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时的倭国已经撕下了汉唐时期的那副和善的面皮,变得虚伪反复。”

“这个倭国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眼中,都是一个弹丸小国,跳梁小丑一般的存在,而在朱元璋的眼中,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在洪武年间一直都有倭寇犯边,但是朱元璋始终没有主动出兵去讨伐倭国,而是派遣了几批使者出使,让当时的倭国政府派兵去管辖本国的人员,朱元璋一直都保持着一个宗主大国的身份与气度,并未将其放入眼中。”

“这个国家也一直以来都是个物资贫困的国家,朱元璋没有把倭国人放在心上,人家也没有把朱元璋的警告放在心上。”

“他们一边嘴上说一套,暗地里做的却是另一套,得到朱元璋警告之后,倭国人同样会派使者去找朱元璋,大拍马屁,同时以朝拜的名头换取大量的赏赐。”

“当然,再怎么上窜下跳也要有一个限度,不敢大闹,小闹不断。”

“以朱元璋的霸气残暴的性格来讲,倭国人能一直活蹦乱跳是不科学的,其实说白了,攻打倭国没有任何的利益可言。”

“当时的倭国穷当当响,实在是无法让人提起兴趣,如果朱元璋把倭国攻打下来,不仅有大量的军费开支,而且还要养着一群孙子,绝对是赔本的买卖。”

“而且还有一个前车之鉴,那就是元朝两度讨伐倭国均以失败而告终,朱元璋当时也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害怕讨伐一旦失利,就会堕了大明的脸面,得不偿失。”

“”其实经过分析,朱元璋不攻打倭国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他依然有错,错就错在不应该在《皇明祖训》中将日本定为“不征之国”,也就是在二十年后,就有了郑和下西洋,当时把这个国家灭了绝对轻而易举,朱元璋这个规定,却为六百年后留下了一个大祸患。

朱棣:张姑娘这事确实不能怪父皇了,不攻打倭国也是无奈之举,你没聊到一个重要的点,我们大明没海军啊!

朱由检:这个倭国是后世那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那个国家是吧,当看到那份投影的时候,再结合现在知道的后果,肯定都会懊悔,惋惜,可当时大明确实无奈。

李世民:不对啊!这倭国在大唐是不是有别的名字,不是说这倭国在大唐就来我们这边学习了吗?什么时候来的?我这都在位八年了也没遇到个称倭国的国家啊!

李隆基:……

李治:……

朱元璋:……

张言希也是蒙了,“不是啊!我记得在大唐也是称倭国的?要不东瀛?扶桑?那也不对啊,这倭国在你登基的时候就拜访大唐了!”

李世民:这是哪个时期的我,我这倒没受影响,应该是张姑娘你前面讲这个国家讲得,被一些前朝代给提前灭了,所以受影响了!

刘邦:好事!这谁干的!出来我们夸夸!

张良:配享太庙!

程咬金:配!绝对配!俺老程还没出手呢!

扶苏:不知道和大秦有没有关系?我这边父皇派了蒙毅,蒙恬两个大将军,把那些坑蒙拐骗的人杀了,还把他们的窝地给灭了。

张飞:哈哈哈哈!始皇帝干的真漂亮!

刘备:可惜就出来一个朝代的改变,要是能多来几个这种事情发生就好了。

朱元璋:我也是有点考量,现在回顾肯定是有点懊悔,当时确实也是没办法的事。

其实对于屡屡来犯的倭寇,大明如何没想过太多的方法,其中,群臣建议的上上之选就是举全国之力,出兵倭国以绝倭寇。

按照常理来说,这个方法简直完美,如果当时我真的批准了,恐怕这个国早就成为了明朝的藩属国,翻不起大浪了。

当时我对此事也考虑很久,最终还是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有太多前车之鉴,无论是隋唐时期,还是元朝时期,都曾经对这个国家发动过战争,可最终都是胜少负多。

张言希点了点头,这个认可“刚才永乐大帝说得也是对的,是我少了点考量,明朝没有海军的这个问题。”

“要想让军队漂洋过海去征服一个岛国,代价未知,这也是原因,因此朱元璋并不看好这场战役也是应该的。”

“再者说,即便是付出巨大代价征服了倭国,也无利可图,因为在此时的明朝眼里,倭国土贫瘠、百姓愚昧,不值得他这样去做。”

“或许在权衡过后吧,朱元璋放弃了出兵倭国的想法,不过为了遏制这群倭寇,他仍然采用了一些措施。”

“如派遣使臣东渡倭国建交,希望利用倭国政府的力量来限制倭寇对明朝沿海的侵扰。”

“错在了一个命令“不征之国”一个命令,差点让国家万劫不复。”

“本以为这样能够有效限制倭寇,可没想到当时的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阶段,北方征夷将军源义满所代表的势力倾向与明朝通商,换取经济利益,借此解决财政困难,而南方的怀良亲王势力则支持倭国,并借倭国之事要挟明朝与倭国北方势力断绝。”

“这样就和第一个过错相结合起来,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下,明朝交涉无果,于是选择了最下乘的做法,闭关锁国。”

“通过限制沿海居民出海贸易,将倭寇拒之于国门外,但明朝海岸线有两万多里,如果修筑海防,所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不是此时的明朝所能接受的,所以实际的情况就是对倭国恩威并施的同时,限制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但这样的措施推行后,倭寇作乱的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由此可见这一措施的失败性。”

“可为求一个体面,明朝表面上借胡惟庸通日的口实来与倭国断绝关系,可背地里却继续对倭国施以恩惠,希望通过和平外交的手段来解决倭寇。”

“结果此举仍然无用,直到倭国南方势力领袖怀良亲王死后,北方势力逐渐强盛,并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倭国,并与明朝建立外交关系后,双方之间的朝贡贸易才使得倭寇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