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人,这几日为何不见辅国公的身影?”
慧信和尚当面询问船队统帅郑和。
前几日,郑和推托说自己不清楚,或许是到其他船只巡查了。
这几天,慧信和尚派人在船队中四处寻找郑海,如今应该是得到了确定的消息:郑海不在其他的船只上。
郑和打马虎眼道:“慧信大师,辅国公会不会是生了病?有没有可能是在船舱里养病?”
“郑大人,以你与辅国公的关系,能不知道他有没有生病?”慧信和尚瞪着郑和,不再给郑和好脸色。
郑和一脸平静,微笑着回答:“近日,使团中事务繁忙,本官无暇抽身。当下无事,若大师想找小海,那本官可与你一同前往。”
慧信和尚一甩袖子,白了郑和一眼,大步走出船舱。
郑和知道郑海是去了旧港,但他答应为郑海隐瞒消息,自然不会告诉慧信和尚。
他料想着郑海应该已到旧港,兴许正在逗他的小侄女玩。
其实,郑和也想去旧港看一看这个可爱的小侄女。可这一趟下西洋,时间有点赶,他抽不开身。
“好你个郑和!你竟瞒着贫僧!”
慧信和尚突然杀了个回马枪。
窜回船舱,他怒冲冲道:“郑和,你可知,你犯了欺君之罪!”
静静地看着慧信和尚,郑和很有礼节,双手合十,向慧信和尚行了一个佛礼:“郑和不知,还望大师赐教。”
慧信和尚白了郑和一眼:“贫僧奉陛下之命,与辅国公分到一路,共同履行使命。如今,辅国公去了旧港,你瞒着贫僧,也便是瞒着陛下,这还不是欺君?!”
“辅国公是去了旧港?”郑和镇定自若,反问道,“郑和不知,敢问大师是怎么知道的?”
“贫僧自然有贫僧的办法。”
慧信和尚忽然警醒:“好你个郑和!你等着,回大明后,贫僧一定禀告陛下!”
慧信和尚很生气,又瞪了郑和一眼,转身离开船舱。
半个时辰后,慧信和尚率领一支由五艘船组成的分船队,离开了郑和的使团船队。
旧港,穆西河上,各种小渔船来回穿梭。
郑海跟着施若绮乘坐一条乌蓬渔船,顺流而下。
船舱中,施若绮盘腿而坐,正为郑海煮茶。
倚靠在船舱门口,郑海四处张望,认真查看河面的船只与河两岸的浮动木筏与高脚木屋,想要寻找朱允炆的身影。
据施若绮所说,朱允炆及其随从就藏在这穆西河上。
郑海问具体在哪里,施若绮说她也不知道,可能是河岸边的某间木屋,也可能是河上的某艘渔船。
负责藏人的施若绮都不知道,那还有谁会知道?
郑海对施若绮的做法有些无语。
施若绮却说这是最安全、最不可能泄密的方式。
唯一知情的人都不知道具体地址,那么,就没有泄密的可能。
施若绮与朱允炆约定:若她要与朱允炆见面,必在穆西河上的一艘乌篷船同时悬挂大明、旧港宣慰使与山海盟三面旗帜;朱允炆收到消息后,再派人与该船对暗号,联系见面。
听到这番解释,郑海忍不住夸赞施若绮。
这接头需要的条件很特殊、很苛刻,堪比地下党的秘密接头。
不管是大明来的人,还是本地人,亦或是山海盟的人,绝不可能同时悬挂三面旗帜。
即便同时悬挂三面旗帜,那也要等朱允炆主动派人来对暗号。
主动权在朱允炆手上,见或者不见,都由朱允炆决定。
如果朱允炆看到信号后不主动现身,那便是大海捞针。
别人找不到朱允炆,就算是有人得知了接头方式,那也不见得能找到朱允炆。
连自己有可能被严刑逼供的情况都考虑了,施若绮这保密工作实在太好了。
施若绮泡好茶,招呼郑海过来:“别找了,过来喝茶。”
望着河面上来来往往的各种小渔船,郑海轻叹一声,走向施若绮。
郑海很无奈:“看来,只能一边喝茶,一边等了。”
接连三天都是这样,郑海与施若绮乘坐挂着三面旗帜的乌蓬船,在穆西河上来回晃荡,一边喝茶,一边等候朱允炆前来碰头。
第四天,当郑海与施若绮的船再次出现在穆西河上时,一位渔民撑着小船上前询问,是否要买新捕获的河鱼。
看到船上是郑海与施若绮,那人便直接对暗号。确定暗号无误,他便匆匆离开。
半个时辰后,那艘卖鱼货的小船再次贴近郑海与施若绮的乌篷船。
两位头戴草帽的渔民登上乌篷船,走进船舱。
看到郑海后,其中一名渔民摘掉草帽,激动道:“慎之,施姑娘,你们终于来找我了!”
一听这声音,郑海便知这人就是朱允炆。
看着朱允炆,郑海有些不敢相信。
眼前的朱允炆变化太大了,与印象里那位文质彬彬的建文皇帝天差地别。
记忆里的,朱允炆是个皮肤白皙的君王,像个奶油小生,可如今完全变了。
说好听点,是健康的古铜色皮肤;
说不好听些,那就是晒得黑不溜秋,跟本地的渔民长得没啥两样。
与之前郑海在天方国见到的朱允炆相比,现在的朱允炆更瘦、更黑。
在天方国时,朱允炆的脸还没这么黑,或许是那阿拉伯长袍比较防晒吧,但现在真的黑了,而且,不只是脸晒黑,全身都晒黑了。
“你是应文?”郑海有些讶异。
朱允炆点点头,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黝黑的肤色衬得牙齿很白,让郑海想起了前世那个黑人牙膏的广告。
朱允炆穿的是旧港本地的服饰,上身穿着粗布短衫,手臂晒黑了,下身围着多彩图案的长布巾,像穿着裙子。
他腰间还别着一把旧港常见的不剌头短刀,像极了本地的渔民。
若他不出声,郑海真把他当成这里的土着居民了。
一旁的施若绮见郑海有些出神,出声询问朱允炆:“现在该怎么称呼你,是叫阿里,还是叫应文?”
刚才朱允炆也在观察郑海,没有说话。
听到施若绮的话,他又是灿烂一笑:“慎之、施姑娘,你们还是叫我洪允吧,我更喜欢这个名字。”
短暂的寒暄后,郑海开始讲述此行的来意。
朱允炆兴奋道:“咱们真的要去澳洲了吗?”
郑海点头,回答道:“等物资准备好,咱们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