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得景监以为自己看错了人,这也才有了景监醉酒之事,弄明白这一切之后,二人相拥而泣,把酒言欢。
古人重信而轻命,对于自己信任之人,哪怕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也要完成自己的诺言,此乃大义。
而之后的剧情中,曾经当众给秦公嬴渠梁难堪的士子田常之死,也是大义。
卫鞅与见面之后,于大堂之上大讲儒家治国之法,可是这种极其理想化的,以礼治国方针,在那个混乱的战国时期,实在是一个美丽的泡沫,一触就破。
而这种治国理论也让所有远道而来的士子们大为不满,认为这样的人也能受到秦公的亲自迎接,实在是识人不明。
最后秦公亲自来到招贤馆安抚众人,同时也开启了自己这次的招贤纳策。
大部分士子都献上了自己的策论,但是之前颇为张扬的士子田常却又开始了自己的喷子行为。
一登场田常就直接表明自己没有策论献上,只有关于秦国的弊端恶政十陈,不知秦公是否会听?
嬴渠梁:“先生请讲,嬴渠梁自当洗耳恭听。”
田常不慌不忙的从自己的袖口中取出竹简,开始自己对秦国的批斗大会。
“天下大小邦国三十有九,唯秦政事不修,恶弊斑斑,其一,穷兵黩武,其二,姑息戎狄,其三,君道乖张……其八,蹂躏民生,其九,崇武贬文,其十,不开风化。”
秦国的这些弊端,一桩桩一件件,都被田常士子当众宣读,可以说得上是一番彻头彻尾的羞辱之言,让在场的每一个秦人都感到愤慨。
再加上秦人性情本就直接了当,讲究一个有仇必报,有恩必还,这也让不少在座的其他士子都为其感到担忧。
要不是有国君在此,恐怕现在的田常已经是个死人了。
【作者吐槽:是啊,能不感到担忧么?像你这样骑脸输出,脖颈拉屎,不死已经是秦公大度了。】
嬴渠梁听闻此言之后不急不躁,反倒是仍然以礼相待,并当众对田常所说表示同意,认为其言在理。
同时也直接向在场众人言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所图谋之事。
嬴渠梁:“正因秦国现状确实如此,所以才要邀请诸位士子来此,以图强国,田常先生今日竟敢舍命之言,必是铮铮铁骨,胸有韬略的大才之人。秦国十日之内必授官职,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田常听闻此言大惊,本来自己都已经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结果却没想到秦公竟然有如此胸怀气量,实在让人敬佩。
一番话,嬴渠梁的礼节,气量,志向都表露无遗,也让所有人都看见了秦国变法图强的决心。
田常:“田常原为稷下名仕,入秦只为游历猎奇,非但做恶政十陈,还鼓动士子离开秦国,然秦公不以为忤,反以国士待我,君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田常自当以一腔热血,昭秦公之明。”
言罢,田常直接拔剑,当众自杀了。
此举让所有人都大为震惊,没想到这个士子田常居然有如此烈性,会为了一次恩遇,直接舍弃了自己的性命。
最后嬴渠梁扶着倒在地上的田常,听完了他最后的一句遗言。
“公之胸襟,图霸小矣,当王天下。”
到了这里,所有的士子都被这一幕所震撼,世间万物,唯有生命最为不可轻视,虽然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
但是当自己亲眼所见的那一刻,那种亲眼见证生命在自己面前消逝的场景之时,还是会深深的震撼自己的心灵。
嬴渠梁:“田先生明大义,守气节,国士无双,以上卿之礼厚葬。”
至此,田常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士子们彻底对秦国产生了好感和认同。也为未来的商鞅变法打下了基础。
至此今日的大秦帝国播放完毕,但是网上关于这些的讨论还在继续延伸。
尤其是田常的死,实在是太不能让人理解了,毕竟在现在社会,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的?
“这就死了?不是咱好歹也是一代名士,怎么着也要在发挥一下自己的才学才是啊,结果就这么死了?”
“赢渠梁:我就想要招揽点人才,结果人才刚接受我的招揽就自尽了,早知道我还不如不招揽的好。”
“这就是春秋大义啊,为知己明主而死,亦是心中所愿。”
“田常:不是,我就是想要比划一下,你们就不能拦着点么?”
“田常用自己的性命回报了秦公的知遇之恩,帮助他把这些人才彻底的留在了秦国。”
“公之胸襟,图霸小矣,当王天下。这是何等的气势和宏远啊?在那样一个乱世争霸群雄并起的时代,对一个尚处于穷困之地的秦国国君说出图霸小矣,当王天下的豪言壮语,死也值了。”
过去春秋战国时期的那种真实存在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了朋友可以牺牲性命的刎颈之交,实在是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了。
重义轻命,舍生忘死。
也不是说现在的人当中就没有这样的情感存在,而是大家都明白自己和对方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是公平的,所有人都只有一次活下去的机会。
再加上现在社会中,能让一个人主动去死的事也实在是不多见,所以当这种只存在于课本和历史典故中的事真实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不理解的情绪存在。
只不过,这种文化已经彻底的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之中。
虽然眼前尚有不解,却难掩内心波澜渐起。
等到大家慢慢冷静下来,这种历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视觉上的实际体现,就会开始在每一个从历史传承中获得自我认同的华夏人潜意识中觉醒。
这绝不是什么对生命的漠视和轻贱。
这是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是见证并成为历史中一份子的无上荣耀。
是对自己眼中万中无一的帝王和刎颈友谊的认可和证明。
是对自己一生所学和生命价值的实现。
也正是因此,才让这些在战国时期,从六国远赴千里而来士子们主动留了下来,并成为了大秦帝国裂变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