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点了点头,沉吟道:“昨日蓝玉被打了军杖之后,就有人来告诉孤。”
“但孤认为,老师打得好。”
朱青诧异道:“为何?”
朱标苦笑摇头,有些无奈的道:“父皇曾对孤说过,蓝玉此人凶悍无比,打仗打架都是拼命到死的那种人,这种人是军中猛士,但却不是辅政之才。”
“仅是父皇案头上蓝玉的一些跋扈之举,就足足累计了十数张纸!去岁,蓝玉随军入元大都之后,强掳一位王妃淫掠致死,在军中,更是多次聚众斗殴,致使一些士卒受伤。”
“他虽有功在身,可无视军纪之事也是事实,不惩治一番,将来恐生祸端。”
不得不说老朱的看人本事还是没的说的,对于蓝玉这个人更是可以做到一眼看穿。蓝玉确实是个猛将无疑,但其自身过于跋扈,无视规矩,这种人即便有才,也不讨喜。
老朱对蓝玉的提防是一直存在的,因为蓝玉是常氏的娘舅,常遇春的小舅子,这样的身份若是能够活到朱标登基,他将成为国舅。
到时候一个无视规矩的国舅爷若是权势滔天,朝廷上下怕是都会乱。
当然,从另一种角度出发,蓝玉若是掌权,那天下也没人能够动得了朱标一脉传下来的皇位,就像是朱棣和张玉那样,英国公世系维护朱棣一脉的皇位。
关键就要看……能不能降服这个蓝玉了。
“蓝将军倒确实是……心直口快。”朱青笑道。
朱标收敛几分笑容,肃容道:“在军中心直口快倒也罢了,可要是到了京师朝堂上,他怕是自身难保。且不说他或许会成为孤的舅父,就说他自己本身和常帅的关系,孤还是不希望他惹事的。”
说到这,朱标有些无奈道:“常帅一定不答应出兵吧?”
朱青愣了下,对于朱标这突然转变的话风,只能点头确认。
“是,常帅有所顾忌,不愿冒着风险出兵。”
朱标叹了口气:“孤猜到了。”
突然,朱青似乎明白了什么。
…
狗日的老常,在这等着我呢?
让自己来坐实他老常家的富贵?
…
朱青嘴角一抽:“所以……太子这是……”
朱标有些幽怨的看向朱青,问道:“老师,为何他们总是不顾儿女的感受呢?”
这个问题,让朱青有些猝不及防。
在这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定死的,一个人想要成亲成家,必须是有直系亲属上门求亲或者下聘礼,经过严格的流程才能定终身。这期间,儿女自身的观点并不重要。
其实也根本没有什么观点,大部分古代成亲都在十三四岁,哪来的什么观点。
十三四岁?
朱青龇牙,想到自己十三四岁在学校里给女同学写情书,还偷人家女孩子的笔记本拿回去闻……
咳咳……
这事不太光彩。
但说明一点,小孩子对于感情是朦胧且固执的,根本拿不出什么决定性的观点。所以便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只有自家大人才能做得了这个主。
…
看到朱青的脸色,朱标一下子开心了不少,笑道:“老师是着了常帅的道了?”
朱青苦着脸点了点头。
朱标哈哈一笑,开心的道:“老师算无遗策,怎么被常帅给算计了?来规劝孤给这场出兵背书,却没想到,常帅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孤定下这门婚事吧?”
朱青叹了口气。
常遇春跟他商量的是,只要朱青能够说服朱标,让朱标以太子之令发话,他就肯出兵北上,直取大同。
但朱青没想到,朱标就算是答应,也还有一个隐藏条件必须答应常遇春。
就是这门婚事。
婚事虽然定的是娃娃亲,但是朱标要是不答应,朱元璋也没法,大不了就是多补偿补偿常遇春。毕竟是最疼爱的崽子,装模作样的揍两顿就算了。
可要是朱标答应,那就是君子一言,常家将彻底坐稳朝局,到时候就算是他常遇春死在战场上,他也没有任何担忧。
当然,前提是……太子能够活到登基。
…
这个隐藏条件的难处在于,要是朱标真的不想成亲,那朱青的算盘就落空了,朱标不答应,常遇春也不会出兵。
而要是朱标答应,万一以后朱标婚后不幸福,怪的还是他朱青。
里外不是人啊。
现在就只能期待,朱标和常家大女能够幸福美满,朱标也能爱上常氏了。
“那太子……”
朱青抬头疑问。
朱标逐渐捻笑,声音严肃的沉吟道:“老师,真的能取大同……甚至是河套吗?”
“七成把握。”朱青道。
经过一晚上的思考,朱青想到了关于这一段历史的描述。
洪武元年十二月,占据太原的扩廓出雁门关,由保安州经居庸以攻北平,反扑大都。
大明这边在得知扩廓东出之后,立即命冯宗异、汤和、杨璟、傅友德、薛显等人带兵直取太原,而扩廓正在北边准备反扑大都的时候,得知老家遇敌,立马领着一万轻骑快马加鞭返回。
一番苦战之后扩廓占据太原城西,人困马乏之下不得不冒险下令休息,而大明这边兵强马壮,当即夜袭,果然让扩廓大败而归,只余下十八骑独出雁门。
且不管扩廓要的到底是高丽还是大都,因为两个地方他都没办法轻易拿下。
北平驻扎了邓愈、康茂才、廖永忠等人,有近十万兵马,根本不可能失守。
而高丽……打就打吧,正好借机会敲诈一番。
朱青抬头看向朱标,道:“只要我军能够到达太原,那么陕西与山西,我大明必可取其一!甚至……两个地方,都能归我大明。”
朱标脸色一震,而后咬牙道:“那就打!”
几乎是不假思索的,朱标拍桌道:“孤这就去跟常帅商议!”
哪个男儿没有一颗为国开疆拓土的心?
哪个男儿有没有一颗壮志如火的心?就算是太子,朱标也从未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得,比起功臣们,他对大明的贡献并不多。
父辈们打下来的江山,他不想就这么轻飘飘的坐上去。
常遇春最终还是答应了出兵,在他的上书送出去三天之后,常遇春带着兵马出动了,以最快的速度回去跟驻扎在北边的军队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