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带着的一群里面人,有一个叫杨六郎的落魄世家子弟。
原本也是京都世家,可惜被流放到此。
已经过了三代。
到了六郎一辈,基本都已经没落到没眼看了。
除了一亩薄田就没别的了。
他倒是很勤奋的种地,奈何始终不是一把好手,父亲去世的又早,母亲不堪贫穷上吊自杀了。
他只能勉强东家混一口饭,西家混一口饭,也就真长大了。
至于他的叔父人家有自己的亲儿子,对他是一点儿也不过问。
长大后,四处干苦力攒了一点点钱,娶了一个和他身世一样凄苦的媳妇儿,两人成亲一年后又有了孩子。
家里的嚼用就更大了。
六郎看着每日嗷嗷待哺的儿子,心里说不出多难受,有人要他能得几个铜板,或者上山砍柴,勉强也能混日子。
如今粮价越来越贵。
他快吃不起饭了。
每日从聂家门前经过,看着里面人声鼎沸,看着那些威风的侍卫,心里无比的羡慕,真想有一天可以进去聂家干活。
不求别的。
只求妻儿能吃顿饱饭。
想到这里,他的眼圈微微发红,一时间感慨万千。
..........
次日清晨。
聂家门前来了上百号人。
聂桑榆没有出面,事情都让哥哥去安排了。
瞧着哥哥神采飞扬的模样,聂桑榆心里也是无比的欢喜,她发现哥哥只要有事情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好了许多。
上百号人里,有的被分配去砍木头,做牛车,有的在聂和武的带领下一起去打猎。
每日落日时分,聂家门前都热闹的很。
后生们挑着担子的,扛着猎物的,或是砌火墙的后生们,一个个精神饱满,一日两顿饭的规矩也变成了一日三顿饭。
而且每顿有油水就不说了,每日的午餐都有大肉吃!
第一次吃到肉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坏了!
要知道,这是过年才能吃一次的肉,寻常人家能吃饱都很不错了。
更别提有肉了。
这一刻,他们无比庆幸自己是南浔村的人,要知道隔壁的村里人过得老惨了,没一家能吃饱饭的。
自从来帮聂家干活,每日都有粮食给他们,还能吃饱,还有肉吃,实在是太幸福了。
可是六郎每顿的肉自己都没有吃,而是悄悄藏起来,等着落日下工了揣回去给妻子和儿子。
每到夜幕来临之前,六郎瞧着妻子和儿子大快朵颐的画面,内心忍不住涌起一股幸福的感觉,有什么能比妻儿能吃饱的更幸福的事呢?
最要紧的是,他不用为了买粮食发愁了,家里的米缸每天都是满满当当的,甚至从一个米缸变成了三个米缸。
哪怕今年没有活计了,一家人省着点也够了,不会被饿死了。
每天粮食一到手,他马上把粮食送回家,让妻子好好藏起来,尤其是听到说是十日后会有寒流的发生,他更是让妻子带着儿子在家里挖地窖。
由于消息传播了出去。
南浔村的人虽然不理解。
但是也家家户户开始动起手来,老是觉得人家做了事,你自己不做,就像吃亏了一样。
可这一举动却被邻村的人笑话。
说他们没事找事做。
但是南浔村的人家也不在意,每户人家都想在十日之前挖好防寒的地窖。
其实不仅仅是六郎,就连聂家三房的人也都羡慕惨了,看着这些后生的待遇,一个个眼红的不行。
钱姨娘自从丈夫出了意外后就改嫁了。
如今聂家只剩下了吴姨娘带着儿子还留在聂弘扬的身边,至于其他的小妾和女儿,都被她发卖了出去。
虽然手上有银子,吴姨娘还是羡慕的紧!
可惜,人家根本不理她这一号人物。
就连聂桑榆不在家,她顶着聂家三夫人的名号想去打秋风,不仅秋风没打到,反倒被聂桑榆的几个丫鬟一顿奚落。
后生们感受到了其他村的羡慕后,心底顿时越发感到自豪!
如今能在聂家做事,拿出去也是一件体面的事儿。
他们甚至对聂家产生了依赖感。
对于大公子的吩咐,更是严格执行,不允许有半点错漏。
而且聂大小姐还说了,只要干活干得好的,表现好了,以后说不定能留在聂家长期当差。
一想到这里,众人干活更卖力了。
随着聂家不断的壮大,需要的人也越来越多。
如果后面再来了新人,那他们还可以升官,拿到手的银子就更多!
小厮可以混到小侍卫,小侍卫可以混到侍卫头,侍卫头可以晋升为亲卫!
成了聂家的亲卫,别说一口吃的,就是置田置房也不在话下!
如今聂家的亲卫头头是暗一,他给这些后生们许了一个大好前程。
可聂家给的报酬实在是太多了!
那可都是实打实的银子,所以,六郎等人都激动坏了。
很快。
过去了九日。
还有两日便迎来传说中的寒流。
聂桑榆派人去把王阳等人叫了下来。
王阳看着庄子里做好的上百件的棉衣,感到不解,大小姐做了这么多的棉衣到底是有什么用?
听说村里她也让人做了许多棉衣,不仅仅是棉衣,还在聂家加盖了火墙屋子,听说能容纳上百人。
难道,这次的寒流真的会很可怕吗?
王阳不敢去想,倒是孙虎过来报告说棉衣已经装好,就等下山,他点了点头,安排车夫套马,把棉衣全部用牛车和马车拉下去。
至于祝家庄的丫鬟婆子们都解散回家了。
回到聂家。
王阳第一个就去找了大小姐。
“大小姐,我们带了这么多棉袄下来穿也穿不完啊?您是有什么计划呢?”
聂桑榆笑了笑。
“明日随我一起进城你们就知道了。”
原来聂桑榆在一月以前就开始布局了,她找人散播出了寒流的消息,可是很多人不信,也没囤棉衣什么的。
再过两日寒流就会了来。
在十日这天,天给外的冷,河里的水一夜之间冻成了冰。
顿时。
幽州城和平凉城里的人全慌了。
到处买棉衣。
城里的棉衣几乎加两倍价都买不到了。
除开聂桑榆,其他人都还不知道城里的动向。
次日清晨一大早。
聂桑榆带着五辆马车的棉衣浩浩荡荡的朝着平凉城里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