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宁坐在一旁,看着康熙帝完全被游记吸引住的模样,并且还有明显思索的表情。
她心里面还是很高兴,很明显哪怕还不能确认真假,康熙帝也已经重视起来游记里面的记载了,她的一番心血总算是没有白费。
不过出于后宫妃嫔的职责问题,看着时间已经不早了,曹嘉宁还是开口说道:“万岁爷,时辰已经不早了,你明天还要上早朝,还是先歇息吧!”
康熙帝这才回过神来,其实他也已经看完了,只是因为里面的内容,一时心绪难以平静,有一点儿出神。
现在听到曹嘉宁提醒他该歇着了,康熙帝就放下手里面的游记,叹道:“想到洋人不知道对我们大清打着什么主意,朕哪里有心情歇息?”
曹嘉宁因为康熙帝也没有给她看游记后面的内容,按理说她除了福寿膏的事情以外,其他的事情不应该知道。
所以在听到康熙帝这个话以后,曹嘉宁就只是说道:“万岁爷不是已经打算用死囚试试这个福寿膏究竟有没有危害了,洋人是不是狼子野心自然能知道。”
说完这话,看着康熙帝似乎还是放不下心,她才像是不经意又想起一个主意了,就继续开口道:
“现在洋人的传教士和商人,在我们大清都不少了!反倒是我们对洋人的情况根本不了解,连他们的国家在哪里都不知道,要不然我们也派人去洋人的地界看看?到时候,不但洋人打的是什么主意我们知道了,如果洋人真不安好心,我们也知道报复回去应该朝哪里使劲。”
闻言,康熙帝就是一愣,思考起利益得失来。
要说原本康熙帝肯定是从来没有想过要派人去洋人的地界看看。
尽管洋人来大清的传教士和商人不少,这些人带来的东西或者是消息,也有康熙帝感兴趣的地方。
但是怎么说呢?作为大清的帝王,康熙帝还是有一种大清才是天朝上国,其他地方都是蛮夷之地的自豪感。
就算其他地方有些东西,大清现在根本就做不出来,在他看来也只是奇淫巧计的小事,不用当回事。
当然,康熙帝也不能说是瞎自豪,盲目的自大。
眼下大清的实力还是不算低,在进关前就把一领国变成属国了。
和另外一邻国沙俄之间的摩擦,也一直都占着上风。
可是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肯定也会被落下,让原本的优势变成劣势。
不过这个话就说远了,只说现在听到曹嘉宁的提议以后,康熙帝还是心动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蛮夷之地,不需要在意。
但是这个事情,也不是有这个想法了,就马上能够成型。
毕竟就像曹嘉宁说的那样,大清对洋人的事情了解并不算多,连对方究竟是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具体的概念 。
他就算想派人去洋人的地界看看,路线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走。
而且事情还没有判断出真假,也不好直接放在朝堂上说,由朝廷商量着怎么派人去洋人的地界看看。
事情万一假的,就是一个书生胡乱写出来的东西,朝堂上还当成大事在讨论,得多丢脸啊!
康熙帝其实是一个十分爱面子的皇帝,肯定不愿意做这种可能会丢脸的事情 。
而且现在郑家的不臣之心已经明摆着了,处理郑家的事情,肯定比处理这个洋人还不知道有没有的狼子野心重要。
所以康熙帝思考过后,还是摇了摇头。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现在朝廷水师要准备着和郑家交战,根本抽不出人手去洋人的地界看看!而且事情的真假也不好说,贸然在朝堂上先说出来,倒是容易人心动荡。”
听到康熙帝这样说,曹嘉宁有一点儿失望,却又不觉得意外。
失望的是哪怕康熙帝心里面开始怀疑洋人狼子野心了,却还是不够重视这个事情。
但是对于康熙帝这个态度,曹嘉宁也不是没有猜测,一个人的想法哪里是那么容易改变?
康熙帝又不是没有接触过洋人,也不是没有见过洋人比大清更先进的东西,天朝上国的自豪感不是也一直还在?
所以她也没有指望过靠着一本游记,就能让康熙帝完全改变对待洋人的态度。
于是在听到康熙帝这样说以后,她就笑道:“洋人来我们大清都只是商人和传教士!我们也让商人去洋人的地界经商,和尚、道士过去传教,不就行了?
到时候和洋人接触多了,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不知道了!其实都不需要万岁爷费心,我记得织造府和各地商人的接触就不少,也有各个地方来的洋人。
万岁爷只要吩咐我阿玛或者兄长,在有洋人的商船传来的时候,提出带几个商人或者和尚、道士和他们一块儿回国,不但有人带路,也就不需要水师跟着一起了。”
眼下大清虽然因为盲目自大,以及故土难离的想法,并没有什么人会离开大清,去洋人的地界。
但是也并不禁止其他国家的人来大清,真正的闭关锁国之策,完全阻断和其他国家的联系,是要等乾隆登基以后才会颁布。
所以康熙帝听到曹嘉宁这个建议,倒是觉得不错 。
这本游记里面很多内容,他都想试验一下真假,却又不想要在判断出真假之前,太多人知道这个事情。
刚好是在曹嘉宁这里看到这本游记了,也是一种缘分,康熙帝就想着不如全部交给曹家来弄这个事情。
毕竟曹家也是康熙的心腹,康熙帝还是很信任曹家。
闻言,就说道:“你这个想法倒是新奇,回头朕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