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五百五十八章 朱棣的背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百五十八章 朱棣的背刺

沐晟已经观察了多日,不敢冒然攻打。

“我军虽然有攻城器具云梯、仙人洞,火炮等,但多邦城墙厚坚固,宜用计取。”

张辅盯着舆图,白日也看过对方的布置,诚如沐晟所言。

而大明的水师又无法进来。

“我率军攻打多邦城西南部,你率军攻东南部。”

张辅拿定了主意。

过了两日,为了迷惑敌军,明军在沙滩上列军,布置完后,张辅又派一支疑兵前往拟定攻击点一里之外的地方做攻击态势,吸引安南守军的注意力。

十二日四鼓时分,张辅遣都督黄中等率军携攻城器械,悄悄越江过数重壕沟陷阱,顺利潜至城下,因为大炮太重,只能以云梯附城。

此时。

都指挥蔡福率部先登,用刀乱砍,引起守军一阵惊呼。

攻上城的明军燃起夜明光火药,吹响铜角,城上顿时火光齐明、角声大作,明军军心大振,争先恐后蚁附而上。

安南守军早就士气低落,见明军登上了城墙,虽然只有少量的敌人,却慌了阵脚,各自发出数枚铳箭后,便崩溃跳城逃跑。

明军轻易的占领了城墙。

退入城中的安南军,在天长军将阮宗杜等人的指挥下,重整防御,并拿出杀手锏——象兵。

大象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可以称之为古代的坦克,极具威慑力,令人望而生畏,冲锋陷阵时杀伤力更是惊人,在东南亚地区的战争中有着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象兵,也是安南军最厉害的部队。

只是象兵挡不住自生火铳。

明军早有了准备,密集射击下,象兵受了惊吓,再加上被鸟铳打伤,竟然往来路奔驰,将安南军冲击的不成阵势。

此时。

新军带着大炮来了,安南防线最大最核心的重城,一日被拿下。

自伞圆山沿富良江南岸而下,一路纵火毁焚木栅,呈摧枯拉朽之势。

十四日,明军捣东都,安南守军弃甲而逃,明军占领东都。

张辅在城东南驻军,出榜吊民伐罪,安南吏民欢声动地,尤其是先前被强迫守卫江栅的百姓如羊脱虎口,降附者日以万计。

每日有上万安南军民归附,虽然成果喜人,可为明军的后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至此。

南岸近半数国土落入明军之手,各地高举大明旗帜,主动送来了粮食和物资。

十月十九日。

黎元澄大败。

明军俘获安南军五万七千余人,二十一日顺利收复安南前都城升龙。

十月二十八日。

朱棣抵达安南,获得了安南各地华族官员和乡绅的迎接。

朱棣来到了升龙。

在升龙城的王宫,召见了诸人。

“黎贼父子的乱政,导致安南百姓民不聊生,我大明有拯救于安南百姓于水火的责任。”

“所有的无粮百姓,可以获得明军的救助,地方上的乡老,理应伸出援手,不让安南百姓因为战事而饿死人。”

“更有各地的官员,当谨守自身,尽快恢复各地的生产秩序,保障安南的稳定。”

朱棣的讲话,其中隐藏的信息,让安南各地的官员和乡绅们大喜过望。

一夜之间。

安南北部地区恢复了秩序,百姓们各回原籍,由当地官府组织田地生产。

而没有存粮的百姓,则被明军吸收为民夫,每日由明军供应粮食。

安南的大户们利益得到了保障,官员们有了保障,百姓们也有了保障,皆大欢喜。

能量守恒定律。

总有一方遭受损失。

唯独大明。

每日耗费的物资和粮食可谓是天文物资,靠着海运,运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货船。

经过半个月的磨合。

安南北方已经稳定,而安南的南方,彻底的混乱了起来。

十一月十七日。

张辅带领明军进入奉化府,没有遇到战事,各地州府县城早已打开城门奉上归表。

遇到的安南军纷纷归顺,明军不费吹灰之力,收复了整个奉化府。

十一月十五日。

大明水师抵达顺化府,顺化府府城主动归顺,大明的水师士兵们,有些茫然。

他们的目的是袭扰,并没有在陆地上打仗的准备。

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只是经过府城而已,而府城竟然向他们主动打开城门,奉上归表归附了。

