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唐朝那些事 > 第202章 李亨不听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肃宗李亨宠爱张良娣,张良娣在灵武时生下个小皇子,取名叫李佋。

李俶、李倓、李佋,李亨给儿子们起名都带人字偏旁。

李亨封男婴李佋为兴王,对战乱中来到人间的小儿子特别喜爱。

张良娣恃宠生骄,想把这个只有一两岁的婴儿,立为将来的太子。

张良娣盘算第一招是陷害死李亨大儿子李俶。第二招是陷害死李亨三儿子李倓。

李俶、李倓真要死了,如何影响唐朝国运,她真的不在乎。她只盘算自己的儿子李佋成为太子,能保住她富贵一辈子。

头脑简单、目光短浅到了这种程度,想得逞真的很难。

就像一个小偷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伸手去偷一块金子,他只看见他想偷的那块金子在闪闪发光,却看不见金子四周全是人,众目睽睽都盯着他这个小偷的一举一动。

李辅国本是给皇帝喂御马的小太监,因为他巧言令色、玲珑圆滑,受到肃宗李亨宠信。

他见张良娣受李亨专宠,也百般奉承讨好她。

张良娣正好需要一个帮手,共同陷害李俶、李倓。

李倓性情豪放仗义,看不上张良娣、李辅国。

李倓曾经秘密对李泌说:

“先生以气节正义领兵,尽显臣子的热诚,我很是感激。

但国君身边有一个大祸害,不可不除掉。”

李泌问:“你说的是谁?”

李倓说:“张良娣。”

李泌摇摇头说:

“这不是给皇帝当儿子的人该说的话,愿大王忍耐才是。”

李倓不以为然,有时去见肃宗李亨,必定劝李亨不要听信张良娣的话,并且劝李亨赶紧立李俶当太子。

他想的是,让李俶当上了太子,张良娣立自己儿子李佋的算计就基本落空。

肃宗李亨听过了好几次,趁李泌进见他的时候,便问:

“广平王李俶当兵马元帅一年多了,我今天打算让建宁王李倓领兵出征,又担心他俩功劳相等,两人发生矛盾纷争。

朕打算立李俶为太子,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李泌回答说:

“军中事务纷繁急迫,都需要立即处理,如果是陛下家事,总得报知太上皇。

否则陛下即位只是为救天下的良苦用心,从哪里解释?”

肃宗李亨说:

“你说得对,让我仔细想想再说。”

李泌退回元帅府,把这事告诉了李俶。

李俶见李亨,奏完军中事务后,奏陈李亨说:

“陛下您没有能够迎太上皇回西京,早晚侍奉太上皇,儿臣哪里敢急着当太子?”

肃宗李亨安慰他,把立太子的事暂时搁置。

这时安禄山已死,肃宗李亨觉得反叛头子已经死了,大乱可能平定,索性把派李倓远征范阳的的事搁置不提了。

智勇双全的李倓有志气平乱,一再请求,有说直说:

“陛下如果听信您身边那个妇人和那个阉奴的主张,任凭两个奸人围着您转,恐怕东京、西京无法(洛阳、长安)无法收复,太上皇也无法迎还了!”

性格豪放的人往往说话太直,话太直就容易伤人,给自己惹来大祸。

李倓狂言犯上的话,肃家李亨如何忍受得住?

张良娣、李辅国就是李倓说的那两个奸人,两人得知李倓这样说,心里愤恨到极点。

当下张良娣和李辅国商议如何陷害李倓。

张良娣对李亨说:

“李倓急着出兵北征范阳,不过是想拥兵自重,想立战功当太子。”

李辅国对李亨诬告李倓:

“臣不只一次发现,李倓大晚上拿着刀,在他哥李俶的家门口转来转去,要找机会下手杀李俶。”

李亨愤怒地把李倓骂退,余怒未息,怎禁得住张良娣、李辅国火上浇油?

