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出了院子,几步路就出了胡同到了南锣鼓巷,往巷口走了一小会儿就到了副食品店。
门口没有什么醒目的招牌,门上也没有牌匾,写上什么“南锣鼓巷副食品店”几个大字,就是两扇木门的玻璃上一边贴着“南锣鼓巷”,另一边贴着“副食店”几个绿色小字剪纸。
虽说都是国营的商店,可真比不得巷口的供销社商店和粮店气派。
不过,在这个年头,四九城大街小巷里这样的副食品商店还是真不少,经营范围其实齐全。
老话说开门七件事儿,“柴米油盐酱醋茶”,除了柴米有专门的地方经营外,进了这个店子都有专门的柜台销售。
隔老远,陈建国就闻到一股醉人的酱香味儿,进了店就看见记忆里的场景。
三面墙都装着木头货架,前面是一排整齐的玻璃柜台,每个柜台的玻璃上还贴心的贴上“调味”、“副食”、“名酒”、“糕点”、“香烟”、“糖果”等导流文字,让人一眼就能知道柜台及后面货架上的商品种类,左边更是放着几口大缸,扑鼻的酱香味就源自那里。
南锣鼓巷副食品店是供应附近十几个胡同居民副食品的,所以每天还有一批蔬菜被运到这里。
这年代人朴实,机关单位办事儿也真的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年冬季前都会在副食品店门前组织过冬蔬菜销售。
要知道,过冬蔬菜,每个家庭可不是只买一斤、两斤,那是十斤,几十斤的买,虽然就是白菜、萝卜一类的蔬菜,可要是去专门的菜店或者菜市场买回这里,也会把人累个半死。
都这个点,陈建国站在店门口看了一圈,柜台后面三四个人聚在一起,似乎在聊着什么,找到卖蔬菜的柜台在右边靠窗的位置,自然就快步走到柜台那里。
瞅了一眼,还真没什么好东西,就剩下几颗白菜和萝卜,看样子也是蔫了吧唧的。
白菜家里就有,那萝卜要没什么卖相可言,陈建国一瞬间就没了要买的兴趣。
不过眼睛继续上下左右扫视了一圈,货架和柜台已经很空,不过他还是在货架最下面一排看到一抹绿色。
那是青韭?
后世,农民已经不愿意种青韭,相对来说直接种韭菜更加松活。
青韭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品种,而是一种“生产工艺”,它通过露地养根,冬季刨出老根在温室里密植、灌水,靠储存在茎基部和老根里的营养长成。
不过在这个年代,虽然有青韭出产可也非常难得。
青韭极嫩,辛香味浓郁,一触即断,在百姓家,多用作俏头儿,其妙处在于点睛。
陈建国在后世也只是听到过这东西,听人说过怎么好吃,不过在记忆里似乎也有这东西的味道。
别的不说,在当下蔬菜市场上以白菜、土豆、萝卜这些“当家菜”里,青韭是绝对的高端菜,既然看到了哪能不买。
转头看向售货员那里张嘴就要喊话,耳朵里也听到他们的谈话。
“下半年钢也不炼了,都回去抗旱,可地里东西却没有抢回来多少,据说今年春节的副食品供应可能要限量,具体多少也不知道。”
“也是,这都小半年没见下雨。”
“怪不得,我那边副食、调味都有点配不齐货了,催了几次也拨不出来。”
这都还没过1958年,物资供应都开始紧张起来了吗?
陈建国本来还想再听听,可声音已经发出。
“同志,我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