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24

    +
  • 恢复默认

【汉文帝刘恒通过打一派拉一派的做法,使朝堂相互平衡,并运用寒门子弟,这些人能为自己所用,从而加强自己的权力。

直到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汉文帝刘恒崩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6岁,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恒儿怎么只活了这么点岁数,想当年朕起义时便已经48岁了。怎么儿子就活不长呢?”

而此时远在代国的薄姬看到这里,心疼地抱着刘恒,嘱咐他要好好保护身体,千万不要再出现早逝的情况了。刘恒非常心疼他的母亲,自然满口答应下来。

虽然他们看着天幕的夸赞很开心,但是如今他们不知道长安究竟是何情况,不知道陛下和皇后会如何对他们。

汉朝刘恒时期

刘恒看着天幕说他46岁便会去世,其实并不感到奇怪,他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现在知道了自己准确的死亡时间,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处理朝堂的隐患,尽量为太子减轻负担。

而此时身为太子的刘启陡然听到他父皇死亡的消息,一下子没办法转换过来,连忙请求父皇注意身体,表示作为儿子的他应当侍奉左右。此时的臣子们也请求皇帝陛下注意身体。

刘恒对于太子的心意表示很满意,但是太子应多学习治国政策。

【刘恒去世后,当时32岁的刘启登基为帝,尊祖母皇太后薄姬为太皇太后,尊母亲皇后窦氏为皇太后。

而刘启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虽然汉文帝刘恒励精图治解决了大汉的部分问题,但是一代人干一代事。大汉依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各地的藩王也依然存在。

刘启登基后,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各诸侯国妄图上位。而刘启则采取了老师晁错的建议“攘外必先安内”,于是决定必须解决各诸侯国,而他解决诸侯国的方式也成为了后世最为诟病的地方。】

汉朝刘恒时期

刘恒“先解决内部问题确实是应该先做的一件事,启儿这是做了什么还被后人诟病。”

【主要是因为刘启因为七国之乱杀了自己的老师,最后还是要打一战,于是很多人便认为刘启是在太废了,使晁错枉死。

然而,晁错在当时除了被处死,还有别的办法吗?那就让我们回顾一下吧。

刘启刚登基的时候,其实他就一直在挑事,他一直都希望诸侯国忍不住想个办法解决他们。期间他的老师晁错也一直为刘启出谋划策,被封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当初晁错担任内史时就曾多次请求秘密谈论政事,刘启也总是听从,对他极度宠爱。

所以晁错的上位必然影响着功臣集团的利益,因为他和这群功臣的利益就不统一,所以这群人他们就不可能会留下晁错,但是他们也没有很好的理由能够完美地解决晁错,因为刘启他会护着晁错。

汉景帝刘启为了削藩绞尽脑汁,晁错为刘启上书《削藩策》,这也导致晁错被藩王记恨。所以削藩之事才开了头,便引起了七国之乱,他们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汉景帝刘启这个时候肯定也是想着保住他老师的,但是作为皇帝的刘启手上的钱粮不够,他要打赢这场仗还是得倚赖功臣集团。而这些功臣对晁错的感观可不好,他们也想要晁错死。

于是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上奏弹劾晁错,请求景帝处死晁错。其中中尉可是武职,掌管着长安的治安,这群功臣的想法显而易见,就是逼着景帝杀死晁错。那景帝也没有办法,他想要君臣集团出兵,就得听他们的要求诛杀晁错。

而且晁错打着“诛晁错,清君侧”这一旗号的叛乱行为就是师出无名,因为晁错已经死了,如果七国还继续出兵威胁,那么他们就是乱臣贼子,所以晁错必须死。】

汉朝刘恒时期

刘恒“七国之乱,竟是如此凶险吗?”

刘启“若是能用一人换太平,如何不能做?”

