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蒋齐办公室出来,林海的心情有些沉重。
先是不惜把与李慧秘密接触的事都和盘托出,可谓挖空心思让我答应去见余红旗,然后又迅速斩断我与蒋宏之间的联系,这番操作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招数,完全是简单粗暴,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控制了蒋宏,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蒙上了林海的眼睛。只能听凭摆布。这还在其次,最令林海焦虑的是王大伟与顾焕州之间的关系。
从目前的情况看,顾书记对王大伟的信任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连这种明显越级越权的事,都毫不犹豫的批准执行。
别小看这件事,今天针对的是蒋宏,那谁敢保证,明天就不会落到我的脑袋上呢?林海默默的想。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也许有人会问,顾焕州也不傻,怎么可能由着王大伟的性子来呢,堂堂省委书记,封疆大吏,怎么可能成为他手中的提线木偶?
你要真这么想,那就太幼稚了。
对王大伟的纵容,堪称顾焕州驭人之术的神操作。
一千多年前,女皇武则天重用来俊臣和周兴等酷吏,三下五除二就把政治对手打了满地找牙,待政局稳定之后,再随便找个由头抛弃酷吏,重新启用狄仁杰这样的治世能臣,从而实现长治久安的太平盛世。说起来,此举与现在的顾焕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毫不夸张的讲,只要王大伟肯卖命,只要不是杀人放火,无论什么出格的事情,都会得到顾焕州的全力支持。
至于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嘛,那就是秋后算账的事了。等尘埃落定之际,再来个拨乱反正,既不影响自己的政治声望,又可以借此归拢人心,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以王大伟的聪明,自然也会看到这一层,所以,他现在会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最大限度的搞定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以免日后遭到清算。
这就等于给林海出了道难题。
如果顺着王大伟,听凭他的安排,那指不定会落入什么圈套,毕竟,类似情况已经不止一次的发生过了,为了达到目的,这位仁兄是不择手段的,别看口口声声讲什么底线思维,但真要到了节骨眼上,王大伟的底线,就是没有任何底线。
可如果拒不合作呢?在此之前,林海是从来不惯着王大伟毛病的,说撅就撅,没有丝毫的顾忌,但现在就不得不慎重了。
不论是真把王大伟给惹急了,亦或是让他感受到林海有可能对他造成威胁,以目前的形势来看,都是非常危险的。
只需随便编织个理由,王大伟就可以借顾焕州的手轻而易举的终结林海的政治生命,而这都算是好的结果,以这哥们的手段,为了永远免除后患,什么阴损招数都想得出来。
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官场历来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最阴险的所在,在这个圈子里,没有感情,只有利益。所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林海思忖良久,但始终没找到更好的破解之法,不由得有些心浮气躁起来。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了几下,还没等他喊请进,于振清便推门走了进来,他见状连忙站了起来。
“我也正想去找你呢。”他笑着道。
于振清点了点头,在对面坐下,看了他了一眼,皱着眉头说道:“你的脸色不怎么好。”
“可能是有点累了吧。”林海含糊的解释了句。
于振清也没再追问,略微沉吟片刻,说道:“小林啊,散会之后,我接到了李书记的电话,他明确的表示,代表市委驳回我辞职的请求,让我安心在常务副市长的岗位上继续干两年。”
林海笑了下:“我说过的,李书记对你的能力还是非常认可的,这下你该相信了吧。”
于振清叹了口气:“其实,我昨天晚上就已经相信了,或者说,我做好了踩坑的心理准备。”
林海则道:“别这么说,如果明知道是个坑,那无论做多么充分的心理准备,也不如干脆就绕着走。”
于振清无奈的一笑:“你还是不了解我。从政快三十年了,不是在勾心斗角,就是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如果再不干点正事,我这辈子就算是过去了。所以,不论前方是什么,我都打算走下去,并愿意承担所有后果。”
林海不禁有些动容。
事实上,他对于振清的印象并不算很好,即便是在明知其有些本事的情况下,内心多少还是不很服气。毕竟,纸上谈兵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夸夸其谈的人很多,但能把柳杖子矿这种企业带出困境,绝非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就可以。
然而,于振清刚刚那略显悲壮的一番话,却让他不得不刮目相看。
这么长时间以来,他接触过很多领导干部,其中不乏像李慧、李光旭这样的佼佼者,既有政治手腕,又深谙经济发展之道。
即便是这么优秀的人,在发展地方经济的问题上,思路也都集中在土地开发和利用上。事实上,这也是当下的主流思想,只要利用得好,堪称风险小,见效快。可像于振清这样,肯在老工业企业身上做文章的,实属罕见,而且,还顶着这么大的压力。抛开能否成功不谈,就冲这份勇气和执着,也令人佩服。
不过,钦佩归钦佩,但林海的心中却还是有些含糊。
如果不是秦岭突然送了一份大礼,即便是他本人,也不看好目前的柳杖子矿。这种老企业,设备陈旧,管理落后,体制僵化,职工素质普遍比较差,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事实上,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很多老工业企业纷纷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柳杖子矿,不仅面临上述问题,还欠着好几个亿的巨额债务,在会上,李明亮只说了拖欠工资和三险一金,而实际上,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职工集资款和材料款等等,算下来,债务总额高达两亿三千多万。这没算上复工复产的投入,要是都加在一起,没有三五个亿的启动资金,盘活柳杖子矿,基本上等于是一句空话。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老百姓过日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两千多名职工的大型企业呢?
设备检修、井下安全、产品销售、材料采购、人员培训、技术升级、企业管理,哪个环节都需要钱,而且还是大量的钱。
说实话,每念及此,林海的脑袋都乱成一锅粥。
参加工作十多年,他始终在政府机关工作,文字处理是行家里手,搞点阴谋诡计嘛,虽然不很擅长,但偶尔还能抖个小机灵,至少可以边做边学。
可盘活老工业企业,却不是抖机灵就可以的,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实操能力,不仅要懂管理,还要对市场有深度的研究,而这方面恰恰是他的短板。
所以,别看在蒋齐面前表现得信心十足,但心里却是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