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到了中午,轧钢厂里大喇叭传出《草原之夜》的歌声。
谁说五六十年代国内没有流行歌曲,元旦上映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几乎一夜之间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今年的流行乐。
轧钢厂的宣传部门自然也是紧跟时代潮流,去年厂子里播放的音乐还是以“大跃进”的歌曲为主,新年一过马上就换成《草原之夜》。
需要说一下的是,这年代电影院里放的电影和后世不同。
后世的电影主要是讲故事的影片为主,而这一时期除了少量这样的影片外,影院里放映的电影还有各种纪录片,包括新闻纪录片和反映各地人民生活的纪录片等。
这也是这时期观众了解祖国各地人民生活水平、习惯的一个方式,看的人也有不少。
而这个时候的陈建国已经穿上一身白大褂工作服,带着厨师特有的白帽子站在窗口前,为从周围几个车间赶来的工人打菜打饭。
先前已经跟着人学了一会儿,以前就是个厨子,也进过厂子,所以他的表现在别人眼里自然就是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好像很有灵性的样子。
这会儿似模似样的站在一个窗口,很快就有先到的工人排到他面前,地上厂里的饭票,他就按照票给人打饭打菜。
这个活儿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要一直站着,时间又是一个小时,有点久,有些人会受不了。
不过对于十九岁的陈建国来说也不算太大的事儿,就是站久了脚痛一会儿。
另外二食堂有八个窗口,还有几个人是替换的,他身后就站着一个同事,随时准备换人,也顺便指导他这个新人。
不过给几个工人打过饭菜后,那人就知道没什么好教的,陈建国学东西是快,讲两下好像就明白怎么做了。
这边陈建国还在卖力的工作,他们食堂职工的饭菜先前就已经打好,放在后厨灶上温着,他们得等前面忙活完了才能吃饭。
虽然比别人晚点,可因为先打的菜,可就比职工们打的要好上一丢丢。
毕竟自己打的菜,多少还能挑挑。
他们都是按厂里最低标准给的饭票,但是却能吃饱,这就是做橱子的福利。
陈建国也不知道给多少人打了饭菜,反正就是机械的收票,看着工人递过来的饭票,按照对方的要求给打饭打菜。
“下一个。”
陈建国把饭盒递过去后,机械的喊道。
“一个馒头,一份炒白菜。”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进陈建国的耳中。
“妈,你怎么来二食堂了。”
陈母的工作地方距离一食堂近,以前她都是在一食堂吃的,不过今天陈建国进厂,所以陈母绕路到二食堂打饭,也是看看儿子在这边干的怎么样。
“就过来看看,今天白天工作怎么样?”
“都挺好,大家都很关照我。”
陈建国选了个大白馒头,又打了满满一勺子菜,这才把饭盒递回陈母手里。
“那就好,好好干。”
陈母接过饭盒说道,随即让开了窗口位置,后面还有其他人排队呢。
看着饭盒里的菜,陈母也是乐了,这算是儿子进食堂的福利吗?
这可比往常多了一些。
后厨那里,食堂主任李为民也转到二食堂,看了眼前面窗口打饭的帮厨,就走到旁边闲聊的两个师傅那里聊聊食堂的事儿。
“丁师傅,你那边人员名单准备好了没有?”
“放心吧李主任,跟着我去的人已经和老张商量好了,保证不会误事儿。”
“今天来的新人怎么样?没偷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