水兵只能无奈进城,总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吧,开始了驻守,等待安南军来攻打。

最后等来的不是安南军,而是思荣县、利逢县等数十县的归附。

然后他们一路收复,进入了新平府,乃至最后进入了义安州以南,义安州的北部是演州府,演州府北部就是黎氏父子的大本营清化府。

演州府的官员和乡绅们不敢明着归附,反私下纷纷送上书信,暗中联络明军。

打来打去,结果是大明的水军士兵战果最惊人。

不到数千的水师,收复了安南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整整三个省府,并获得安南军主动归顺的三万余人。

谁都知道黎氏父子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

北边的朱棣得到了水师的捷报,不好意思的看向张辅、沐晟等人,果然两人一脸的震惊。

水师这么做,摘桃子摘得如此大动静,一下子成为了安南之战最出彩的军队。

张辅和沐晟情不自禁看向了对方,都感受到了对方的不爽。

受到了刺激。

明军嗷嗷叫的冲向清化府。

此时。

北方是明军,南方也是明军,东面是大海,同样是明军的天下,能跑的只有西边。

可西边的老挝,与安南敌对,同样是大明任命的土官,如今是老挝宣慰司,属于明朝的国土。

简而言之,黎氏父子没地方跑了。

当明军抵达爱州时,清化府城发动了政变。

安南定。

洪武三十三年,十二月初九。

莫邃等人率一千二百名府县耆老,拜见朱棣。

朱棣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莫邃领头禀称:“陈氏子孙已被黎氏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古中国之地,请复古郡县。”

朱棣为难的同意了。

十二月十一日。

朱棣昭告安南,设立三司以及郡县,同时重复告知安南士民,申述用兵安南始末,宣布将宽厚善政,抚慰安南。

同时任命交趾三司官员。

以都督佥事吕毅为都指挥使,黄中为副,以尚书黄福兼掌布政、按察二司。

前工部侍郎张显宗、福建布政司左参政王平为左右布政使,前河南布政司左参政刘本、右参政刘昱为左右参政,前江西按察司周观政、安南归附人裴伯耆为左右参议。

前河南按察使阮友彰、按察副使杨直为按察副使,前太平府知府刘有年为按察佥事。

同一日,复诏定交趾所辖府州县,设十五府,分辖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

安南在独立四百六十余年后,复被纳入中国版图,成为行省之一。

朱棣玩了一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当初和长子达成的计划,被朱棣全盘否定了,并没有在安南施行两制,而是直接纳入了统治。

收复安南的消息传回京城后,整个大明沸腾了。

人人都在欢庆。

乃至社会报刊登了许多的贺文。

“洪武皇帝驾临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今日我明军将士齐聚一堂,肩负统一大明之重任。”

“仰仗圣上洪恩,遵从军令,我等定当竭尽全力,扬我国威,共创不朽之功!”

……

“自洪武皇帝登基以来,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然外敌未靖,边境不安。开疆拓土,统一大明,实乃当务之急。”

“为了维护大明安全,彰显天朝上国之雄威,我明军将士远征,收复故土,光耀我华夏文明。”

“哈哈哈。”

朱元璋被如此直白的马屁哄得开怀大笑,老脸仿佛染了花。

他就喜欢听大白话,不喜欢看官员们文绉绉的奏疏,屡次告诫过官员们。

“你看看,报纸上说的多好听。”

朱元璋把报纸递给朱高炽,朱高炽无奈的接过来。

他真的没有想到,朱棣会跟他玩这一出。

“事已至此,何必伤恼,而且还是安南乡绅们主动请求的,又不是你爹自己强行推动。”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朱高炽恍然大悟。

“皇爷爷,这是你和父王早就商量好了吧?”

朱元璋连忙摇头。

“咱可不是小人,咱什么都不知道。”

朱高炽无语。

朱元璋的脸上,已经满是得意了。

“那上千名乡老的联名诉求,谁也不是傻子,瞒不过安南本地的乡绅们,这是父王安排推动的。”

朱高炽指了指朱棣的书信。

“皇爷爷看看,都是我大明的官员,而我大明生产力高,文风昌盛,请问安南的乡绅们,长期利益受损,如何会与大明保持一致?”

“那就再加个榜吗,搞个新榜,多招收一些安南的读书人当官,不就解决了。”

与时俱进的朱元璋,让朱高炽有些不适应。

大明的读书人能满意?

那大明收复了安南,对他们岂不是不但没有好处,反而需要分出去利润,并且是长期的。

大明付出了无数的物资,还要让出巨大的政治利益。

恐怕长期下来,会让大明失去开拓的主动性。

事已至此。

朱高炽沉吟起来,如何解决这个现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