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茶也喝过了,戚老继续之前的话题。

他认为,那幅《兰亭集序》不是明摹本版的。

“那戚老您认为,应该是什么朝代的?”柳如烟问道,顺势将那件作品拿出来,在一张干净、干燥的桌子上摊开。

戚老不太敢肯定,只是说道:“要慎重鉴定过才知道,但我老头子几乎可以肯定,不是明代董其昌的。”

他曾经深入研究过董其昌的书法作品。

不可否认,董其昌是书法大家,书法也并非一个固定的模式,也会写点其他风格的作品。但不管怎么变,始终都还是会有他独特风格的痕迹。

那种痕迹,可能对很多人来说看不出来,但戚老是能看出来的。

因此,他才那么肯定,这绝对不是明代董其昌的临摹作。

随后,戚老开始心无旁骛地鉴定起来。

他鉴定非常仔细,几乎是趴在作品上,一帧一帧地检查,时不时还停下来思考,时间用得也比较长,跟楚健完全是两种鉴定风格。

一开始,沈世杰他们还能陪同。

但很快,李源等人坚持不下去,开始掏出手机,玩手机了。

讲真,是有点无聊。

差不多是过了半个小时,戚老才停下他的鉴定工作,但还没完,他又跑去翻阅了一些古籍等资料。

“这么麻烦的吗?”李源忍不住低声问道。

周素其实也有这样的疑问,她看楚健都是很快鉴定的,最长不会超过十分钟。跟戚老比起来,实在是快太多了。

沈世杰没好气地说道:“这才是正常的鉴定,有些文物鉴定,甚至是一个团队,花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确认,哪有那么容易的?”

像楚哥那样的,是很特殊的存在,不要拿他当成标准呀!

等戚老真正停下来,沈世杰才问:“戚老,您老人家怎么看?”

戚老却没有马上给出他的答案,而是看向楚健:“小楚,你觉得呢?”

谁都能看出,这是有意想要看看楚健有几分能耐呀!

楚健也不藏拙,毕竟他是木棉花拍卖公司的首席鉴定师、鉴定顾问,代表着木棉花的脸面,不能太低调。

要让人家看到他的实力,木棉花拍卖行的实力。

“应该是宋代黄庭坚的摹本。”楚健开口道。

“黄庭坚?好像是宋代的诗人吧?”李源记得好像是这样,对黄庭坚的印象,就是诗人,不知道他还是书法家。

楚健点头:“宋代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对宋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作思路有迹可循,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

提到他,就不得不提宋代的超级文豪——苏轼了。

在当时,两人有着“苏黄”之称。

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被用来攻击苏轼的诗文里,便有苏轼与黄庭坚的唱和之作,当时情况尚未明朗,挺苏的有,倒苏的也不少,还有急于撇清关系的。

然而,官微言轻的黄庭坚,无法为苏轼做些什么而自己也要接受别人的审问,两人当时还未曾相见,他完全可以说“我跟苏轼不是同党”免罪。

可他偏要说:苏子瞻是最了不起的文人,苏子瞻是忠君爱国的。

因此,黄庭坚受到“罚金”的处分。

后来苏轼和黄庭坚这对相知相慕、朝思暮想、心神两契的诗星至友,终于聚在一起了。

苏黄在京供职相处三年有余,政暇雅集,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大畅平生师友之情。

据今传苏、黄诗注不完全统计,其间唱和几达百篇之多,全都情调高雅,意味隽永,情趣相似,且主题意外地集中、统一,几乎全是围绕友谊和林泉志趣。

黄庭坚的诗以杜甫为宗,提倡诗要有“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之髓 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

“相比他的诗词,黄庭坚的书法更牛。”沈世杰是懂行的。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

他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很牛?他的书法作品拍出过很高的价格吗?”李源问道。

“《砥柱铭》,拍出四亿多,算高吗?”

李源:“……”

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卧槽!

别总是用亿做单位好吗?

太吓人了。

《砥柱铭》是一幅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六百多字。

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

“还有他的《草书释典卷》在小日子那边拍出三亿人民币的天价,创小日子境内艺术品拍卖成交额最高记录。”沈世杰补充。

李源彻底无话可说。

难怪沈哥会说黄庭坚的书法牛了。

人家有数字支撑的。

这谁听了不迷糊呀?

“这作品里面,还能看到苏轼的运笔风格,跟黄庭坚也能对上。”戚老说道。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

从黄庭坚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

实际上,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

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

周素问道:“那这件墨宝,值多少钱?”

“我可以出八千万人民币。”戚老笑道。

此话一出,李源头皮继续发麻。

柳如烟和周素则是笑而不语,没有回应。她们知道,这件墨宝的真正价值很可能是在亿元以上的。

哪能就这么出手?

放在他们木棉花的拍卖会上拍卖不好吗?

只是这么一来,他们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捡漏的事就瞒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