个放心!

“师娘,长江前浪推后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这代人已经老了,脑子跟不上趟了,做大事得靠年轻人”!

六个年龄说老不老的男人目光看向沈雪梅,对她的能力没有半点怀疑——贾老太太何许人也,她夸口称赞的年轻人,本事一定大着呢!

沈雪梅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她一边不停地斟茶,一边小声问贾老太太:“奶奶,我该怎么称呼他们”?

是啊!怎么称呼好呢?

按年龄,这六个60岁以上的男人都是爷爷级别的了,沈雪梅应该喊他们爷爷,可论他们和贾老爷子的师徒关系,沈雪梅应该喊他们叔叔伯伯。

贾老太太抽着烟沉思了一会儿,朗声对孙媳妇说:“雪梅,你应该喊他们爷爷”。

啊?

这不是乱辈分了吗?

不行!不行!

“还是叫叔叔或者伯伯吧”!

六个男人纷纷看着师娘,一副受宠若惊的紧张模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们岂能失了礼数!

“别争了,就这么定了,叫爷爷”!

贾老太太向来不按套路出牌,行不行自己说了算,她一锤定音:

“到哪山看哪柴,都啥年代了,还讲究什么辈分?你们顶着满脸皱纹,半头白发,雪梅喊你们叔叔伯伯,心里能得劲吗”?

对那些陈规旧俗,豁达开明的贾老太太从来没放在心上。

各亲各论,老头子的徒弟们该称呼师父师娘还照常称呼,沈雪梅喊“爷爷”,是对这六个老男人的尊重。

六个老男人一开始还百般推辞,在贾老太太的坚持下,最终接受了“爷爷”的称号。

见他们不再推让,沈雪梅便一本正经地发表了工作讲话:

“几位爷爷,我爷爷去请你们时,大概已经把事情跟你们说得差不多了。不过,我在这里还要再重复一遍,一月上满26天工,给你们发100块工资,多出来的天数,在原工资的基础上多加三分之一,每天上午7点上工,中午1个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午饭我奶奶做什么,咱们吃什么,下午5点下工,你们有没有意见”?

“我们已经跟师父说了,生意刚开始,工钱不用这么高,再少点也行,师娘中午还要管我们吃饭呢”。

六个老人纷纷表示工钱定的太高了,一副受之有愧的模样。

沈雪梅没想到老人们会这么高风亮节,看着他们皱纹纵横,敦厚朴实的面庞,她心中一阵感动——

80年代的民风真淳朴啊!实心实意为别人着想!后世的人,真应该跟这个时代的人多学习学习。

“雪梅说给你们多少工钱,都是她提前考虑好了的,你们就不必再谦让了!我管你们一顿饭,因为是你们的师娘,再说了,你们多出点力,多编几个筐子篮子不就啥都有了”?!

没等沈雪梅开口,贾老太太抢先发话了,论大方,她不比孙媳妇弱。

“拿这么多工钱,时间上就不必固定了,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觉少起得早,早晨不用等到7点才上工,6点多钟我们就到了,下午也不用走得那么早,天黑能到家就行。多点时间,能多编几个篮子筐子”。

既然师娘都这么说了,工钱的事,徒弟们也不好再继续推辞。

人都是感情动物,你对我好,我当然得想办法回报你,六个老人私下达成一致,用时间回报师父一家。

“谢谢爷爷们,工钱这么定只是暂时的,等生意好了,还会给你们再往上加”。

啊?

还要再加呀?

那就必须得把师父家这买卖当成自己家的了!

六个老人被沈雪梅激励得眉毛胡子都在笑,个个看上去都年轻了好几岁:“雪梅,咱们哪天开工?开工那天我们每人拿挂鞭炮来,好好庆祝庆祝”。

“正月二十一开工吧”!

“好!二十一那天是植树节吧?是个好日子”!几个爷爷一齐夸沈雪梅会选日子。

“是的,是植树节”!

沈老板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她提前查过日子,植树节那天开工,等于她把事业的根基牢牢打下了。

资金提前赚下了,工作场地自家就有现成的,劳动力也找好了,只要把竹子买回来,沈雪梅的竹编大业就可以开启了。

只是,正月二十那天,城关大集会有卖竹子的吗?先前那个朴实的卖竹子大哥会来吗?

他会不会“耍正月,闹二月,过了三月再拾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