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战争与和平。

假如这是道选择题,吴佩孚会不假思索的选择“和平”,但“和平”是想选就能选、是选了就一定能实现的么?

吴佩孚认为,古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根本,是你内部团结,手上拥有足以震慑敌人的实力、至少是使敌人顾忌的利器神兵,可中华民国的现状是经济困顿、军备松弛、羸弱分裂。

日本和列强都根本不会给中华民国由形式统一,自然发展到实质统一所需的和平发展时间。

既然争取不到和平空间,那就必须提前做好战争的准备。

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隐忧无法清除,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强硬“削藩”势必引发一场新的内战,两败俱伤的结局、那将是一场仇快亲痛的悲剧。

但任由现状继续维持下去,一旦战争突然爆发,隐忧变成内患的可能性非常高,因为日本人不可能不利用这些军阀势力、来给中国政府从内部制造麻烦,背廆营不断有域外势力、不断在向那些省份进行渗透的密报传给吴佩孚。

一个计划逐渐在吴佩孚的脑海里形成,通过坦诚交流、深入沟通、实地考察,摸清各地军政实力派的底牌:

最好的结果:地方实力派平时维持现状、不谋求“另组政府”,一旦外敌入侵中国,地方军政实力派都能像广东省长蒋光鼐、蔡廷锴将军那样,竭尽全力支持中央政府。

比较好的结果:地方实力派平时维持现状、不谋求“另组政府”,一旦外敌入侵中国,地方军政实力派能财政、军事、后勤、兵员等某方面给予中央政府全力支持。

能接受的结果:地方实力派平时维持现状、不谋求“另组政府”,一旦外敌入侵中国,地方军政实力派能尽其所能支持中央政府。

差强人意的结果:地方实力派平时维持现状、不谋求“另组政府”,一旦外敌入侵中国,地方军政实力派完全置身事外,选择保存地方实力的态度。

努力排除的结果:地方实力派表面维持现状、暗中仍在谋求“自治”,一旦外敌入侵中国,地方军政实力派趁机搞所谓“东南互保”。

这就很可怕了,当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策划、组织的“东南互保”, 确实阻止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八国联军入侵也未深入南方富庶省份,被称为“地方自治的典范”,可中国呢?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给中国经济、精神等两方面造成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恐洋,至今依然是中华民国官民的普遍心态!

吴佩孚在天津参加过抵抗八国联军入侵的战斗,见到过日军随意释放毒气弹、联军官兵肆意残杀无辜中国百姓……

即便到了民国建立,南北各省依旧相互猜忌,南北军阀动不动就用“独立”、“自治”要挟北洋政府,使得中华民国长于处在军阀割据、相互征伐的动荡之中。

吴佩孚不能再让地方实力派为了一己私利,虚伪的高举“保境安民”的招牌、再次搞封建割据了。

最可怕的结果::地方实力派表面维持现状、暗中一直在策划“另立政府”,一旦外敌入侵中国,地方军政实力派勾结外敌、组建伪政权。

最现实的可能就是东北的熙洽,据背廆营报告,在关东军的保护、资助下,熙洽手下的汉奸部队又达到上万人的规模了,而且熙洽不仅自己公然戴了一条假辫子,还下令手下官兵开始蓄发,凡是不剃发、不蓄发的不给粮饷,为了立威,熙洽已经杀了三名背后议论的士兵了。

熙洽想做什么?

其实答案昭然若揭,日本人可是刚刚把溥仪劫持到朝鲜的济州岛没多长时间,原来散落在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等地的满清遗老遗少,都在蠢蠢欲动,有钱有势有日本人支持的、纷纷赶到济州岛,其他则偷偷潜入东北、想偷渡到朝鲜去。

目前只是形式统一的省份中,会不会还有“没留辫子的溥仪”?

吴佩孚利用守在医院、无人打扰的机会,把自己的隐忧写了一份详细的备忘录,密封好后、派张佩亭秘密送到北京交给内阁审议,他准备用个人身份展开一次“评藩之旅”。

吴佩孚的担心,当然不是杞人忧天,内阁同样有这样的担心,只是由中央政府出面做调查,恐怕直接就能让一些实力较强省份再次宣布脱离政府,一场内战就无法避免了,由吴佩孚出面来做这项工作,确实是最佳人选。

吴佩孚坚持尽快成行,而不是等到农历年后再展开这项工作,谁知道日本人哪天就会不宣而战的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呢?

