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第一航海家 > 第284章 盛名之下,岂是庸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4章 盛名之下,岂是庸才?

从长芦渡河,顺着河流南下,路过景州,十一月初四抵达德州城下。

朱棣派人向盛庸邀战,盛庸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燕军只好从德州城下掠过,朱棣故意率领十几名骑兵在燕军后军殿后。

盛庸得知后,派千户苏瓛率领一百多名骑兵袭击朱棣。结果,朱棣设伏生擒了千户苏瓛,全歼百余名骑兵。

燕军进驻临清,朱棣召开作战会议,对众将领道:“盛庸大军驻守在德州,坚守城池不出城迎战,仰仗的是运河的粮食补给。如果我们抄了他的粮道,他没了粮食,必定出城解决粮草的问题。到时候,我们掉头攻击他,定能打败他。”

张玉道:“此计甚好!引蛇出洞,再寻机歼灭之。”

燕军诸将对朱棣的计策都表示赞同,纷纷附和。

济南一战,燕军众将轮番进攻济南城,却没能打败盛庸与铁铉驻守的济南城。

这一次,盛庸驻守德州,燕军众将领没人敢说强攻德州,他们知道盛庸守城必定牢不可破,不好啃。

而朱棣这招劫粮道,引蛇出洞,既可以避开燕军不擅长的城市攻坚战,又可以引出敌军进行野战。众人对这个计策自然很认可。

燕军大帐内,众人的看法出奇的一致。

作为主帅,朱棣是很开明的。他擅长听取手下的不同看法,分析利弊,从诸将的不同意见中吸取合理的意见,完善他的作战方针。

这一次,朱棣竟没有听到反对或者其他的不同看法,有些不习惯。

扫了一眼诸将,眼睛落在沉默不语的郑海身上:“郑海,你有什么看法?”

郑海抬头看了一眼朱棣,抱拳道:“臣以为,盛庸未必没有准备,德州城内一定囤积了足够多的粮草。这引蛇出洞,未必能都奏效……”

“奏效与否,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殿下,俺愿率兵,抄盛庸龟孙子的粮道!”谭渊打断郑海的话,直接向朱棣请缨。

“末将赞同谭将军的看法,能否引盛庸出城,一试便知。”丘福上前,扭头看向郑海,讥笑道:“郑海,莫非你之前在济南,受了盛庸什么恩惠,不想与盛庸为战,才有此番言论。”

郑海一阵无名火:“丘福,我与盛庸能有什么关系?!我是怕大家中了盛庸的计谋!”

“郑海,你怕盛庸,俺可不怕!劫粮道,交给俺,俺定将他的粮食烧得一干二净!”谭渊怼郑海,十分高兴。

“殿下,盛庸与铁铉不可小觑,之前他们能在济南……”

“好了,郑海!济南之战不必再提,这次抄粮道的事就交给谭渊吧!”朱棣没有让郑海把话说完。

济南之战的失败,朱棣心里也是有芥蒂的。

大战之前,他可不想影响己方的士气,因此对郑海再拿济南说事,他有些不乐意。

燕军诸将都想一雪前耻,他们也不愿意再提济南一战的失败。

郑海很无奈。

济南一战,铁铉用诈降,险些杀死了朱棣,后来又用太祖的神位挡住了燕军的大炮。铁铉的名声显赫,一战成名,气得朱棣牙根痒痒。

许多人都盯着铁铉,却忘了盛庸的功劳。其实,盛庸才是军事主官。

盛庸,盛庸,盛名之下,岂是庸才?

铁铉是个文官,只会筹谋,而打仗与守城,最根本的还是依靠盛庸。

盛庸是朝廷的平燕大将军,但燕军中少有人了解盛庸。

营帐中没有人能比郑海更了解盛庸了,但这个时候,没人愿意听郑海的分析。

在没有任何外来支援的情况下,盛庸与铁铉能够坚守济南长达三个月。

难道换到准备更充分的德州,盛庸就没有坚持三个月了吗?

