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70福娃六岁半 > 第46章 收山货、分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绣一看小丫头的表情就知道她心里比谁都明白,摸摸孙女的小辫儿,笑呵呵道:“老些人一起,都摘了,都不多。一星半点儿的,谁也不会在意,等晒干了就都混一起卖给收购沾了。”

“奶奶,你可收购啊!”小可眨巴着眼睛,突然语出惊人:“给他们的价格高一点。”

王绣脸色有些不好看,就怕小丫头说漏嘴,把后门的事儿给说出来。

她不是信不过侄子们和娘家人,主要是后门的事儿太过惊人,还是尽量不让人知道的好。

就在她犹疑间,小可又道:“我妈妈的亲戚帮咱们买布料、买书的,咱们不应该谢谢人家吗?”

王绣眼睛一亮,一拍巴掌道:“可不是这个理儿,我个老婆子竟然还不如小可想的周到,人家帮咱那么多忙,咱们没啥好东西,收一点儿山货寄过去,表表心意吧。”

“嗯嗯,就是这个理儿。”小可小大人地点头称是,把一家子老少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于是,第二天王绣再次上山,就把想收点儿好山货寄给亲戚的事儿说了。

她和范老太几个一起,等她们几人挽着篮子从林子里回家,这个消息几乎在大队里传遍了,一路上,好几拨人找她问是不是真的收山货,收什么山货等等。

王绣就把要收的几样东西说了,然后又状似不经意地补充:“我大多在后边自留地里干活儿,白天去找我可能听不见,最好是傍晚,媳妇儿和孩子们回来,不至于让大家白跑一趟。”

大家纷纷表示知道了,不会白天去的。

老人妇孺都上山,胡彩霞自然也在。只不过,她与二房彻底撕破了脸,又几次三番被二房教训,不敢再往王绣跟前凑,只和另外几个妇女走在一起。

与她同行的妇女也听说了吴家二房收山货的事儿,议论纷纷。

“什么亲戚啊,还值当花钱收山货寄过去?要我说啊,自己多受点儿累采一些也行啦!”有个媳妇儿说话有点儿酸溜溜。

当初吴禀礼刚死的时候,整个大队的人都觉得王绣和赵莉婆媳俩的天塌了,顶门立户的男人死了,孩子还是个傻子,这婆媳俩以后的日子也没法过了。

谁成想,她们想象中的情况没出现,吴家孩子的痴傻毛病突然好了,而且比一般孩子聪明懂事得多。

不仅仅如此,赵莉接替了吴禀礼的工作当上了公办老师,她家海市的亲戚也联系上了,三不五时地给她寄吃喝、布料……

瞧瞧那娘俩儿穿戴的,从头到脚一水儿簇新,六岁的小丫头穿的都是簇新的好料子,脚上还穿着成品胶鞋。

啧啧,那可是六岁的小孩儿,正长个子长脚丫子的时候,多好的衣裳鞋子也不过穿一季,下一季尺寸就变了。

谁家孩子不是缝缝补补地穿着?谁家的孩子像她家那样?!

要是没人做声,胡彩霞也不敢胡言乱语了,但听人挑了话头,她自然是不甘落后的:“也怪不得人看的像眼珠子,毕竟就那么一个丫头……片……子!”

话音未落,胡彩霞先捂着嘴嗤嗤地想笑起来。

她生了三个儿子还没居功呐,也就二房,拿一个傻丫头就当成宝了!

几个妇女嘁嘁喳喳地说笑着,突然前头一群人停下了脚步。

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回头看过来,目光冷厉如电,震得胡彩霞心虚地低下了头,正是王绣。

几次三番的,胡彩霞也是真的怵了这个继婆婆,脚下意识地放慢了速度,落在了后面。

还好,王绣没工夫搭理她,目光在她身上停顿片刻,随即轻飘飘转开,对着几个年轻妇女笑道:“不是我贪嘴,也不是我钱多烧得慌,主要是人家城里的亲戚帮着咱买了些溢价商品,这份人情咱们不能不还。咱们种地的社员能有啥?还能给人寄上半口袋玉米碴子呀?光那邮递的费用都比玉米碴子贵啦。寻思半天,咱们靠着大山和林子,也就搞点儿山货他们城里人吃不着了。”

被王绣这么一番表白下来,所有的人都表示理解她们一家的做法。

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人家给的东西、帮的忙都要还,有来有往才是人情,有来无往那是不要脸!

九月初,冬小麦播种全部完成,标志着社员们一年的农活基本结束。

这天一大早,大队的喇叭响起来:全体社员注意啦,全体社员注意啦,今天分口粮,大家拿上自家的户口本子,带上装粮食的口袋,到大队部领口粮啦!

大队长一向严肃的声音,今天都格外习性和欢快。

各家各户的社员们更是喜笑颜开,饭都顾不得吃完,听到通知,各人抓了户口本儿和粮食口袋,忙不迭地往大队部跑,生怕跑慢了,自家粮食被别人领走了似的。

年纪大些的学生们都请了假,帮着家里人去领粮,到学校上学的学生还不到三分之一,连老师们都惦记着领粮,记校长一挥手,干脆放了假。

小可和保众小表舅背着书包从学校回来,也不家去,直奔大队部。

这才多大功夫,大队部院里院外已经挤满了人,一家家男女老少齐出动,有的咯吱窝里夹着口袋,有的手里拎着筐子背着篓子,有的干脆推着太平车……

小可人小腿短力气小,在保众小表舅的护卫下,好不容易才从人群中挤进去,找到了占据地理优势第一拨到达的王绣和保军保群两个小表舅。

人声鼎沸之中,大队部门口摆开两张桌子,旁边是一个大地磅,后边就是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

春季麦收后分一拨夏粮,秋收后分的主要是玉米、大豆和高粱,至于地瓜,那个要再等等,九月中下旬,临近霜冻的时候,地瓜秧子都有些打蔫儿的时候,才会刨地瓜。

人太多,小可被保军保群两个表舅护在中间,看着生产队长和会计在桌子后边坐了。

大队会计和生产队的记分员一起,把两把算盘打的噼里啪啦震天价响,然后,记分员报出工分总数,大队会计则把是否有欠账、是否有额外补助等一一说明后,再和工分总值关联核算,最后得出来该分得粮食的数目。

终于,开始唱名:“一小队,邵炳昌……”

大队长家的人拎着一卷麻袋上前,确认过账目无误后,在账页上按上红手印,这才去旁边领粮食,把分得的粮食装进自家麻袋。

扛着沉甸甸的麻袋离开,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透着由衷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