李亨凭着一腔怒气,立下手诏,赐死自己的三儿子李倓。

李倓是一身傲骨、注重气节的人,自己被奸人诬告陷害,也不肯向父亲李亨说明冤屈,不肯去求父皇宽恕。

李倓想:父皇你信谗言要我死,我死就是了!他拔出佩剑往自己脖子前奋力一划,自尽身亡。

李泌得知这事,紧急地想入朝劝谏李亨,可是已经晚了,人死不能复生。

广平王李俶,得知三弟李倓已被张良娣、李辅国陷害致死,心里悲愤交加,秘密与李泌商量,打算除掉李辅国、张良娣。

李泌劝阻说:

“大王你这不是要重蹈李倓覆辙么?能隐忍尽孝道,就足以谋求永福。

张良娣是一个见识很短的妇人,不值得忧虑。

您暂时曲意迁就忍耐,包管前途无碍。”

李俶听他这样说,便不再去找李亨劝他除奸。

只是李亨听信谗言,还蒙在鼓里。

忽然驻守太原的李光弼派人送来敌情通报:

史思明从博陵出兵。

蔡希德从太行出兵。

高秀岩从大同出兵。

牛廷玠从范阳出兵。

四路叛军齐出,共有贼兵十万,前来进犯太原。

肃宗李惊讶地说:

“我觉得安禄已死,可以没有后患了,哪知贼势越发猖獗了。”

原来,李亨的见识很有限,连安禄山死了只是单个生命体消失,叛军的军事力量远远没有削弱,他都没有意识到。

李亨紧急召李泌商议。

李泌启奏说:

“太原有李光弼,他的军事才能足够抵御叛贼,请陛下不要担心!

请陛下迅速到达凤翔,果敢挺进一步,作出进取姿态,才能鼓舞振作官军士气。”

肃宗李亨点点头说:

“朕应当选择吉日起程了。”

话刚说完,又接到睢阳告急。

叛贼任命的伪河南节度使尹子奇,接受安庆绪命令,领叛军十三万人,进逼睢阳。

心里没有主张、缺少定力的李亨又莫名惊慌起来,李泌跟李亨说:

“睢阳太守许远,忠义过人,应当能警死坚守。

并且张巡刚刚移守宁陵,许远、张巡他俩亲如兄弟,宁陵、睢阳相隔不远,能相互增缓,估计能相互支持。

等郭子仪收复河东,再回来支援他俩不晚。”

李亨说:

“两处没有顾虑,朕应当到达凤翔。

劳你整备军队,做好启程前一切准备,待朕下令开始行动。”

李泌于是退出。

过了几天,李泌向李亨报告说:

“军队已准备好,请求启程。”

李亨又一天天拖延,专等两路唐军胜败消息,才决定是否启程。前程不明朗,他不敢往前挺进,他的胆略气魄就是这样。

这时太原派人骑快马送来得胜捷报:

李光弼先是假装要投降叛军,正在说服全军将士一齐归降,叛军信以为真,延缓停止了进攻,等待李光弼的归降消息。

李光弼这时暗中安排兵士轮换着劳作,日夜不停地挖地道,把地道挖通到叛军军营内部。

叛军夜晚正在熟睡,从地道里杀出一支唐军部队,分别冲进叛军睡觉的一顶顶帐篷里面。

每顶帐篷里面发生的事情几乎一个样:唐军兵士抡起大刀像砍瓜切菜,挥舞长矛乱戳乱刺,叛军没来得及起床,有的躺着没起,有的慌忙坐起,他们都被砍中刺中,疼得吱哇乱叫,或死或伤。

一时没死的叛军兵士怎么也找想不明白,唐军兵士从哪里来的?神兵天降么?

兵士们正在睡觉呢,为什么站岗放哨的兵士没有发出预警喊大家起床御敌,大批唐军就满了军营?

叛军兵士没来得及起床就被砍死刺死,这不算是坐以待毙,他们实际是躺以待毙。

军营内部的唐军得手了,掌控了获胜节奏。李光弼命令骑兵部队冲出太原城,从叛军军营外面,杀进叛军军营,突击歼灭敌兵。

遭到来自军营内部唐军部队和外部的唐军部队的内外夹击,叛军兵士抵抗意志彻底崩溃,叛军将领没法组织有效抵抗,叛军兵士只想四处乱逃,各自保命。

唐军越战越勇,斩杀叛军兵士斩杀一万多人,俘虏叛军一千多人。

史思明领败兵仓惶逃走,其它叛军不值得忧虑了。

这时肃宗李亨才决定去凤翔,启程命令下达,李亨又接到睢阳许远送来的捷报说:

