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南宋特种兵 > 第1130章 又一次展现出了他的锋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30章 又一次展现出了他的锋芒

而且这篇赋文作者徐寅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和现在的南方朝廷有些相似,甚至还要混乱。

徐寅在写这篇赋文的时候,战乱刚刚平息,人员稀少,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更少。

为此,梁太祖朱温连下《求贤诏》,甚至把三年一度的科考改为一年一度。在如此优厚的条件下,不少南方的士子也一批批地来到被奉为正统的后梁。

那时候的后梁太祖朱温和现在的兴帝,在某些方面很像,不过后梁太祖对朝廷的掌控力,不是现在的兴帝能够相比的。

当时徐寅参加后梁的庚午科科考,凭借一篇《人生几何赋》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张榜后,朱温接见了徐寅,徐寅从容若定,对答如流,很合朱温的心意。

随后,朱温让人取来徐寅的考卷,逐字逐句地欣赏这篇辞藻宏伟、对偶公正、引经据典的《人生几何赋》。

不过当朱温看到任是秦皇汉武,不死何归?这几个字后,顿时没了笑容,脸色变得很难看。

历经唐末大乱,多少将士死于沙场,多少百姓遭受涂炭?这是对当时背景的真实写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这种千古明君都难免一死的悲凉,让朱温心里很不舒服,认为此句不妥,要求徐寅修改一下。

徐寅认为,这一句才是整篇赋的精华所在,故挺起知识分子的脊梁直言,“臣宁无官,赋不可改”!

这是公然跟皇帝叫板!

众目睽睽之下,朱温强忍怒火,而且之前他又亲自颁发了《求贤诏》,如果因为一篇文章的中几句话,就将状元给杀了,那不是等于自己打了自己的脸,而且以后谁敢来投靠他。

于是朱温只是废黜徐寅的状元头衔,于是徐寅这个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状元也就诞生了。

不过徐寅也知道,朱温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粗人,连皇帝他都敢杀,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为了保命,他写了一篇《过大梁赋》,结结实实地把朱温赞了一下。把朱温比作名将韩信,同时,也把朱温地死对头一只眼睛的晋王李克用挖苦了一番,“千金汉将,感精魂一魄交;一眼伧夫,望英风而胆落”。

不过冷锋可没有徐寅这个文采,但是现在的兴帝也不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狠人后梁太祖朱温。

就算是兴帝也同样不满赋文之中的“任是秦皇汉武,不死何归?”,这句有损帝王颜面的诗句,处理起来也会相对温和些。

不过这样一来,对冷锋肯定是心有不喜的。

当然,冷锋也不指望这一句诗就能够让兴帝不再理会他。但是却能够借这句诗表达出自己心系民生疾苦,不把帝王将相放在眼中的态度。

如果皇帝想要利用他办事,那么就要做到心系天下黎民百姓的明君。至于皇帝的地位,那就是妥妥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冷锋为了写好这篇赋文,可谓是搜肠刮肚的想了好久,比起之前写那篇策论时,思考的时间还要多一些。

或者说,在别人看来,他大多数时间是在发愣。

毕竟在思考策论的时候,那是真正的在思考,还会时不时的在稿纸上写写画画。但是现在他的样子落在别人的眼中,特别是门外站着的文杰眼中,冷锋就是在神游天外。

而这个时候,和冷锋一个房间的其他士子们,已经开始着手写第二篇文章了。

除了冷锋之外,其他人第一篇文章写的都是赋文。

按常理来看,对于这些士子们来说,赋文是三道题目之中最容易上手的。毕竟无论是大朝试,还是其他的科举考试,赋文都是相对开放的题目,只有一个大概的范围,只要能够有点水平的,都能写出对得上号的赋文。

而且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无论是赏花观景,还是好友集会,都会作些应景的赋文。

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作赋是难不倒他们的。

当然,要想作出高水准的赋文,也绝非易事。

不过对为针对大朝试的考试题目,这些士子们也准备了很长时间,甚至有不少人已经提前作好了各种体裁的赋文。

当冷锋开始写作人生几何赋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完成自己的赋文。

看这些人的表情,他们似乎对于自己创作的赋文都很有信心。

正在外面观看的文杰,终于看到了冷锋又再次提起笔来。不过冷锋接下来的举动,让文杰的心又狂跳起来。

因为这个时代,他的眼中仿佛又看到了,当初他们兄弟两人在西陵会馆时败于冷锋之手时的情景。

之前冷锋在愣神的时候,文杰以为他已经是江郎才尽了。但是这一刻冷锋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场,以及提笔书写时的气势,又一次的展现出了他的锋芒。

冷锋这一次书写时的速度很快,在几个呼吸时间,他就搁笔收工。

其实冷锋这等于是直接默写,心中已有成竹,下笔自然是如有神。

不过别人可不知道冷锋的情况,特别是文杰,他看到冷锋这个架势,心中就已经在想着,冷锋千万别再写出什么锦绣文章了。

文杰其实想的是挺美的,事实也正如他想的那样,冷锋的确没有写出锦绣文章。

以冷锋现在的文采,他也写不出那种逼格的文章。严格意义上来说,冷锋根本不是一个文人,而是一个有点文化的武夫。

不这他写不出来,不代表他抄不出来。

接下来的时间,冷锋又完成最后一篇经义。当然,这也是冷锋借鉴了他那时代的先人智慧。

不过经义这玩意不比赋文那般灵动性和文采风扬,也不如策论那种能够体现人个独特视角和见解能力。

经义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释能力。

在科举考试中,经义通常以八股文的形式出现,这是最刻板的一门理论知识。

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题目,从儒家经典中选取相关的经文,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论述。

这个时代也有四书五经,不过和冷锋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有所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