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夏刑案官 > 第477章 渔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主要的、应该是这片也不会有什么海鱼过来。而海湾处,聚居的渔民才能更多些。那里,还能避避海风或者海啸之类的。

像这片……算了吧。

估计也正是因为这片少有人过来,所以,才被人选为了烧尸之地。

把尸体或者是活人杀害在这里,点上火,就算远远地有人看到,也不会觉得稀奇。

晚间,沙滩上,火堆不少。

家家户户都会点燃一个,用来做饭之类。

次日,天不亮,就要下海。

这就是渔民的生活,非常艰难和不易。

狄映感叹着,然后就地坐在沙滩上,打开包袱,拿起那些小碎骨、一块块地研究了起来。

骨头被烧得很酥脆了,就是像碳一样,内里的骨髓、血迹、其上的痕迹等等,都被烧得很难再发现什么。

只能通过骨质,可以基本确定:死者年龄要稍轻一些,也就是38岁左右。且在海边住的时间大概也就是三年左右。

长年居住在海边的人,骨质会与内地人的有所不同。因为受到海风、海盐等的影响吧。

也就是说:死者死前肯定是住在海边渔村里的。

别的,实在看不出来什么了。骨头被烧后、再被捶过、或者是砸过,上面的痕迹很乱。

只有一小块骨头的边缘、似乎过于齐整了些,像是利刃给切出来的。

狄映不知道验了多久。

谢净回来了。

皱鼻子皱眉毛的。

“怎么了?”狄映看他那副样子,有点儿好笑地问道。

大概率,是这孩子出师不利了吧?

果然,就见谢净撅了撅嘴,有点儿不服气地道:“几乎什么都没打听出来。

那些渔民不爱搭理人且不说了,有我这张脸出马,还是能让他们都愿意多说几句的。但听到我提起耳铃,他们就笑了。说没法回答。

我再追问,他们才说、这儿是渔村,且不说那些建屋成片的,还有那些沿着海岸边,到处盖房的、单家独户的呢?也都是散落的渔民。也统一算到了村子的范畴里。

所以,住在这样的地方、家里的妇人几乎都会戴耳铃的。就算她们戴不起金的、银的、总还戴得起铁的、铜的。就是为了防止男子们的乱蹿门儿。

而我问他们的是:哪位妇人有戴铁制的耳铃,这就让他们笑话我没常识了。

再问失踪的妇人,他们就更笑了。笑话我是个公子哥儿……这儿是什么地方?今儿你来了、明儿我走了,谁都不会多在意谁。

日子那么苦,每天那么累,谁还有功夫关心别个儿呢?男性渔民、天不亮就出海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回来了往家一瘫,动根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了。修修补补睡一睡,起来了还得继续出海。哪里能知道岸上的事情?

那些妇人,虽然会和周围的邻居说说话、一块儿洗洗衣、修修渔网之类的,但她们也不太关心别人姓甚名谁。

为啥?还是那句话:有的相公出海死了、或者失踪了没回来、没下落了,她们就搬走了。

还有的人,会跟自家相公住过来,然后过上渔民生活。这儿是官府最难管的地方,官府也就懒得管了。

只要不闹出大事情、只要不报官,官府的人影儿都很难见到。就是那些负责为官府收税的人、会日日在各处转悠。

要么收税、要么定税、要么催税等等。

收税的人是日日来的。因为海上随时会有船只回来,回来了,就会就地卖海货、或者渔民们就会拉了海货送去镇子上、县里、州城等等卖掉。

如果收税的人看不到具体的出海量,税不就收得少了?所以他们日日就在这边儿转悠。

那些人,都是县衙招募的,都不算什么正经人。除了欺压百姓,别的啥都不用干。

而四十岁的妇人,是这一片岁数最多的妇人。用她们的话来说就是:年轻姣好时、谁愿嫁渔民?

一般都是日子难过了,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家里负担太重,就会想着打鱼为生。才会搬来这里。等五十岁左右,就可以搬走了。干不动了。骨头也被海风吹得受不住了。

所以,基本都是三十至五十岁左右。而三十的都算年轻的了。毕竟……渔民出海不知时日,太年轻了耐不住寂寞,容易生乱子。”

谢净说着说着,想到那些大娘大婶们各种直白的话,一张瓷玉般洁净的面上、就微微浮上了点儿红云来。

狄映透过那些红云,就能想像得到:渔民们有多彪悍了。

总之,这就是活得很随意、死得也很随意的地方。

这次出海回来了,下次还不定回不回得来呢,有些事情,就不会太较真了。且活且快活。

狄映将那些小骨头重新收拾好,然后拎起包袱,出声道:“走吧。我们一起沿着有人住的地方、打听打听。”

“还打听啊?有具体打听的方向了吗?”谢净愁眉苦脸地追问。

狄映点头,“不算是有多具体吧。就是多了可以打听的点。死者38岁左右,来到这片地方的时间,应该没有超过三年。渔民贫苦,渔妇们就不太有簪得起银簪的。

就像他们告诉你的、他们来这儿、是来与大海搏命的。通常就不会乱花钱。家里的钱也攒着,攒够了就离开。”

“那不是又矛盾了吗?他们活一天算一天的快活、然后又攒钱?不怕有命挣没命花啊?”彭凉疑惑地问道。

狄映点头又摇头。

回答道:“身体上可能会放纵快活吧。银钱上,会放纵的人就极少了。海上毕竟太危险,每次能回来,都像是捡了条命似的。谁愿意长期做出海这样的事情?

都想赶紧攒够了钱好离开、再不过这种鬼日子了。

毕竟他们本就是为了挣钱而来,又不是为了乱花而来的。等攒够了钱,离开去县里还是什么地方再花不行吗?不更有地方可以花吗?”

说着,狄映问向谢净:“你找过不少大娘、大婶打听吧?有见过多少头上簪了银簪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