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流水,很快就到康熙六十年了。
这些年,朝堂上面也算的上是风云变幻。
在八阿哥被康熙帝特意打压下去,完全没有翻身的机会以后,本来就是为权宜之计复立的太子,又再次被废了。
于是朝堂之上,也就三阿哥这个现在能自由活动的皇子中,实际上的长子。
还有四爷和十四阿哥,这三个皇子对于储位有一争之力。
并且害怕再次立储,会造成储君手里的权力过大,影响到自己对朝堂之上的掌控,康熙帝没有再立太子。
哪怕好几次有朝臣请立太子,都被康熙帝责罚了,把不再册立太子的态度彻底表明了。
而且为了避免一人权势过大,再次出现控制不住局势的情况,康熙帝对这三个儿子的态度也很模糊。
今天夸了三阿哥书编的好,明天就夸四爷手上的差事得利,下一次就夸十四阿哥勇武,表明如果再起战事,能领兵之人非十四阿哥莫属。
并且从废掉太子以后,每年都要前往三阿哥府上参加家宴,不可谓不看重。
对于四爷同样也很看重,很多重要的差事或者是祭祀,都是派四爷去。
但是对十四阿哥也没有忽略,不但时常召十四阿哥膝下的几个儿子来御前,经常把这几个小阿哥带在身边,平时也多有赏赐。
这种模糊不清的做法,倒是让一群朝臣也拿不准康熙帝的圣心究竟在哪里,让几个皇子身边都围着一群人,却并没有再出现谁一人势大的情况。
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再起战事,并且也像康熙帝平时自己说的那样,只有十四阿哥适合领兵,最后十四阿哥被封为抚远大将军,人称大将军王以后,这个局面才发生一些改变。
十四阿哥领兵出征西北,指挥两路清军入藏,送达赖七世至拉萨,驱逐了一度盘踞在此的准噶尔人的势力,自然是声誉日高,开始超过前面两位兄长,被认为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终究三阿哥虽然收拢了一批文人替自己说话,但是手上并没有多少实际上拿得出来的功绩,十四阿哥的军功却是实打实,为西北的安宁做出了贡献,并且威名远震。
当然,康熙帝不会愿意真的见到一人独大的情况,眼见三阿哥确实是抬不起了,就开始更加抬举四爷了。
四爷尽管说没有什么军功在身,但是也做过不少实事,皇帝也不一定非有军功才行,要抬举起来,也确实能和十四阿哥抗衡。
于是到如今,倒是只有四爷和十四阿哥这对兄弟,还有资格竞争储位了。
也是因为康熙帝更加抬举四爷,要表达出对四爷的看重,原本前几年康熙帝是只去三阿哥府上参加家宴,只给三阿哥这个恩典。
今年却不一样了,在四爷按照往常的惯例上折子邀请康熙帝来自家园子参加家宴,康熙帝并没有再拒绝,而是决定要来赴宴。
于是整个雍亲王府,都因为这个消息沸腾了,开始忙碌起来。
听雨阁,曹嘉宁正翻着闲书,就见到丫鬟进来了。
“主子,三阿哥处的小太监过来说,等会儿三阿哥要过来!”
听到这话,曹嘉宁就点点头,吩咐道:“知道了!你去小厨房说一下,让他们多准备一些弘暄喜欢的吃食。”
“奴才知道了!”
有了曹嘉宁的吩咐,丫鬟就下去准备了。
听雨阁的小厨房,对于自家院子小阿哥的口味,肯定不会拿不准。
虽然是临时去吩咐,但是到平时用膳的时候,小厨房也按照吩咐准备了一桌让人满意的吃食,一点儿都没有耽误。
正好这个时候,弘暄也过来了。
曹嘉宁其实看出弘暄的脸色不对,带着一股紧绷,也猜到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却也没有马上说什么,只是说道:“先用膳吧!”
母子俩平淡而又温馨的用过这一餐以后,丫鬟又奉上茶,曹嘉宁才把人打发出去,对着弘暄问道:“你是在为万岁爷要来园子里面的事情担心?”
