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再往内部,随着迁徙的居民的,则是民间纠察队,民间纠察队的成员会戴着红箍随同货车车队,载客车队,盯防货运,维持移民的秩序,一旦哪里出现了乱子,就会及时联络外层的民兵队伍乃至正规军队。

不同于另外两支部队,纠察队的成员并不以武力见长,成员多数来自于原居委会,大叔大妈这些人很多,他们原本就是熟面孔,大多数会混搭在自家所在居住区的移民队伍里。

除了维持秩序,纠察队队员也负责解决迁徙的居民的其他问题。

此外,基本每个移民队伍,都会被派驻一名现场记者,记者们的责任,包括监督、记录、拍摄解读,其实更大作用是将迁徙画面传送到电视台、网络上去,塑造大迁徙氛围,变相动员大众。

虽然如此,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迁徙,哪怕新城市里有适合的居住环境。

某处乡村,一处不大的院子里,此刻挤了不少人,有戴红袖箍的,有持枪警戒的,有守着车辆的,还有记者。

在堂屋里,一个五十多岁,戴红袖箍的大妈正在劝说一位看着有80多岁的老奶奶。

“张阿姨,您就跟着咱们走吧,咱们去大城市里,住高楼多好。”

老奶奶耳朵有点儿聋,听了两遍才完全听明白,呵呵说:“老咯,胳膊腿不好使了,姑娘你们走吧,别管我这个老太太了。”

红袖箍大妈大声回答:“您不走,我们是不会走的。”

老奶奶不理解:“为啥啊?”

大妈:“张阿姨,这是政策啊,政策,国家让我们来接您到城市里住的。”

老奶奶:“国家?”

大妈:“是啊,国家惦记着您呢。”

老奶奶:“老咯,不浪费国家的粮食啦,你们不用管我老婆子啦。”

大妈:“不行啊,张阿姨,这是政策,您得跟着我们一起走,不然我们只好留下陪着您了。”

老奶奶却依然不愿意。

这时候,有人沉痛地悄悄议论:“老太太老伴儿走得早,儿子一家又在之前那次虫灾里遭了殃,她孤身一人,这是放弃了生活的希望啊。”

换了另一个人,兴许也会这样。

红袖箍大妈也明白这里的症结,忽然说:“张阿姨,如果您不嫌弃,我来当您的闺女,以后伺候您吧。”

其他人也很快说:“是啊,我们都是您的孩子,张奶奶,您不孤单。”

老奶奶看着后生晚辈们一双双诚恳的视线,慢慢的热泪盈眶。

“好,好,好,我老婆子跟着你们走,呵呵,老伴儿啊,咱们又有孩子了。”

红袖箍大妈亲自将老奶奶扶了起来,又指挥在场的其他人帮着搬运家具,重点是相框那些有怀念意义的东西。

唯一的一名在场记者对着镜头激动地说:“看到了么,各位观众,国家不放弃任何一个国民,不管他住在哪里,什么情况,哪怕年龄大了,残疾了,国家都会照顾,并帮着转移的。”

“敬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华夏国人的传统美德,我们不是那些西方人,满嘴的仁义道德,一到灾难时节,就堂而皇之地放弃弱势的国民,放弃老人,置国民死活于不顾!”

“我们才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哪里是那些发达才没多久的西方强盗可比的!”

记者越说越激动,借题发挥起来。

但他说的同样是事实,院子里的这一幕,很快被电视台遴选为最感动华夏的迁徙镜头之一,报给上头的媒体部门,一旦入选,这些镜头就将永存!

将老奶奶转移走后,临时劝导队又前往劝导村里也不打算走的其他人,不但是这里,其他村落,只要还留着人的,哪怕有一个还没走的,都会被劝导队上门。

某镇子里,中医朱岐伯也开始收拾行装。

即便是上一次全统部的征召令,征召对传统医学、针灸经络熟悉的人,他都没走,而到了现在,镇子上除他之外最后一个居户也要搬走了,他也就不必留着了。

只是……看着前堂那一整个的药材柜子,朱岐伯苦笑。

没办法,只好放弃这些了。

毕竟,这些药材,这些熬药看诊的道具,都太占地方了。

国家大迁移要顾虑的地方实在太多,朱岐伯不是不识大体的人,不想占用太多资源。

至于到了城市里,他这个中医还能不能继续行医都另说呢,毕竟中药材的种植大多不来自于城市内部,到时候药材供应链一断,他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时候民众就去正规医院看病吧。

自我安慰着,朱岐伯正想带着简单的行李离开,门口忽然热闹起来。

提前去了城市里的儿子现身了,本地的镇长、更往上的县长也出面了,一大堆的大小官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记者摄像机。

记得这些人上次全统部征召的时候就来请自己了,可自己没被说动,而且上次只来了镇长。

这回县长都出面了,是要做什么?

朱岐伯蒙了,还没说什么,县长上来握住了他的手,激动地说:“朱医生,您真的了不起啊,我听说了您的事迹了,虽然您早可以离开镇子,但您发誓镇民们只要还有一个留守,有一个需要您看病,您就不会先走。”

“现在,朱医生,我们来集体请您来了,全镇1万三千户人家,已经全都迁移走了,只剩下您了。”

“那个老吴(镇长),你们都搭把手,帮着朱医生搬东西啊,朱医生是名医,这里的所有东西都要搬走,不能妨碍朱医生到了城里后继续问诊啊!”

摄像机镜头下,从县长开始的大小官吏,全都上手搬东西,从药铺搬运到外面的一辆专车上。

虽然知晓这多少有作秀的成分,朱岐伯依旧感动,眼角湿润了。

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医问诊,他不亏!

生在这个国家长在这个国家,他同样不亏!

而这一幕,同样被选入了感动华夏国的大迁徙经典镜头。

类似的迁徙故事,在华夏国大地上各处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