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伴,将这道消息送到内阁六部。”
“让在京的所有官员全都看一看。”
“朕继大位已经四十年了。各省的封疆大吏距离京师路途遥远,有些人这一走就是多年,朕甚是想念啊。”
崇祯幽幽开口。
如今的崇祯已经五十多岁了,已经快到达不惑之年了。岁月的痕迹在自己身上已经越来越重。
“皇爷您正值春秋鼎盛,必定万寿无疆啊!!”
作为潜邸时期就跟随崇祯的王承恩怎么会听不出皇帝话中的意思。
“哈哈哈,古往今来有哪一个帝王真的万寿无疆的,朕心中有数。”
“再给朕拟一道旨意,由锦衣卫缇骑八百里加急送往各省。”
“宣那些巡抚、督师大员们回京述职。”
“各地军政要务暂由副手接任。”
崇祯沉吟片刻后再次说道,…“还有各个藩属国,让他们派使臣一起入京!”
“遵旨,老奴这就去办。”
王承恩闻言便转身离开。
短短不到一刻钟,便有天大的事情发生。
要知道各省封疆大吏要员同一时间全部入京,这几乎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大明两京十三省,再加上交趾、东海省、东吴省、安西都护和辽东省。
下辖还有草原、朝鲜王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三个藩属国,
这些人加起来可是浩浩荡荡一大片人。
王承恩很快拟完圣旨带到内阁交由值班阁臣过目。
随后将世界各国同时对大明宣战的消息送到。
“这!这这这!!”
如此天大的消息,让平日里处变不惊的阁臣都为之惊慌。
“我这就派人去通知阁老和六部大臣!”
而王承恩拿到圣旨后也不敢停留片刻。
直奔锦衣卫指挥所。
“王公公!”
守门的锦衣卫见王承恩亲自到来不敢大意。
厂卫素来不和,面对内行厂的督主,司礼监头号人物,锦衣卫们的目光很是不善。
因为这些年来,内行厂四处出击。
锦衣卫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他们的大刑之下。
对此王承恩并不不在意。
不论是东西两厂还是锦衣卫,越恨他,说明他的差事办的越好。
“李若莲何在?”
王承恩不咸不淡的问道。
“指挥使大人正在公干,王公公有个贵干?”
一名锦衣卫指挥佥事站出来问道。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判断,王承恩来到卫所绝对没有好事。
“哼,好大的官威。”
“难道还要咱家请他不成?!”
王承恩说着从袖口之中抽出圣旨举在手中。
“有旨意!”
刚刚还面色不善的锦衣卫们立刻呼啦啦跪倒一片。
同时心中暗骂眼前的死太监,有圣旨不一开始就拿出来。
而这时屋内的李若莲也坐不住了,连忙来到院子中跪倒在地。
随后王承恩不紧不慢的将圣旨内容念出。
“指挥使大人,接旨吧。”太监总管王承恩亲自来到李若莲府邸传旨,脸上满是严肃之色。
李若莲赶忙跪地叩拜:“臣李若莲领旨谢恩!”
王承恩宣读圣旨后,看着眼前这位年轻有为的指挥使,语重心长地说道:“如今世界诸国狼烟四起,战火纷飞,陛下对此事甚是看重,希望指挥使大人能够尽心尽力,莫要误了皇爷的差事。否则……”
虽然没有明说,但其中意味十足。
李若莲自然明白这一点,他连忙点头应道:“卑职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若是完不成任务,甘愿受罚。”
王承恩微微颔首,表示满意。
他知道李若莲并非等闲之辈,这次的任务各省官员间隔最远的有数千里,但以李若莲能力应当不难完成。
只是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所以才多说了几句敲打之言。
待王承恩走后,李若莲站起身来,看了一眼众多锦衣卫便进入大厅之内。
不久后,
六名缇骑百户领命,率部从京师而出。
出了京师分别沿着官道向大明各省而去。
他们只有一个任务,将圣旨传达到各省大员手中,并安全护送回到京师。
次日,
整个京师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国对大明宣战的消息。
京师之中人声鼎沸。
六部大大小小的官员和京师百姓们纷纷痛骂西洋各国。
“呸!不要脸的东西,以前是赚着我们大明的银子,现在竟然还想直接攻打我们!”
“他们配吗?我朝陛下英武!名将如云,怕他们不成!”
“.....”,
“这...听说有三十几个国家组成联盟对我们宣战,实力不容小觑,我们能赢吗?”
“陛下已经是不惑之年了,大明虽然中兴,可是千万别重蹈天宝年间玄宗覆辙啊!”有人用着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着。
京师的大街小巷,无论是繁华热闹的闹市,还是僻静清幽的小巷,都弥漫着百姓们嘈杂的议论声。
这些声音中,有的充满了对西洋各国的轻蔑和不屑,认为他们不过是些跳梁小丑,根本不足为惧;而另一些人则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胜负忧心忡忡,担心大明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而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普通百姓之间,就连朝廷的百官之中,也出现了几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和立场。
其中,以那些功勋卓着、勇猛善战的勋贵武将们为首的一派,主张坚决抵抗外敌,甚至主动出击,展现大明的威严和实力。
与此相对的,则是以内阁大臣们为主导的求稳派,他们更倾向于采取保守策略,通过协商手段解决争端,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伤亡。
除此之外,还有一小撮胆小怯懦、毫无担当的官员,他们被称为求和派。这些人认为这一次西洋联军来势汹汹,大明想要胜很难。
他们主张向敌人妥协退让,不与诸国冲突。
这三种想法全都传到了崇祯耳中。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崇祯并未下令处置那些求和派。
毕竟就算是如今的大明盛世,阳光之下也免不了有黑暗的存在,这些人只是被崇祯记录在册,慢慢秋后算账而已。
就在京师群情激奋,百官联名上奏议事之时。
崇祯却选择了罢朝会。
至于何时复朝会,就连内阁也不知道。
不过想到昨日锦衣卫缇骑四出,和内阁拟定的圣旨,内阁大臣们也猜到了一二。
“都等着吧。”
孙传庭淡淡的说道,随后独自入宫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