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府邸,长孙无忌回家时也没有第一时间补觉,而是在回想着昨夜之事。
作为曾经李二的智囊之一,他的智慧自然超绝。
从李泰请来大神,他虽不明白李二为何会那样,但也知并非所谓的孛星引起,而是人为。
而且也看出来了,这是李泰为了对付李厥。
他有些意动,这事其实可以推动一下,运作的好,不仅李泰完蛋,李厥也能彻底失去机会,到时晋王登基,他出力最多,必然受益最大。
原历史就是如此,长孙无忌在李二去世后,仗着自己从龙之功,又兼是李治的舅舅,所以渐渐跋扈起来。
最终到了,李治不得不除掉长孙家的地步。
虽然之前他支持了李厥,但他也明白,别看李厥年纪小,但若让他继位,也不会是一个好糊弄的君主。
他正在犹豫,来人禀报,东宫安定。
叹了口气,机会转瞬即逝,失去了便失去了吧。
……
而回到府中的李泰却头痛欲裂,老李家祖传就有头风,也就是高血压,睡眠不佳再加上烦躁的情绪,让他回到家就躺下了。
一直到晚上他这才感觉好点起身,急召言先生来议事。
“伥鬼的动静还是小了,本王要求连着几夜行动。”
言先生听说李泰刚回来就睡了,还以为事情进展顺利了,如今听对方如此说,就知是自己想岔了。
“大王,今日之事如何了?”
“东宫潜伏的人就是白痴,并没有将事先准备的东西放进去,害得本王在东宫像个小丑一样折腾两个时辰。”
宫中人的布置言先生不知晓,听李泰如此说,他也以为是对方办事不利。
回到李泰之前所说的事,他为难道:“大王,伥鬼之事官府已经重视,频繁行动恐弄巧成拙。”
“本王不管,一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伥鬼行动三日,然后再知会宫内,给父皇再吃点那个油,我就不信父皇还会如此。”
“大王,宫中没动静吧,我是说他们没有怀…”
李泰哼哼笑道:“放心吧,这次你的计谋毫无瑕疵,他们是不会查到的。”
“今晚来不及了,明日在下会通知他们开始行动。”
“越快越好,储君之位必须是本王的。”
他自然有气愤的理由,好不容易斗倒了李承乾,现在居然冒出两个竞争对手来,
李二之前可是言语暗示过会立他为储,但这段时间却突然疏远了他。
……
李厥一直睡到了晚上九点才醒,他醒来之后发现李二站在边上忙碌,见他起来就往外跑,李二笑道:“左边有净桶。”
放了一泡尿,再打上哆嗦,身体的机能好像也被唤醒了,不仅饿而且渴。
再度进入殿中,李二已经令人布了膳,他也没吃。
“睡好了没有?”
“睡得很香。”
李二一指餐几,让他坐下,两人开始吃饭。
饭后,李二指了指剩下的几个奏折道:“皇爷爷累了,你帮朕批了吧。”
“好吗?”李厥微愕道。
“怎么,不想帮皇爷爷分忧?”
李厥笑了笑直接坐下,拿起奏折看起来,李二则再度走出殿,遛弯消食。
这是李厥第一次看正规的奏折,他原本想像着奏折自然都是奏禀大事的,但是真正看到奏折后,他这才发现,所谓的大事压根没有。
而且,这帮写奏折的也不知咋想的,整个奏折五百字,前面的四百字居然都是在拍马屁,后面也就寥寥数语才说明自己要启奏的事。
李二留了十份,他看了五份发现都是在述职,就是交待自己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而且都是各州刺史的。
对于这样的奏折,他拿起朱笔写道:“可,卿克守本职,既是为己,亦是为民,牧民一方,造福百姓,朕甚欣然。”
接着他又看了两份,其中有一份就是长安万年县县令的请罪折子,大义是伥鬼来无影去无踪,整个县衙已不眠不休三日仍毫无头绪。
李厥想了想批复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父母一方,当知变通,特别之事当用特别之手段,当勤思之,若再无功,那便换一个有能力的来做。”
这是批评的口吻了,一点都不知道变通,若是再想不到好法子,那就换人吧。
自己在听到伥鬼二字,一个时辰就想到了应对之法,这货都三天了,也不知消弥民口,蠢才来着。
将奏子放在一边,他又拿起最后一个奏折,这个就比较严重了,说是榆林郡发生百姓和驻军的冲突,旁边还有百骑所打探的确切消息。
榆林本属东突厥范围,军士所以多傲慢,不将本地人当大唐之民,多有压榨的情况,
这次的起因则是一个队正看中百姓中富户的一个小妾,就想着对方能让给他,不允之下发生冲突,百姓死一人,伤十人,军士伤五人。
李厥眉头微皱,好一会才平复了怒火,重新拿出一张纸,落笔写道: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既有吾大唐之户籍,便为吾大唐之子民,何来三六九等之说?
民为军之父母,军为民之胆魂,本互为鱼水,何仇视如此?
民为家国之本,垦田纳税,供养大军,若无民,尔等吃甚?
军为国家之盾矛,保家国,扬威于外,如今不对外发狠,却对供养之人逞凶,非人哉!
此言抄送河北、关内、陇右三道,不得再出类似之事。
今次之事,队正判绞,队正所属校尉、旅帅、郎将皆降级一等,军队出钱赔付百姓,再有此事发生,直接上级与行凶者同罪。”
搁笔之后,李厥拿起旁边的水喝了一口,这才长舒一口气。
李二进来之后,就见李厥拿着一本书在看,他淡笑道:“已处理完?”
“孙儿涂鸦,皇爷爷斧正。”
李二在他头上轻抚一下,这才对畅清道:“令人好生送皇孙回东宫。”
李厥这才行礼告退,畅清安排人送走李厥,回到殿中,发现李二正在看皇孙批阅的奏折。
面上时尔沉思,时尔微笑。
“过于激进了些,但也有可取之处,军民如鱼水,比喻甚好。”许久,李二将奏折放下淡然笑道。
“陛下,您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嫡孙尚且五岁,如此之智,便是整个大唐也很难再找出第二个来。”
李二哈哈大笑,抬手点了点畅清。
“罢了,就按他所言,明白你将折子送回中书省吧。”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