其实仔细说起来,虽然康熙帝这一次同意来四爷府别苑赴宴的事情,看起来是整个雍亲王府都很在意,并且十分高兴。
但是真正在心里面比较在意这个事情的人,还是四爷,以及府里面几个小阿哥,和他们的额娘了。
其他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康熙帝,毕竟按照眼下规矩连正经儿媳妇除了认亲礼那一天,平时都要避开公爹,只和婆婆相处,更别说是儿子的妾氏了。
终究没有血缘关系,虽然有伦理纲常在,可是哪里约束得了人心?瓜田李下闹出事来不好看,唐明皇的事情就是前车之鉴,直接避开最好。
现在的皇家尽管是满人,原本没有这么多规矩,可是在发生过顺治帝和董鄂氏的事情以后,除了宫中大宴,位置远得连脸都看不清楚那种,外命妇也没有机会见康熙帝。
所以就算康熙帝赏脸来四爷府的别苑,最终能够出现在康熙帝跟前的人,也只有四爷和几个儿子。
既然连人都见不到,又有几个人会是真高兴?
不过是看四爷的态度,大家不好扫兴,才跟着高兴罢了。
当然,对着府里面那些小阿哥,以及他们的额娘,事情就不一样了。
康熙帝的儿子不少,现在都已经排到二十三阿哥。
而且排行在二十以前的那些阿哥,膝下都有孩子了。
尽管这些皇子阿哥里面,也不乏子嗣单薄之人,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子孙繁茂,所以康熙的孙子数量就更多了,已经有一百多个了。
要说早年间,就跟儿子少的时候,儿子更加受重视一样,康熙帝孙子数量还少的时候,对着孙子倒是上心。
可是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孙子以后,再是觉得多子多福,子孙满堂是好事的人 ,也不可能有多上心。
甚是能够让康熙帝记得孩子长什么样,都得是拥有特殊地位的皇孙才行,更别说是能够得到康熙帝关心的皇孙了。
大多数皇孙,也就是逢年过节能够和一群亲兄弟、堂兄弟在康熙帝跟前磕个头,连个单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康熙帝也不知道谁是谁,只是一大群人呼啦啦进来,有一大群人呼啦啦出去,看着是子孙繁茂,却也只代表子孙繁茂,而不是本人。
现在能够时常出现在康熙帝跟前的皇孙,也就废太子家的弘晰,还有十四阿哥的嫡子弘明了。
弘晰出生的时候,康熙帝和废太子的父子感情还不错,那个时候康熙帝统共也没有两个孙子,自然重视 。
弘明同样也是赶上好时候了,那个时候康熙帝尽管孙子不少,但是嫡出的孙子却并没有几个,就算弘晰都是庶子,再加上有德妃敲边鼓,也在康熙帝跟前露脸了。
其他的皇孙,能够和康熙帝说过几句话,被康熙帝问询几句,就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至少现在四爷府的皇孙,还没有谁有过这个荣耀。
排行在最前面的弘晖、弘昐还好,那个时候康熙的孙子数量不多,自然都得到过康熙帝的特意过问,并且亲自取名。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弘昐很小就夭折了,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续齿,也得了弘字辈的名字。
等到二阿哥弘昀、三阿哥弘暄出生的时候,康熙帝孙子的数量已经不少,就没有那样重视了,尽管也赐名了,却是内务府根据八字选好几个名字,由康熙帝在其中圈一个喜欢名字,并不是亲自在想。
再后面钱格格生下的四阿哥、耿格格生下的五阿哥,以及年氏生下两个儿子,都还没有得到正式赐名,只是四爷取了一个小名。
当然,也有可能是名字不够用了!