郑海曾经被困济南三个多月,深知铁铉与盛庸的才能。

当时济南城中是如此艰苦,所有人饿得几乎快到了要易子而食的地步了,而盛庸与铁铉却未曾动摇,坚守的信念未曾放弃。

郑海明白,盛庸绝不是一个庸才,不可能因粮草短缺问题而改变既定作战方针。

然而,知道归知道,郑海的意见在燕军中得不到重视,他也没有办法。

燕军进军馆陶,派轻骑兵袭击大名,焚烧了盛庸的运粮船。

为逼迫盛庸出城迎战,实施朱棣的实现阻截运河北运粮食的作战计划,燕军沿着运河南下,从馆陶渡河,先后转战冠县、莘县、东阿、东平、汶上,一路破坏运河沿线的城镇与运河粮草转运点。

十二月的一天,朱棣派游骑兵在济宁侦察,捉到盛庸运粮的两名百户,得知盛庸已经移防东昌。

得知盛庸的先锋孙霖率领五千人马在滑口驻防,朱棣派都指挥朱蓉、刘江与内侍太监狗儿三人率领三千精骑兵夜袭滑口。

此战,燕军杀敌几千人,缴获战马三千匹,生擒南军的都指挥唐礼等四名高级将领,但敌军首领孙霖没捉到。

盛庸离开德州,进驻东昌,朱棣等人大喜过望,以为盛庸中计,随即率军赶往东昌。

大战之前,朱棣照例举行战前军事会议。

他对诸将说道:“盛庸因为缺少粮草被迫离开德州,如今他们驻扎在东昌没有任何的粮草储备。这一战,他们一定会死战到底,我们必须用计打败他们。”

朱能提议道:“殿下,既然他们没有粮草,我们不如将他们困住,先耗一耗他们。”

丘福摇摇头:“盛庸虽然暂缺粮草,但若我们只困住他们,朝廷会派人来援,到时候,只怕我们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张玉问朱棣:“殿下可有良策?”

朱棣眯着小眼,嘴角上翘,得意道:“知我者,世美也。本王确实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诸将一起看向朱棣,眼中充满了期待。

“郑海曾跟本王讲过一个游击之法,”朱棣忽然有些为难,看向郑海,“郑海,你之前说的那个游击之战,叫什么什么鸟战来着?”

郑海苦笑道:“禀殿下,那个游击战战术叫麻雀战。”

“哦,对!麻雀战!”朱棣哈哈一笑。

诸将一脸疑惑。

朱棣解释道:“这个战术用在这里正好合适。盛庸欲速战,我军则不战;敌军不想战,我军则扰之。”

朱棣吩咐道:“这次作战,我率领精骑兵绕道敌后,寻找到敌人的弱点,进行攻击,你们等到敌军匆忙调动时,鼓噪而进,我们前后夹击敌人,必定可以打败他们。如果本王找不到敌人的弱点,本王会快速穿插敌营震慑他们……”

就在朱棣召开作战部署会议时,对面盛庸的军营里,盛庸也在做作战部署。

盛庸背靠东昌城,在城下摆下战阵,准备迎击燕军。

铁铉已经升官,当了山东的布政使,相当于山东省的省长。

听说盛庸准备在东昌与朱棣展开决战,铁铉前来助阵,充当盛庸的参军。

铁铉道:“大将军,燕贼连番获胜,士气不小啊!你可有制敌致胜的把握?”

盛庸狡黠一笑,反问道:“铁大人,你说他们连番取胜,是何原因?”

铁铉双眼微微睁大,有些惊讶道:“莫非,莫非,将军你是故意的!”

“呵呵,铁大人果真厉害!”盛庸笑着道,“这只不过是我钓鱼的饵,既然他们上钩了,那自然有来无回。”

“将军,所图甚大”铁铉摸着胡须,点点头,接着又问道,“不知将军将如何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

盛庸一脸自信:“擒贼先擒王!我们先来一计请君入瓮,再围住朱棣。没了朱棣这个主帅的指挥,燕军士气必定受挫,其军阵必乱。我军则可徐徐图之。”

铁铉点点头:“大将军出手不凡,我还听说,将军暗中联系了副将军。”

“哈哈哈!这都瞒不过铁大人,大人好手段!”

“哈哈哈,是将军好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