【所以,那些觉得汉景帝错杀晁错,即使晁错死了,七国之乱依然发生,从而批评汉景帝没脑子那就真的是冤枉他的。

此时汉景帝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为了平息七国之乱,他还给亲弟弟画大饼,跟他说,等我死了,皇位将会传给你,从而让他弟弟梁王刘武在七国之乱中拼尽全力。因为这不是为了他哥哥的皇位,这是为了他自己的皇位啊!他怎么能不尽心】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这小子可真会,还传位给弟弟。”

汉朝刘恒时期

刘启看了看他父皇,想说什么,不过刘恒立即对他说:“这一切都是为了皇权的稳固,无可厚非,太子不必忧心。”

【但同时他也防着这个弟弟,如果他的弟弟这次大胜,那这皇位怎么办,难不成还真给他。所以汉景帝不可能让刘武在此战中完全收割,所以当时梁王刘武派人求救时,刚开始景帝是没有派兵的。等到时机到了,才让周亚夫前往战场希望梁王与周亚夫这一功臣集团的人都能拿到军功,从而相互制衡。避免一方势力过大,自己控制不住。而汉景帝的这一波微操,也确实达到了他的预期。

所以当时周亚夫前往战场后,面对刘武的求救其实并没有立刻前往,那这种行为到底是周亚夫自己的决定,还是刘启有悄悄和他嘱咐过什么,那就没有人知道了。

等到七国之乱平定之后,为了避免窦太后等人再提及什么让位给刘武这些话,于是汉景帝刘启迅速的立了太子,他的长子刘荣。不过可惜的是,当初汉文帝刘恒为了地位稳固,立了刘启为太子,刘启顺利登上了皇位。而刘荣那就比较惨了,他就是他爹立下的靶子,他爹可不想把皇位传给他。

所以,在立刘荣为太子的同一天,刘启还立了年仅4岁的刘彻为胶东王。而我们知道古代立太子当天是不可以立其他的儿子为王的,并且立太子时非常庄重,而对于刘荣来说,他这两样都没有。所以当初立刘荣为太子,纯纯就是挡枪来的。

不过汉景帝干这事能让其他人都明白吗?肯定不能,于是他给刘荣选的老师是他的亲信窦婴,用以迷惑其他人。

所以刘彻其实从小就受他爹喜爱,什么完全靠刘嫖上位,就过于夸张了。不可否认,刘嫖长公主在其中起到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主要还是刘启他自己有这个心思,不然以刘启的为人,他能听你的。】

汉朝刘启时期

刘启“这话倒是说对了,朕属意的确实是彻儿。”

刘嫖“什么鬼,本宫确实帮助了王夫人,她与本宫结尾亲家,本宫帮忙让他们能更入陛下的眼。但若说陛下完全听本宫的,本宫还能左右太子的废了,就太瞧不起本宫弟弟了吧。”

窦婴“就我倒霉。”

【关于咱们倒霉的太子刘荣将会有一个单独的系列,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回归主题。由于袁盎劝窦太后这种皇位传给弟弟的事情不符合实际,并成功说服了窦太后,于是一直待在长安的梁王刘武只能回到封地。并且刘武从此恨上了袁盎,时不时就给他来个刺杀。】

汉朝刘恒时期

刘恒“杀京官,亏他想得出来,这不是落人话柄吗?”

【咱就说,这么光明正大地搞刺杀,真就不怕被人发现呗。不过很明显,刘武干的好事被发现了。刘武知道害怕了,于是求到了姐姐刘嫖那里,最终刘嫖带着刘武负荆请罪。景帝当然表示原谅他了,毕竟他妈还活着呢?他妈对他弟弟那是疼爱有加,他总不能这个时候把他弟弟弄死吧。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不过景帝也拒绝了刘武在留在长安,让他回到封地。但是刘武回封地不到半年,便暴病而亡。于是梁国的土地被分成了五份。

至于刘武的死与汉景帝刘启有没有关系,那就看自己怎么想了,反正老太太觉得就是景帝杀了自己的儿子。】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都威胁到自己了,哪有那么多的感情。”

汉朝刘恒时期

刘恒倒是不觉得有什么,这都是帝王的手段而已,即使刘武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越过他当皇帝的哥哥。而且皇后是怎么回事,居然还想兄终弟及,做梦呢?“兄终弟及这种事想都不要想,真会告知皇后,让她死了这条心。至于武儿,朕会告诉他,他该做什么。”

