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多么的不愿意接受现实,时间还是会一分不差的来到它该到的那一刻。
大秦帝国的最后一集。
之前已经公开宣布死亡的长公子赢虔诈死复生,并于自己的侄子,秦国新君赢驷进行商谈,期间为其讲明了为何商君一定要死,也一定会死的根本原因。
为了秦国的稳定,老氏族和商鞅自己只能选一边站,现在的双方都视对方为自己的政治死敌,作为秦君,自己决不能在这个时候和稀泥。
否则只会让自己在双方面前变成一个难以服众之人,最后事情越闹越大,重蹈覆辙,让秦国再次回到那个弱小穷困的过去。
同时在这几集的剧情中还对历史中关于商君返回商地,率军反叛的历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戏剧修改,让它更符合大众对这一版剧中商鞅的印象。
毕竟真实的历史谁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政治历史。
忠贞,却也不会放弃挣扎。
求生,却也不会违背新法。
在那个视大义超过生命的时代,这样矛盾的心理状态是很符合实际情况的。
但是观众们却对此很是气愤,尤其是看到商鞅在此期间将秦孝公嬴渠梁为其留下的多个后手一个一个的亲自毁去的时候。
观众们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心里达到了顶峰。
“嬴渠梁:不是我计划不周,奈何我队友作死。”
“孝公是真的爱商鞅啊。”
“孝公:我就猜出来你会毁掉我给你留的后手,所以我故意多留了几个,怎么样?我厉害吧!”
“商鞅: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了秦公的一统大业,为了秦国的万世根基,我死不足惜,区区几个密令而已,看我都给你毁了。”
“商鞅:我就知道孝公你肯定留了后手,而且还不止一个,现在你留一个我就毁一个,怎么样?我牛逼吧!”
在这里昊云对子岸的原台词进行了修改,将他的遗言从原本的两不相欠,改为了,恩情已报,请护商君性命。
随后再次用力撞上了赢虔的宝剑,倒地而死。
一点小小的改动,也算是让子岸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了一点,观众们也会对这段剧情更好理解。
至于后面的老甘龙率领众多老氏族和六国使臣在朝堂上给赢驷施压,以及在他给商君罗列十大罪状的时候。
屏幕外的观众们一个个都恨得牙痒痒。
恨不得把这个老家伙从屏幕里拽出来,就像之前的那个神秘侠客一样,在他脸上再划上一刀,然后再狠狠的打上一顿。
以泄心头之恨。
到了最后一集,由昊云扮演的秦君赢驷悄悄的来到了商君的关押处,二人展开了彼此一生之中的最后一次详谈。
期间商鞅再一次的展现出了自己对大局和敌人的了解,为秦国和赢驷的未来稳定做出了一系列的解答。
对老氏族,他们在秦国根基深厚,人脉广布,但是自从变法以来,他们手中的那些私兵都已经被秦公和商鞅瓦解差不多了,没有什么实际的战斗力。
所以真正的敌人一定是来自外部,一是义渠戎狄,二是六国使臣。
对戎狄需要镇压,对六国需要防范,只要作为秦君的你态度坚决,绝不妥协,外部便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至于之后的朝臣任用,陪同商鞅变法的那一辈人都已经老了,身心疲惫,已无法再担此重任。
同时商鞅也看出了赢驷的雄心和目标,绝不在其父之下,未来他必定会东出争霸,与六国共同逐鹿中原,以一统天下为己任。
所以他的心腹谋臣,只能由他自己去寻找任用,但是商君还是为他推荐了两个人才。
一个是文臣,商於郡守樗里疾。
此人外圆内方,才气过人,最关键的是他文武兼备,可任上大夫之位,依法领政。
一个是武将,函谷关守将司马错。
此人有将略之才,可先任国尉,后升为上将军。
至于最重要的丞相重臣,就像之前说的,赢驷的志向远大,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一根足够粗壮的国之栋梁,否则只会使他的一腔热血付诸东流。
至于赢驷的第三问,“商君走后,我何以待公伯赢虔?”
听闻此问,商鞅大喜。并给出了一个合理且让观众更加气愤的答案。
“赢虔,明大局,然其胸襟狭隘,对此,当以勿伤彼此情谊为要,当使其身居高位,参与决策。但是。”
“不能让其领实权,统兵马。”
赢驷听到回答后,深吸了一口气:“知公伯者,唯商君也。”
商鞅:“鞅知赢虔,赢虔知鞅,两两相知,最终分道。”
看着商鞅说出这些话,所有人都为其感到一丝悲哀。
最初的二人关系也是那样的要好,彼此欣赏,共同辅佐秦君,可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真不知这究竟是天意如此,还是造化弄人。
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认为他们二人就是相爱相杀的最好写照。
“看到这里,我敢断言,之后一定会出现一些过于邪门的cp党将这两个人组在一起,以满足自己那让人无法理解的奇怪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