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不明不清 > 第747章 富峪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惜啦……既然之前有卫所,那就更方便了。翻一翻旧存档,把当地的路径搞清楚,准备出兵建城吧。就在富峪卫的基础上建起一座坚城,够五千陆军长期驻扎。

你们仔细算一算需要多少工匠、石材、石灰、铁条,用最快的速度把城建好。还有最少需要多少陆军护卫,务必机密行事,不要提前走漏了消息。”

洪涛提起宁王还真不是想到了旧事,只是觉得当初如果不放弃朵颜三卫,甚至想办法将他们同化,现在可能就没有这么被动了。

自己之所以选中了富峪卫建城,就是看中了它所处的位置。在这片群山之中有一小块相对比较平坦的区域,正好位于老哈河上游与大凌河、爆河、青龙河之间。

从北边、东边来的大部队想穿过群山,不管怎么绕也只能沿着老哈河或者大凌河进入,然后再顺着青龙河、爆河或者滦河南下。

此时只要在这块小平原上建座城,驻扎一定数量的军队,储备足够的弹药补给,就可以完全切断卢龙道和部分古北道,屏蔽来自北和东北两个方向的威胁。

顺便还能兼顾西边百十里的滦河干流河谷,即便将来喀喇沁部与大明反目,也不怕蒙古骑兵顺此南下了,属于一举多得。防御一座坚城,总比防御几百里长城要容易多了,也经济的多。

其实洪涛也不比古人聪明,没听袁可立说嘛,这里原本就是大宁都司的卫所.可能是由于补给问题,也可能是别的原因才不得不放弃,全部缩回了长城以南。

“陛下,从喜峰口出关,沿爆河北上210里可达。沿途有马道,就是年久失修,不知还能不能通过车辆。”

旧档案很快就从兵部拿来了,大致的数据也陆续被翻了出来.袁可立越看越轻松,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如果此计可行,那就等于又多了一座归化城。

别小看五千陆军,依托坚城不出,来三五万人马怕是连城墙都摸不到。只要弹药补给足够,想守多久就守多久,无论蒙古还是女真都拿它没辙。

可是不把这座城拿下,谁都不敢带着大部队南下攻打边墙,后路随时都有可能被切断,辎重粮草什么的更别想了。

也就是说皇帝用一座城和五千陆军,就把近千里的长城防御难度给降低了好几个档次,至少能解放三四万边军。最初的投入可能多一些,但按照长期算的话就非常值了。

“有工兵卫在,这些都是小事。快,朕不要求别的,只求一个快字。陆军深入群山200里,除了运送弹药补给,还要运输工匠、工具、设备,耗费很大。

要充分发挥火枪和火炮的优势,来,朕画个图你们参考下。这里、这里、这里和这里,相距300米,各筑起一座三层炮台,大致结构可以仿照滦州铁厂里的塔楼。

这样一来,四座炮台之间都在火枪和火炮的射程之内,人员和物资可以放在中间。再用矮墙将四座炮台连起来,杜绝来自外面的骚扰,里面就可以安心建造了。

不要全按照去做,朕只是提出一个思路供你们参考,具体要四座炮台还是五座或者三座,要在实地考察之后再定。另外还有一件事必须特别关注,水!

富峪卫旧址附近有多条河流,在城内打井应不成问题。但不能光关注大军驻扎吃水,在选址的时候也要提前做好对水患的防备。万一敌人在附近河流筑坝蓄水,这座城不能受到影响。”

这时候就得看谁更鸡贼了,洪涛不会筑城也不会修路,但他足够鸡贼,或者说脑子里装的历史教训足够多,瞬间就把上下五千年人类攻打城市的招数全过了一遍,从大自然到人为几乎都想到了。

“臣以为筑城之事有八成把握,但日后运送补给却是个大问题。以五千人为数,即便隔月运输也要大批车辆同行,200里山路护卫不易。”

此时此刻,袁可立没有去歌功颂德,而是皱着眉开始挑毛病了。以陆军的能力,他相信筑城不是大问题,可日后的补给稍微有点棘手。

毕竟五千驻军的吃喝全要靠后方运输,这可不是小数目。派军押送人多了浪费,人少了又不保险。

“礼卿,你算错了,不是五千,而是二千。朕算过了,常驻2000陆军足矣,多余的辎重补给是为将来北上准备的。这座城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更多的还是做为进攻支点使用。