带日的字再多,剔除一些寓意不好的字,也不可能有一百多个用来取名字。
不过人数多的时候,想要在康熙帝跟前露脸,让康熙帝记得有你这个皇孙不容易,人数少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和一百多个皇孙共同竞争康熙帝的注意力是不容易,就和自己那小猫两三只兄弟来比,谁也不会觉得自己要差什么。
康熙帝来四爷府参加家宴,跟前就没有其他府的皇孙了,四爷府就这么几个孩子,每个人多少也得问几句。
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好一点儿,甚至是只比其他几个兄弟好一点儿,都很容易脱颖而出,得到康熙帝的青睐。
并且这个事情也不算是大家胡乱猜测,在三阿哥府上,就是诚亲王府里面已经印证这一点了。
诚亲王府因为前面的几个小阿哥夭折了,也跟四爷府上一样,能被康熙帝记着的儿子早没了,后面生的那些小阿哥同样没赶上好时候,并不算得康熙帝重视。
但是在康熙帝去诚亲王府参加家宴的时候,有一个小阿哥表现好,直接就被康熙帝定为世子了。
有着这个前例在,加上现在雍亲王府也没有世子,府里面的这些小阿哥和其背后的额娘,还真没有几个不动心。
弘暄确实是在为这个事情烦恼,并且想要找额娘问个主意,自然不会隐瞒曹嘉宁自己的想法,他就点了点头。
“额娘,皇玛法来府里别苑是一个机会,要不然有这么多的堂兄弟,皇玛法都不记得我是谁,不管是指婚还是差事都得次一等。”
“就像去年十四叔家的弘明大婚,不但福晋出身名门,婚礼上的事情,皇玛法也多有过问,前两年二哥大婚的时候,就没有这么荣耀。”
弘暄是康熙四十四年出生,按照如今的说法也十七岁了,自然是可以算作成人来成家立业了。
本来作为皇孙,倒是不用担心这些,反正宫里面会有安排。
但是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弘暄在四爷府倒是很受重视,在康熙帝跟前,肯定就不算什么了。
不过现在坐在皇位上的还是康熙帝,无论是指婚,还是大婚以后去哪里办差,都得康熙帝做主。
在没有丝毫办法的时候也就罢了!只能在心里面盼着康熙帝多顾念一些。
可是既然有机会在康熙帝面前表现,弘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曹嘉宁看着眼前远没有平时坐得住的弘暄,在心里面思考了一下,才开口说道:
“那你是担心到时候,万岁爷来府里别苑以后,在你们兄弟里面,最满意的不会是你?会让你其他兄弟出头?”
弘暄叹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很纠结。
“额娘,儿子倒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只是二哥已经开始领差事,在皇玛法跟前也有话可说,四弟、五弟年纪还小,正是活泼可爱的时候,皇玛法见着也高兴!”
“反倒是我这个年纪不上不下,不像四弟、五弟那样还是孩子,哪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显得活泼可爱。也不像二哥那样,已经是能够担事的年纪了。”
曹嘉宁听完弘暄这些话以后,心里面也有点儿烦。
她知道弘暄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康熙帝纯粹是享受天伦之乐,自然是四阿哥、五阿哥这种十岁左右,不会因为年幼不懂事惹祸,却又是稚子的年纪最合适,看起来就让人觉得高兴。
要是像她所猜测的那样,康熙帝是看着十四阿哥因为战功太大,眼下在不少人口中已经成为储君的不二人选,打算给四爷府一个荣耀,选一个小阿哥来抬举,好制衡十四阿哥。
按照常理来说已经领差事几年的弘昀,肯定比弘暄这个一直在读书的人,更加能够说到点上,也更好抬举一些。
弘暄这个年纪有点儿不上不下,既不能像下面的弟弟那样活泼可爱,再显出几分聪慧就行了,也不能像上面的兄长那样言之有物。
对于这个事情,曹嘉宁也并不是丝毫不挂心,其实也想到过这些,并且心里面很烦恼。
甚至比起弘暄,她反而还更烦恼一些。
终究无论是弘暄,还是府里面其他小阿哥,盼的都是能让康熙的夸几句。
曹嘉宁却知道,康熙帝这一趟来雍亲王府别院,真正代表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