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入侵中国东北,让甲午之耻的疮疤被揭开了,前方将士用生命和鲜血,唤醒了民众同仇敌忾、举国一致抗日的意识,先期到达北京的定威军宣讲营各排,在火车站、天桥、天安门等露天场地、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尤其是定威军第三军第三师宣讲排,他们本来就是从北京募集的民间艺人组成的,很多北京人、以前就看过他们的演出,说实在的,哪个艺人没几个忠实的观众和听客,没有一点儿固定收入、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所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第三师宣讲排的演出、依旧有那么一点点儿夸张,但他们的影响确实是最大的,宣讲排的所有节目都不仅仅只是为了娱乐,再结合当下日寇入侵东北的现实,所以他们演出的节目,都能引起民众的强烈共鸣。
“日本鬼子滚出中国去!”
“全民抗战、誓死扞卫家园!”
“日本军国主义必将灭亡!”
“天佑华夏、誓死抗日!”
……
每当第三师宣讲排表演完一个节目,观众都会自发的高喊抗日口号,口号声能传出去很远,一位面容憔悴的少妇、乘坐包车路过这里,激昂的口号声似乎触动了她,她让人力车夫把她拉到了演出现场。
少妇好不容易才挤到了最前面,此时演出节目的是巧嘴刘,演出的也是明朝万历三大征中,明军远征朝鲜的抗倭之战中,着名的碧蹄馆之战。
这个少妇可不简单,她就是着名京剧花旦刘茜魁。
半年前,刘茜魁嫁给了一位追求她多年政府小官员,她丈夫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是是真心爱她,两人琴瑟和谐、恩爱无比,刘茜魁也就告别了自己热爱的京剧舞台,一心在家过相夫教子的平淡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
刘茜魁的丈夫虽然只是一名政府小官员,但却是一位爱国人士,在对外交往中,他与其他国家的商务人员和颜悦色、甚至还有礼尚往来,但对日本商人从来都是不假辞色、公事公办,对日本商人的巨额贿赂也坚拒不受,对日本倾销纺织品的做法坚决抵制,动用配额的办法,减少日本机械纺织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手工纺织业的生存。
日本人对刘茜魁的丈夫恨之入骨。
两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刘茜魁的丈夫、在回家的路上被暗杀了,虽然都知道、肯定是日本人做的,但苦于没有证据,刘茜魁认为丈夫死得太冤、一定死不瞑目,所以她把丈夫的遗体寄存在城外三清观,请道士帮他明道、化怨。
刘茜魁就是在从三清观回来的路上,听到这边高呼抗日口号,这才过来的。
由于满清政府刻意抹黑、贬损明朝,所以,包括刘茜魁在内的很多国人,都不知道明朝曾远征朝鲜,以少胜多的将侵略朝鲜的日本人赶走的这段历史。
巧嘴刘在北京算不上个“角儿”,但在艺人中也算小有名气的人,主要就是他师傅一生、只讲那五段书,而且书中完全“不沾荤腥”,可以说一生穷困潦倒、连老婆都没讨上,但却甘守清贫,被很多人敬仰,所以,他唯一的弟子、大家伙也都知道。
现在的巧嘴刘、已经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了,他现在是第三军宣讲连上尉连长、兼第三师宣讲排排长,虽然他是站在那里说书,但浑身上下都透露出军人的果敢、刚毅之英气。
巧嘴刘说的明朝抗倭故事,让刘茜魁感慨不已,别人都在为抗日做事情,自己却依旧沉浸在自家的那点儿事情上,既然找不出杀害丈夫的日本凶手,那就在战场上杀死更多的日本鬼子,古代不也有花木兰、穆桂英为国征战么?
可……刘茜魁知道自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艺人,扛枪打仗、在战场上杀日本人,只能是异想天开罢了,不过……巧嘴刘靠说书都能激励民众的抗日热情、鼓舞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呢?
刘茜魁顿觉热血澎湃、为夫报仇并不是梦了。
刘茜魁从小学戏,但她能在十一岁那年就名闻京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从不墨守成规,她会根据自己的嗓音修改唱腔、甚至是台词,却又不会对整部戏有不良影响、确实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积蓄的刘茜魁还请了一位前清举人、她的戏迷教她识文断字,有了一些文化基础后,刘茜魁又尝试着编写剧本,与其他所谓“文明戏”不同,她不写不是那种穿着旗袍、洋裙唱风花雪月的故事,而是一部原汁原味的京韵、却又是全新的一个故事,但因为她结婚,这些创作就都束之高阁了。
此刻,一出刘茜魁曾经演出过的剧目《代父征》中的花木兰,就正在刘茜魁的脑海里演绎一个新故事:
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北方镇守边防后,日本倭寇再次聚集起来入侵闽浙沿海,花木兰的哥哥不幸战死,花木兰组织剩下的乡勇、乡民共同抵御倭寇,她有勇有谋,诱敌深入、一举全歼了入侵的倭寇。
《木兰抗倭》!
刘茜魁之前编写的一个剧本、民族女英雄花木兰、当下日寇入侵东北、吴佩孚率领定威军东北抗日……这些要素加在一起,一部新编京剧《木兰抗倭》就初具雏形了。
刘茜魁用力挤出了人群,她的包车一直在外面等她,她让车夫马上把她送到郝紫萱府上去。
郝紫萱,大学副教授,着名文学家、剧作家、评论家、票友,与刘茜魁是亦师亦友的挚友,刘茜魁的突然造访让她挺意外,因为这两个月,刘茜魁不是独自在家垂泪、就是去三清观追忆逝去的夫君。
刘茜魁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郝紫萱,得到了她的积极响应和鼓励,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们边创作、边彩排,为此,刘茜魁还卖掉了自己在天津的一处宅院。
为了更加贴合现实情况、让民众更有感触,郝紫萱建议把战争发生的时空做一些改变,就用刘茜魁说的明军朝鲜抗倭为历史背景,让花木兰替父从军,以碧蹄馆之战作为主要故事情节,以花木兰以少胜多、扭转战局为故事的高潮。
郝紫萱的文学造诣极高,由她编写的整部戏文、台词,得到了刘茜魁她们的高度认可,最后连剧名也改为《木兰出关》了。
仅仅二十二天后,新编古装京剧《木兰出关》、就在西柳树井大街的《第一舞台》开始义演,刘茜魁宣布,除了场地费外、她和所有演员均为义演,收入全部捐给在东北抗战的定威军和其他各省抗日队伍。
《木兰出关》在《第一舞台》一天演两场、场场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