刘启:“父皇,儿臣断然不会杀死自己的亲弟弟,这天幕也只是猜测,儿臣会与武儿和母后好好聊聊。”

刘恒:\\\"好。\\\"

【解决七国之乱大大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使得各诸侯国再也没有实力来对抗中央,但也并没有完全地解决,那这又是下一代的事了。

诸侯国战败之后,汉景帝收回了他们的官吏任免权,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及有关租税。

同时匈奴屡屡侵犯边关,但由于现在国家要努力存钱,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不能干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所以还是以防御为主,并且防御得非常成功,比如李广、程不识和郅都等将领都打退过匈奴。

同时景帝还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导致养马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属于官府的马匹甚至发展到了40万匹。

景帝时期依然流行黄老之学,以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为主,但也存在着其他学派,甚至有很多重臣都是学的儒家。不过其地位依然无法与黄老之学相比。

同时汉景帝也非常注重民生,减免百姓的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并且还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缩短服徭役的时间。给百姓封爵,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功臣集团的地位,但也给了百姓更加心向大汉。

文、景两帝对于西汉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的政策下,百姓安居乐业,或许很苦,但是对比着秦末年间,对比着年年战乱的生活,这已经很好了。所以百姓们希望大汉延续下去,他们是大汉的子民。

通过文景两代的累积,国家的钱数不胜数,甚至连串钱的带子都断了,足可见国家之富。看看对于汉景帝的评价,“景帝嗣服虽不如文,而此数事所以厚民元气、养国命脉者,则能遵守无所变乱,是以相继四十年,海内富庶,风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独称文景欤。”“景帝明德,继文之则,肃清王室,克灭七国,省役薄赋,百姓殷昌,风移俗易,齐美成康。”这两位帝王,真的就是仁君的典范。】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有如此后代,朕也无所求了。”

汉朝刘恒时期

刘恒“朕与太子终是不负所托。坐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能有太多的情感。”

汉朝刘启时期

刘启“朕所行之事与天下有利,便是正确之事。”

【不过这两位帝王也都死得比较早,前面咱们提到了汉文帝刘恒46岁驾崩。然而,汉景帝刘启也没活多少年,48岁就驾崩了。而他驾崩时,他的太子刘彻才只有16岁!他的母亲窦太后也活得好好的。】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朕怎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16岁确实太小了,这样压不住下面的臣子。”

汉朝刘恒时期

刘恒:“启儿,你也得好好照顾自己,这也确实太早了。”刘恒连去死两个字都说不出口,他们父子两确实死得太早了。但是他驾崩的时候,启儿已经32岁了,培养了这么多年,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名叫刘彻的孩子都还没到亲征的年纪,而且还有祖母压着,手上哪有什么权力,岂不是又要来一次吕后专政的情况。

刘恒想到这,又连连提醒刘启照顾身体,断不可再次出现16岁登基的情况。

刘启自然也想到了这点,向父皇表示肯定会照顾好自己,希望父皇也照顾好自己,他们一定要活久一点。

他知道这个孩子可能干的还不错,毕竟天幕当初说的时候说了连着出了几代明君,而且还特地说了惠帝。所以他这个还是干得肯定也不差,但是年龄这么小,大权旁落。可能也需要殚精竭虑努力掌权,然后慢慢发展,不过已经很不错了,他也很满意了。

汉朝刘启时期

刘启“彻儿年龄太小,所以朕一直在为他铺平道路。16岁确实小,但也可以让他16岁加冠,得到亲政的权力。彻儿有能力,而且天幕已经说了汉朝连出明君,说明彻儿一定能够做好,朕也就放心了。”

而此时的刘彻突然听到他父皇48岁驾崩的消息,他一时无法接受,两眼看着景帝,好像都要哭出来了。景帝也看着他,叫他不要过于伤心,他身为太子,需要坚强,需要为大汉的江山社稷考虑,他将来做得好,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