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此看来,这些海外国度当真不容小觑,要不然一不小心着了他们的道可就糟糕了。

心念至此,在场的国公爷都面色严肃的朝着仁治皇帝躬身行礼道。

“陛下所忧,臣等所思所虑也。”

“陛下所言,老臣铭记于心,此番返回五军都督府衙门,老臣必将此消息通传整个衙门。”

吴国公听到自己的几位同僚都在应承着仁治皇帝这番话时,他的脑中却想的更多。

毕竟他手下的左军都督府可是负责驻防宁波市舶司的,他手下关于这些佛郎机人的情报更多。

也更能理解这些佛郎机人对大周的危害。

心中不由多想了一些的吴国公上前半步,躬身垂首而言。

“陛下,既然这些远洋之国对我等有所威胁,那我大周应当早作打算才是。”

吴国公此话一出,站在吴国公身边的这几位国公瞬间反应过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远洋之外的国度时常来他大周进行商贸活动,对他大周的地形,风土,治理,乃至是军队布防都已有了解。

可他们对于这些远洋之外国度的了解却只能算是所知甚少。

当其他几位国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吴国公还在继续说着自己的想法。

“如若不然,一旦这些远洋国度对我大周心存不轨之心,想要对我大周发动袭击,那就是有心算无心。”

“臣以为,我大周应当主动出击,组建船队,前往这远洋之外的国度进行探访,与之进行贸易往来。”

“若观察所得,这些远洋之外的国度真是一个制度健全的国家,我们还可与之建交。”

“远交近攻,古之良策也。”

“若是这些国度不愿与我大周建交,我大周也可借机窥探这些域外诸国地貌,风土人情,军事实力,留待后用。”

仁治皇帝听到吴国公的建议时,他的眉头微皱,与这些远洋之外的国度互通有来之事,他并非没想过。

只是如今工部所修建的船只多以战船为主,这种能够远洋的礼船只太少了。

若是真要进行远洋贸易,那如今大周国库内存有的普通船只规格似乎又有些不够,现造的话,又来不及。

吴国公瞧见仁治皇帝沉思不语,他自然也猜到了仁治皇帝心中所想,便赶忙继续开口道。

“陛下,臣之所想,乃是先开放双方的民间贸易。”

“为何这些远洋之外的国度要不惜一切横跨大海而来我大周经商?”

一旁其他几位国公凭借着自己与吴国公多年在一起的默契。

虽不知吴国公打什么主意,但也都猜测到吴国公此举是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的。

故而,宁国公几人都非常默契的从吴国公口中将话题接过。

“那自然是因为我大周茶叶、瓷器、丝绸等物深受这些红毛番贵族的追捧。”

吴国公闻言,他的脸上故意显露出一个自得的表情,语气兴奋的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由我大周商贩前往远洋之外,将我们的茶叶,瓷器,丝绸倾销海外,攫取海外之财,富我大周国库。”

仁治皇帝听到吴国公的这番话时,他的眉头皱的更紧,手指不断的敲击着面前的桌案。

他何尝不想开启大规模的海运,只是这才开启了两地市舶司而已,就已遭到朝中大多文臣反对。

若是要开启更大规模的商贸活动,那这些文臣岂不是要翻天了?

故而,仁治皇帝语气严肃的开口道。

“吴国公,朕能够开放沿海的市舶司与这些佛郎机人贸易,就已被这些文臣抨击了。”

“要知道,这海禁可是皇祖再三推行之策,朕此番所行,已是有违孝道了。”

“若非国库空虚,朕是万万不会如此。”

“如今你还想前往远洋之外的诸国进行贸易,那你让朕如何向皇祖交代?”

“更何况,若是这些商贩真从这些远洋之外的国度得之暴利,那民间岂不是要乱套了?”

在海禁时,这些沿海地区的豪绅就刚下海,若是放开限制,任由他们行事,那怕是沿海地区的豪绅都要有所行动了吧。

仁治皇帝丝毫不怀疑大周民间豪绅的行动力。

毕竟哪怕是斩首这般的重罪,只要是利益足够,那他们也敢铤而走险。

吴国公瞧见仁治皇帝反对自己的观点,他并不意外,随即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既然如此,老臣有一愚见,不吐不快。”

仁治皇帝瞧见吴国公这般姿态,他自然清楚吴国公的狐狸尾巴要露出来了。

“既然不能开放民间贸易,那不如就由我五军都督府派军乔装民间商贩,前往远洋之外的国度进行贸易。”

言至于此,其他几位国公心中暗赞。

真不愧是吴国公,这兵法用的就是好。

先表明这些远洋国度的危险性,再借陛下之口否决民间贸易,继而将贸易之权揽于五军都督府中。

只要这贸易权到了他们手上,那要交出去可就难了。

至于那些文人?

哼,平时无重要利益,他们懒得与他们计较,多退一步也无妨。

可要是这次还不识趣,那就别怪他们了。

“陛下,吴国公此言有理,未雨绸缪,方能使我大周至于不败之地!”

仁治皇帝闻言,他哪能不知道几位国公打什么主意,不过自己似乎也能顺水推舟一番。

不但可借此制衡朝中文武关系,还能从中为内帑补充些金银。

“几位卿家所言有理,此事便交由各位爱卿了。”

“只不过这远洋之外语言不通,恰巧赵爱卿通晓语言,且此去更有助于赵爱卿改良火器,便由赵爱卿同行如何?”

吴国公几人一听仁治皇帝这番安排,他们便知晓了仁治皇帝的意思,皆点头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