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第一航海家 > 第475章 丘福老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伐鞑靼,这可是大事!

能够率军北伐的将军并不多,能令朱棣放心的人选更少。

纪纲心里有数,但他不会说出来。

说出来,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僭越,不仅无功,反而有过。

所有的皇帝都一样,都不希望自己心中的想法被别人看透。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早就明白了这一点。

皇帝不喜欢蠢材,但皇帝同样不喜欢太聪明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样,而朱棣同样如此。

朱棣沉默了,静静地思考着领兵北伐的将领人选。

殿中,寂静无声。

微微低着头,眼神内敛,纪纲也在思考朱棣可能挑选北伐鞑靼的人选。

“追随陛下靖难的那些功臣,都有可能是人选,但能领军北伐的又有几个?

“道衍善谋,但不懂将兵;

“成国公朱能是一猛将,可惜南征安南时病殁了;

“新封的英国公张辅,倒是不错的人选,但他南下交趾平叛去了。

“辅国公郑海刚从西洋回来,陛下倒是常夸他兼具谋略与胆识,可陛下能放心将兵权交给他吗?

“一个敢跟皇帝抢女人的国公,陛下,能不防着他吗?”

想到这,纪纲嘴角轻轻一抽,闪过一抹冷笑。

他微微抬起头,瞥了一眼朱棣的背影,眼神中有一股桀骜。

“陛下阻止郑海与徐家的联姻,不就是防止郑海掌握兵权、权倾朝野吗?

“以我对陛下的了解,陛下不可能用郑海!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淇国公了……”

再次望向朱棣的背影,纪纲发现朱棣的身体动了,连忙微微低下头。

朱棣转过身,看向跪伏在地的一众太监,吩咐道:“给朕传太子太师、淇国公。”

纪纲眼神一亮,朱棣的选择果然与他猜测的一样。

淇国公丘福,原为燕山中护卫千户,是朱棣手下的主要燕军将领。

丘福与张玉、朱能等人一样,是燕王府的旧人,是靖难的主要功臣之一。

朱棣称帝后,论功行赏,丘福位居功臣之首,被封为淇国公。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棣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加封丘福为太子太师。

在立太子一事上,丘福支持次子朱高煦,别人或许不知道,但纪纲一清二楚。

立朱高炽为太子后,朱棣进而加封丘福为太子太师,足见朱棣对丘福的信任。

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又给丘福加了一千石的年俸,命丘福与蹇义、金忠等人一同辅导皇长孙朱瞻基。

此次,北上北京,朱棣带着皇长孙朱瞻基,淇国公也跟着。

大约半个时辰后,太监领着淇国公丘福走进殿中。

丘福身穿戎装,身上的甲胄哗哗作响,步伐坚定而有力。

走到朱棣面前,双手抱拳行礼,他精神抖擞,声如洪钟:

“陛下,叫微臣前来,可是为了对付鞑靼?”

打量着身材魁梧的丘福,朱棣忽然觉得丘福老了。

曾经,丘福的勇猛不输朱能,但如今他已经六十七岁,两鬓与胡须都已经花白,额头上的皱纹已经犹如刀刻,满脸的沧桑。

不过,朱棣见丘福精神壮硕,一身戎装,很满意。

又听到丘福洪亮的声音,他对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依旧满怀信心。

北征鞑靼,他需要的不是丘福的勇猛,而是需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为大军压阵。

在朱棣看来,丘福年龄大了未必是坏事,反而更沉稳。只要再安排几位得力的副将,那丘福统领大军北伐是个不错的方案。

朱棣冲着丘福点头:“鞑靼杀害我大明使者,朕,要你率军讨伐,你可愿意?”

“臣定不负陛下嘱托!”丘福掷地有声。

“嗯,朕命你征虏大将军,统领十万大军,征讨鞑靼。”

丘福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铿锵有力地回复道:“臣领命!”

“还有,朕令武城侯、同安侯做你的副将,靖安侯、安平侯做你的参将。征讨途中,你多听听他们的几位的意见,不可莽撞行事,你可明白?”

丘福微微一愣,大声道:“臣明白!”

朱棣很满意,令纪纲送淇国公出府。

领着淇国公丘福向府外走去,纪纲客客气气道:“淇国公,请!”

燕王府还是以前的样子,丘福是燕王府的旧人,对王府自然了如指掌,并不需要纪纲指引。

不过,有这么一个人在前面开路,他很享受这种位高权重的感觉。

纪纲可是锦衣卫指挥使,皇帝身边的红人。

能令纪纲引路,那他丘福的权位仅次于皇帝,这令他心情更为愉快。

“纪纲,当初你为陛下牵马,如今却成了锦衣卫指挥使,真是厉害!”

听到丘福的话,走在前面的纪纲一个趔趄,差点被脚下不平坦的砖石绊倒了。

丘福见纪纲如此,冷哼道:“纪纲,老夫夸了你一句,你没必要这么激动吧!”

纪纲的脸色瞬间一僵,眼神中闪过一抹厉色,随即,又露出和善的笑容。

“呵呵,纪纲不禁夸,国公抬爱,纪纲自然激动。”

“哈哈,纪纲,你很不错,难怪陛下如此赏识你!”丘福憨憨一笑。

纪纲咬着牙,扭头看向前方,目光冰冷。

他再次回头,脸上已经堆满了笑容,对丘福笑盈盈道:“国公,您这次北伐鞑靼,担子可不轻啊!”

“陛下所托,本国公定不负厚望。”

“国公,我听说,郑海已经从西洋回朝,他可比你轻松多了……”

“纪纲,你是何意?”

丘福突然停下脚步,双目如虎,瞪着纪纲。

“国公,你可知陛下为何让你出征鞑靼?”

丘福自信道:“论打仗,朝中老夫经验最多,征讨鞑靼,老夫自然是第一人选。”

纪纲摇摇头。

“怎么?你不同意?!”

“国公误会,”纪纲陪着笑脸道,论打仗经验,国公的经验自然最丰富,不过……”

“不过什么?”

“国公要知道,朝中的几位国公,除了您,还有辅国公,对了,还有新封的英国公。”

“哼!”

淇国公丘福冷哼一声,把脸一横:“他们岂能跟老夫相提并论!想当年,那郑海跟你差不多,也就是燕王府的一个侍卫!他能封为国公,那还不是因为道衍……”

“国公说的是!”纪纲皮笑肉不笑地附和着。

“还有,张辅那小子,要不是他爹战死沙场,他怎么可能封新城侯!”

“国公说的没错!”纪纲应和一句,又道,“可他们这两年风生水起,名声可胜过国公您。”

丘福老脸一冷,沉默不语。

见丘福沉默,纪纲继续说道:“张辅能封侯,自然与战死的荣国公有关。可他能封英国公,那是在安南实打实地打出来的!”

丘福阴着脸,不说话,眉头微微皱起来。

“张辅封国公,我等无话可说,”纪纲扫了丘福一眼,“可那郑海依靠其师父道衍和尚封了国公,如今又凭借他那太监义兄下西洋,可谓名利双收,声威已盖过国公……”

“郑海,本国公最瞧不起的人,就是他!”丘福一脸不爽,甩了甩衣袖,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望着丘福离开的背影,纪纲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目光变得冰冷。

“淇国公,你当自己是廉颇?廉颇老矣,你可自知?”

纪纲阴阴一笑,望向南边的天空。

“郑海,你等着吧!我先拿丘福练练手,下一个倒下的国公,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