内阁接受了吴佩孚的意见。

由中央政府各部代表组成的“参襄评藩特别小组”,带着一批各省有较深渊源的本省人事来到了上海,特别小组组长黄绍竑,副组长陈介、陈安宝都是军人出身,这说明内阁对各省的担心、要甚于吴佩孚,毕竟经常与各省打交道的是内阁各部,各省对中央政府是什么态度,内阁比吴佩孚清楚,很多时候、各部都不得不对这些地方政府委曲求全。

内阁不会反对自己“评藩”、吴佩孚还是有自信的,可内阁派来近百人的“参襄评藩特别小组”还是让吴佩孚很吃惊,他与黄绍竑、陈介、陈安宝谈话后,才对“形式统一”有了更深理解。

吴佩孚认为同行的人太多,很容易让各省有顾虑、引起不必要的猜忌,不如让那些各省的组员先自行返回各省、暗中做些调查工作,黄绍竑他们也觉得这样安排更好,于是,参襄小组只留下三位组长和两名秘书。

北京政府搞了这么大一个“参襄评藩特别小组”,那是根本无法保密的,一家报社甚至登出来一篇报道,把吴佩孚即将领导一个特别小组去浙江的事情、给披露了出来。

就在各省组员启程返回各省这天,昏迷多日的露娜终于醒过来了。

一颗石头落地,吴佩孚心情轻松了很多,他很快想好了一个试探各省内心深处的想法的办法,吴佩孚亲自私下用“交心”的方式,与各省军、政最高掌权者密谈,以“民国以来纲纪崩坏,尊卑礼法沦丧”为切入点,由吴佩孚以前朝秀才的身份,向中央政府提议对官员的任命、应遵从“礼制”。

简单解说一下天球中华民国的文官等级制度:

中华民国的文官分为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种,其他皆称雇员、相当于前朝的“吏”。

特任官为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各省督军或巡阅使(废督后是省长),是直接由大总统单独特令任用的。

简任官分为第一、第二两个等级的,第一等简任官为各部次长、副省长,第二等简任官为各部司长、各省厅长。

荐任官分第三、第四、第五等共3个等级,是各部司属各处处长、各省州府的首长,是由各司、各省推荐,国务院下发委任状。

简任官、荐任官的任用,均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简任官且必须由大总统用印任命,理论上荐任官也需得到国务院批复的任命、才能算中中华民国正式官员。

委任官是指各部、各省的简任官,直接委任的科室、县区首长,这是不需要报请国务院批准的。

之前由于为了尽快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在完成形式统一的过程中,默许各省特任官(省长)故意混同在简任官、荐任官中,将一份大名单报到北京,这样一来,一省的官员都成了省长一人提拔起来“亲友团”,中央政府的政令到了他们这里,阳奉阴违那算是“客气”,一句“水土不服”不宜本地推、广也算回了句话,他们更多的是把中央政府文件当“引火纸”用了。

各省省军情况类似,理论上陆军部有权调动任何部队、各级军官,事实上,在这些个人依附粘性很强的地方军队中,哪怕是个连长、陆军部都很难派进省军中,排长他们要,一是这些军校毕业生军事素养高,第二是排长这种兵头将尾,职务虽然很低、却十分重要,而且是战损极高的岗位。

与文官一样,当初各省省军也是一份大名单报上去,北京政府统一批准,军队中结拜成风、裙带严重,这是非常影响部队战斗力的。

时间不等人,吴佩孚决定直接拿最能看清对方立场的财政、人事问题来“评藩”,吴佩孚计划通过“评藩”,加强各省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劝说各省向北京政府解送更多钱款,对各省未来特任、简任官员任命上,逐渐减少各省自主权。

吴佩孚选择的第一站是浙江。

吴佩孚等到露娜已经能在郭玉屏、阿娅她们的搀扶下下床运动,完全没有生命危险后,这才决定马上开始自己的“评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