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第一航海家 > 第569章 朱高炽的底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永乐十二年(1414年)闰九月初四。

朱棣返回北京,太子朱高炽所派遣迎接圣驾的官员使者迟到,奏书不当。

随朱棣一同返回北京的汉王朱高煦趁机进谗言:“父皇,太子监国竟如此傲慢,连父皇亲征归来都不迎接,这是大不敬!儿臣请父皇治太子的大不敬之罪。”

朱棣扫了一眼前来迎接的寥寥几人,没有太子朱高炽,也没有太子的辅臣,只有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与镇抚使庞瑛及其手下。

他双眉紧皱,一双小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心中不禁恼怒:高炽,你竟如此糊涂!那就不能怪朕了……

“皇爷爷,父王派遣的使者迎驾来迟,必有原因,请皇爷爷息怒!”

皇太孙朱瞻基不知何时已经下马,跪在地上,向朱棣求情。

“太子傲慢无礼,连派遣的使者都不来迎接圣驾,这不是明摆着吗?”汉王朱高煦骑在马上,向朱棣抱拳,“父皇,太子如此大不敬,这哪里是监国,分明是把自己当成皇帝了!”

“皇爷爷,即便您要治父皇的罪,那您也应该先调查一下……”

捏着拳头,又看了皇太孙一眼,朱棣深吸一口气:“这是太子的辅臣不称职!来人,即刻逮捕翰林院侍读黄淮等人。”

回到皇宫,朱棣当即命人拟旨,传召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黄淮。

黄淮被问罪,关入大牢。

随后,司经局正字金问、洗马杨溥(pu)、芮(rui)善等人先后被捕,送往北京审讯。

东宫的所有辅臣都被捕入狱,只有兵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金忠是靖难功勋旧臣,免于逮捕。

“金忠,朕相信你,你帮朕秘密调查太子,”朱棣看着金忠,“除了金问,到底还有谁参与太子不轨之事?”

金忠跪在地上,启奏:“陛下,切勿听信小人的谗言,太子殿下是清白的……”

“大胆!”朱棣勃然大怒。

金忠跪伏在地,老泪纵横。

打量着跪在地上哭泣的金忠,朱棣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

他知道,金忠为人实诚、心思缜密、办事牢靠。靖难以来,金忠多次献计献策,对他推心置腹,十分忠心,是一位忠实可靠的功勋旧臣。

“朕听闻,京中有传太子行不轨之事……”

“绝无此事!”金忠抬起头,望向皇帝。

朱棣盯着金忠,一脸严肃:“你还没调查就搪塞朕,岂不是故意偏袒太子?”

“陛下,绝无此事,不用调查,臣敢担保……”

“金忠!”朱棣怒目直视,“你拿什么担保?”

“陛下,太子忠孝仁义,绝无不轨之事,臣愿以连坐之罪担保太子。”

金忠摘下头上的冠冕,放在地上,向皇帝磕头。

朱棣不置可否,命人送金忠离开。

金忠离开后,朱棣又传召翰林院侍讲杨士奇入宫。

金忠与杨士奇都是朱棣安排给太子监国的辅佐大臣。

听了金忠的话,朱棣派人从监狱提出杨士奇,召入宫中。

“士奇,朕问你,太子监国时可做过什么错事?”

朱棣死死盯着杨士奇的眼睛,要是杨士奇有任何隐瞒,必然躲不过他的眼睛。

杨士奇叩首行礼,不卑不亢地回答:“太子殿下与以往一样仁孝,如果做错什么事情,那都是臣等的过错。”

“嗯,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朱棣稍稍平缓,命人释放了杨士奇。

杨士奇得以出狱,但行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与十三道监察御史不断呈上奏章,弹劾杨士奇。

他们认为,杨士奇也是太子的辅臣,既然东宫的臣属都获罪,不能单独宽宥杨士奇。

朱棣不得已,只好命锦衣卫抓拿杨士奇,不过,没过多久后,又赦免了杨士奇。

黄淮、金问、杨溥等人则没能赦免,关在北京的大牢里。

一时间,太子朱高炽没有了属官,朝堂上亲近太子的官员更是一扫而空。

京师南京的朝堂上,文武大臣悄悄与太子拉开距离,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没有了属官,文华殿空荡荡的,就连太子所在的春和宫,太监和宫女也都议论纷纷。

“殿下,该如何是好?”太子妃张氏站在朱高炽身旁,微微皱眉。

朱高炽苦笑:“父皇又不是第一次对我如此猜疑,静观其变就是。”

深深看了她的丈夫一眼,太子妃张氏挽着太子的手,轻声道:“瞻基说,汉王在陛下身边说了殿下的许多坏话,陛下很生气。”

朱高炽对太子妃点点头,对他二弟朱高煦的作为早有认识。

靖难之役中,他就险些中了别人的离间计,被他父亲误会,这其中也少不了他两个弟弟——朱高煦与朱高燧的谗言与陷害。

“殿下,为何您从来不与汉王他们计较?”太子妃忍不住问了一句。

朱高炽憨憨一笑,圆胖的脸上赘肉一抖一抖的,两只小眼睛微微眯起来。

“爱妃,我是兄长,兄长就要大肚,”朱高炽伸出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太子妃的手背,“再说,如果我事事跟他们计较,那在父皇眼里,我这个兄长不是更不称职了吗?”

“可殿下,若是汉王得到陛下的支持,那……”

“爱妃放心,只要我不犯大错,朝中大臣就一定站在我这边。”

太子妃扭头看着朱高炽,有些疑惑:“殿下,您为何这般自信?”

朱高炽微笑,对太子妃解释:“我有三个优势,是高煦、高燧无法匹敌的。”

“哪三个?”

“我是嫡长子,按照祖宗之法代表的是正统,高煦、高燧他们若想继承父皇的权势,那必遭朝臣的反对。”

太子妃点点头,对太子的话表示赞同。

“其二,与高煦、高燧相比,我更得人心,”朱高炽嘴角一咧,露出一口白牙,“得人心者,得天下,爱妃可是这个理?”

太子妃咧嘴一笑:“殿下宽厚仁爱,自然得人心。”

“高煦善战,但人心思定,文臣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朱高炽又憨憨一笑,“即便是武将,也有不少人支持我,比如徐家,还有辅国公。只要他们支持我,那武将就不会完全支持高煦、高燧他们。”

太子妃再次点头。

她知道她的丈夫并非毫无谋略,正相反,他丈夫是十分聪明,只是大智若愚。

“殿下,那第三个优势呢?”

朱高炽再次咧嘴一笑:“那就是,咱们有一个好儿子。”

见太子妃有些不解,他又解释:“父皇喜欢瞻基,这一点你应该知道。只要皇太孙还在,那么,我这个太子就稳如泰山。”

太子妃双眉舒展,笑靥(yè)如花:“殿下,这就是您不与汉王、赵王计较的原因?”

朱高炽摇摇头:“不!还有一点。”

“还有什么原因?”

“郑海曾告诉我一句谶(chèn)言:仁者无敌。”

“殿下,这辅国公的话,您怎么这般笃信?”太子妃扭头看向朱高炽,有些疑惑。

朱高炽一脸坚定:“爱妃,连袁珙父子都对郑海深信不疑,我相信他们的眼光。”

“殿下,要是辅国公在,那就好了。”

朱高炽点头,又问:“爱妃,有没有小姨娘的消息?”

“前些日子派人出宫找过,那尼姑庵说,小姨娘没有回尼姑庵。臣妾估计,她应该还在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