你们来看,若想进攻白城,中途就不能缺少落脚点。蒙古牧人善骑,陆军不能和他们在山区草原上比速度,只能稳扎稳打。

朕打算每隔200到300里,找交通要冲筑一座坚城。这样一步一步的向北逼近,1000里也好,2000里也罢,两年或者三年总能走到的。

但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林丹小儿也别想踏踏实实积攒力量。朕先拿喀尔喀五部开刀,以此城为初始,时常派出三四队轻骑,对附近的喀尔喀和察哈尔牧民进行骚扰。

人抓回来、牛羊能带则带不能带则杀!遇到大军来战马上撤回,待敌人撤走再尾随挑衅。朕从来不打亏本的仗,筑城的费用必须从他们身上找补回来!”

这就是洪涛很欣赏袁可立的优点之一,这位进士出身的古代官员虽然也有本时代士人的传统思维模式,但并不保守,且具备理性和逻辑,最主要的是骨头还没被打断。

不管是刚被征召为官还是功成名就身居高位,只要心里有疑问就会直言不讳的提出来,并不因为皇权日盛而改变初衷。

不过这次他的担心是多余的,筑城的目的并不是坚守,而是进攻,目标直捣虎穴,林丹汗的白城。

眼下的局面很复杂,想破局就得来狠的。蒙古、女真和朝鲜比较起来,洪涛认为对大明威胁最大的不是女真,更不是朝鲜,而是蒙古。

因为它控制的区域实在太大了,从东到西绵延了几千里,且没有重点,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从某一个点南下,让人防不胜防。

对于这种族群,防御是最吃力也是最被动的,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要放在绵长的边境线上,时间久了,不用大的战争就会被活活拖成残废。

大明的二百多年,从强到衰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和蒙古消耗。最终身体耗垮了、精气神耗光了,压不住身边的各方势力了,才被女真崛起一击致命。

可是想彻底击败蒙古也不是件容易事,北方游牧民族从匈奴到突厥再到蒙古,都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特别抗揍。且身上带着荆棘光环,有反弹伤害的效果。

汉朝为北击匈奴掏空了国库、累惨了百姓,结果匈奴被打跑了,自己也累吐血了,命不久矣。唐朝北击突厥也是一个下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结局比汉朝还惨。

接下来还有鲜卑、辽、金先后崛起,反正蒙古高原上从来不缺牧人,也从来不缺游牧民族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和走马灯一般直到大清朝,才算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皇太极是用了什么绝招呢?也不新鲜,就是打一派拉一派。保证蒙古贵族的利益,甚至给的更多,让其有限自治。再通过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战争消耗其人口,防止其做大。

既然有效果那洪涛就不介意借鉴下,现在他就要联合右翼蒙古打击左翼蒙古了。打赢了,一起分赃。打输了……都输了还有什么可说的,洗洗睡吧。

听到皇帝这么说,袁可立很快也想明白了之前为什么要和喀喇沁部那么热乎,然后又拉上土默特部,狠狠打击了鄂尔多斯。

合算又是一箭双雕的阴谋,皇帝早就开始惦记左翼蒙古林丹汗了,与张秉忠谋反没什么直接关系。那个什么素囊台吉和察沙克大台吉只是恰好送上门来的倒霉蛋,间接上还促进了喀喇沁和土默特部倒向大明。

“……陛下英明,请给此城赐名!”既然这样那么别说废话了,继续亦步亦趋跟着皇帝走呗。

“呃……嘶……嗯……富峪卫……挺好听也挺吉利的,还叫富峪城吧!”

一到起名的环节,洪涛显得比制定军国大策还艰难,咧嘴呲牙五官变形,摸脑袋揉屁股伸胳膊伸腿好一顿折腾,最终也没挤出来,干脆用了旧名。

他本来想说赤峰来着,位于北京东北方向的城市,在洪涛脑海里只有承德和赤峰。但从距离上算好像比承德远不少,那就应该是赤峰了。

可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叫赤峰,万一参谋们问起由何而来,自己不太好解释。说当地有座山峰是红色的?不能啊,自己根本没去过。

其实承德和赤峰都错了,这座即将出现的富峪城既不是承德也不是赤峰,而是位于它们俩中间。后世这片地区没有大城市,属于宁城县。不过在辽代是个重要城市,称为大定府,是五京之一的中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