张巡从宁陵增援睢阳,和许远合兵一处,共有6800人。

许远领三千多兵士守城,张巡领三千多兵士机动作战。

许远、张巡连续打胜仗,捉拿住叛军将领60多人,杀死叛军两万多人。

叛军将领尹子奇趁着黑夜逃走了,睢阳已经解围。

肃宗李亨闻报大喜,放心地启驾到达凤翔。

陇西,河西、西城、安西各支唐军部队,依次到达凤翔会师。

江淮地区的粮食、丝绸、铜钱陆续运到凤翔临时国库。

永王李璘叛乱后,广陵太守李成式,招降了李璘手下叛将季广琛,叛军只好作鸟兽散。

李璘众叛亲离,走投无路,败逃去了鄱阳,被江西巡察使皇甫璘派兵捉拿住,李璘被行刑处死。

李璘叛乱平定,江淮一带安定下来,通往北方的漕运船只畅通无阻。

江淮无忧,李泌向李亨请求派兵攻打范阳。

肃宗李亨说:

“大军已经集结在这边,正要捣毁贼兵占据的心腹地带。

你反而提出要走远路,去西北进攻范阳,难道这不是舍近攻远么?”

李泌回答说:

“现在我军所收集的各路人马,大都是西北一带的兵士,及各处胡夷部落的人,他们都不怕冷,害怕南方天气炎热。

如果用他们的锐气,让他们攻克长安、洛阳,原是很容易的事。

但是现在叛贼头目都领着残余兵众,逃回他们老窝范阳去了。

关东一带已经回暖,北方大地,春意盎然。各路叛军已经困倦疲惫,一心想回北方,那是他们梦牵魂绕的故乡。

叛军在范阳得以休养兵马,静等我军各城守军离开后,他们再行南来,难道不是最值得忧虑么?

所以臣请求先进行北伐,在塞地用兵作战,扫除叛军大本营,永绝祸根后患。

叛贼失去退路老窝,可以一战把他们全部歼灭,不但长安洛阳可以光复,天下也从此太平了。”

这个有远见卓识睿智建议,李亨不肯采纳,人为的留下了后患,平定安禄山死后的史思明叛乱,唐朝廷才又费力打了很久。

这时肃宗李亨说:

“朕不是不听从你的计策,只是内心伤感,着急想先光复长安,迎还太上皇,实现做儿子的心愿,不能再等到北伐以后。

希望你能谅解!”

原来李亨感性思维大于理性判断。感性作决定,是领兵作战的最大忌讳。

李泌看到劝也没用,于是不再劝。

这时郭子仪派使者入朝报捷,报知他领部队赶走了崔乾佑叛军,平定了河东地区。

肃字李亨很欣慰,进升郭子仪为司空,兼天下兵马副元帅,命他下一步行动是要收复长安。

郭子仪派他儿子郭旰,兵马使李韶光,将军王祚领兵过河,攻破潼关叛军,斩夺杀敌兵五百人,打算乘胜入潼关。

忽然安庆绪派叛军援兵三万人,截击郭旰率领的唐军部队。

郭旰唐军部队和叛军交战,唐军遭遇大败,死亡一万多人,唐将军李韶光、王祚壮烈牺牲。

蕃族将领仆固怀恩,一路保护着郭旰,领着败兵渡过渭河,退守河东。

不如意的事接连而来。唐将王思礼调守关内,叛军将领安守忠领叛兵入侵。

王思礼派将领出战,被叛军打败,只得领败军退到凤翔。

安守忠领叛军不肯罢休,跟踪追击到太和关,离凤翔只有五十里。

凤翔军民大为惊慌,李亨吓得晚上失眠,派快马传召郭子仪赶来救援。

郭子仪领唐军大部队,头上顶着星星月亮,一路让上匆匆跑着赶来救援,半路上遭遇叛军李归仁部队。唐军心急火燎要救凤翔,奋力杀退了他们。

到达西渭桥,郭子仪大部队和王思礼部队会师,在潏西一带驻扎布防。

叛军安守忠、李归仁部队,也会师驻扎在清渠,他们和唐军彼此相距一里路,相持了七天。

郭子仪为了稳妥,不和叛军交战。贼将安守忠想出个诱敌计策,假装退兵。

郭子仪中了计,领兵追击,追出了几里路,才见叛兵倚山傍水,摆成一字长蛇阵等待唐军。

郭子仪令唐军攻击安守忠叛军主力,没想到叛军先头部队和后尾部队,分成左右两翼部队,兜回头来夹击唐军。

唐军不能兼顾两边,战况不妙,兵士四散奔逃。

郭子仪领仆固怀恩等,领兵断后截住叛军,让战败的唐军先逃离战场。

郭子仪自己率断后部队也打边退,回到武功自保。

郭子仪随后去见李亨,为自己作战失利请罪,请求降职守罚。

肃宗李亨把他降为左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