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率部在盘山县闾阳镇休息的彭寿莘,突然接到报告,说是一名日本关东军少尉求见,彭寿莘惊讶之余,还是接见了这名少尉,他正是驻守盘锦的野田少尉。
“我奉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阁下之命,前来正告贵军:
你们擅自闯入东北、是一种侵略行径,关东军作为奉军的盟军,必将不会坐视你们入侵东北,你们必须马上无条件撤出东北!
否则,关东军保留采取一切手段的权利!”野田少尉趾高气昂的大声说道。
“侵略?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东北永远是中华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受张学良少帅之邀约,前来帮助奉军讨逆、平叛,凭什么退出东北?
反倒是你们!
假借护路之命、入侵中国,恃强凌弱、无恶不作,与叛军为伍、助纣为虐,出兵攻打奉军、视同入侵中国!
来人!
把他轰出去!”彭寿莘气的浑身直哆嗦,没见过这么强词夺理、恬不知耻之人。
赶走野田少尉后,彭寿莘给吴佩孚发电汇报此事,他相信这个少尉不敢假冒本庄繁之名,跑到他这里来大放厥词,事情绝对没那么简单,彭寿莘立即把情况给吴佩孚做了详尽的汇报。
辽阳。
河本大作率领他的步兵联队首先登上了火车,在辽阳的三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被临时编组为一个混编师团,板垣联队联队长板垣征四郎被临时任命为混编师团师团长,因为他是四个联队长中、唯一的少将。
本庄繁给板垣征四郎发来的电报,是命令他立即率部南下,立即在台安、海城构筑防线,阻止定威军继续北上,等待本庄繁从朝鲜要来增援部队,再向定威军发起进攻,就算不能全歼定威军、也要把他们赶出东北,绝对不能让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控制东北。
日本。
陆军部叫嚣要继续扩大事态,把在朝鲜的六个师团和一个旅团全部、或是绝大部分投入中国东北,一举抢占东北全境。
外交部则认为原来的计划已经失败,再出兵东北的借口已经不成立了,日本怎么也得顾忌国际观瞻、顾忌自身形象,引来国联、列强的干涉,总归是不好的。
在田中义一主持的内阁会议上,外交部受到海军的支持,陆军部得到经济产业省的支持,因为日本经济困顿,急需独霸中国东北市场、并从东北源源不断的拉回各种矿产、资源。
就在战和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本庄繁的电报到了,他请求至少派两个师团进入东北,把吴佩孚的定威军赶出东北,仅靠关东军现有兵力、未必打得过定威军。
陆军部马上来劲儿了,叫嚣着、最少要派4个师团进入东北,不是驱赶、而是全歼吴佩孚的定威军,要是能杀死吴佩孚最好,吴佩孚一死,中华民国肯定会回到军阀割据的旧貌,有利于日本分化瓦解、逐步蚕食的国策实施。
这下,海军也不吭声了,扩大战事意味着海军也能参与其中、分一杯羹,海军大臣甚至在心中有了自己的小九九。
但外交部的态度依旧很坚决,田中义一也知道中国进行了战争总动员,常备陆军并没有战胜中国的把握,而且日本也没有做好全面侵华的准备,列强也不会坐视日本独占中国,于是,田中义一说是要去觐见天皇、请求“圣裁”。
皇宫中的一个大殿的密室内。
由于御书房被盗、让皇太子裕仁有了心理阴影,他已经很久没去过那里了,田中义一恭恭敬敬的把自己的先走外交谈判之途,以让中华民国将定威军撤出东北为目标、与中国展开谈判。
裕仁以自己的角度判断,中国人绝对不会在取得这么大优势的情况下、主动退让,所以对谈判一事未置可否,算是默许了。
田中义一又提出武力驱逐定威军,确保东北不会被中华民国政府统一的意见,当然,他把双方实力做了介绍,认为全歼定威军的话,反而会引起中国人更大的反日浪潮,假如中国举全国之兵进入东北,恐怕日本会彻底丧失对东北的掌控。
田中义一的意思很明显,还是搞外交讹诈成本比较低。
裕仁当然听得明白田中义一的倾向性,可内心好战的他、依旧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过了好一会儿,裕仁再次用腹语念了一段俳句:
盛夏荷塘水清浅,小虾吞噬青鱼卵、下克上。
田中义一知道裕仁是倾向于开战了,他诚惶诚恐的领受了“圣裁”。
田中义一回到首相府,先是让外交部马上展开与中国的谈判,然后才让陆军大本营拿出一个可行的军事行动方案来,他这是在为外交谈判争取时间。
陆军那边还没提交方案,海军大臣就拿着亲拟的军事行动计划来找田中义一了,这是一个偷袭战术方案。
田中义一不敢说自己反对现在就跟中国开战,只得说海军这个计划要跟陆军的行动协调,请海军大臣去跟陆军一起、制定一个完整的海陆协同计划,海军大臣怎么可能去找陆军“马鹿”,他把自己的计划丢给田中就走了,留下一句:
“您要批准陆军的计划,就请同时批准我的计划,否则,我就辞职!”
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因为一旦海军大臣辞职,海军又不再派人接替,没有海军大臣的内阁就得总辞职,田中就做不成首相了,陆军大臣也是这样,这是天皇专门制定的,目的就是要随时都能撤换掉不听话、或是需要承担“下克上”责任的首相。
芝麻岭。
张学良在收到本庄繁的电报后,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赶来“勤王”的李景林、马占山、谢珂、井玉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本庄繁的电报、用词极为恭敬,直接表达了关东军支持张学良接任“东北保安司令”的态度,然后就开始解释“误会”:
关东军得到了错误的情报,说是张学成率部把张学良围困在辽阳城内,关东军是去“解救”张学良的,发回错误情报的河本大作将会被撤销联队长职务、解除军籍,以此向张学良“谢罪”。
在大连的奉军第三师之所以会被缴械,是他们在大连执行安保任务时,日军大连特高课破获了一起定威军间谍案,根据被捕的间谍口供,说是吴佩孚已经在第三师收买了不少官兵,他们将在张作霖返回奉天的路上发动兵变、截杀张作霖。
日本人是为了张作霖的安全,才“被迫”将第三师暂时留在大连,经过特高课甄别,被吴佩孚收买的百余名官兵、均亲口承认了吴佩孚让他们暗杀张作霖的的计划,特高课会很快把这些官兵的口供、送交张学良,为了震慑其他奉军不敢反叛张学良,日军大连警备司令部已经将这些奉军叛徒枪毙了。
另外,本庄繁还通报给张学良一个“喜讯”,叛军首领张学成,已经被关东军枪毙了,尸体已经运往奉天
本庄繁还提醒张学良:吴佩孚居心叵测的率领定威军进入东北,目的肯定是要抢夺东北的控制权,刺杀张作霖、极可能就是吴佩孚所为,要不然吴佩孚怎么可能在张作霖遇刺的第一时间就进入东北?
目前东北局面已经稳定,吴佩孚依然在率兵北上,本庄繁说自己已经命令关东军前去堵截定威军了,决不能坐视吴佩孚阴谋夺取张学良权利的奸计得逞。
最后,本庄繁邀请张学良共同出兵,把吴佩孚驱逐出东北。
“我们决不能上日本人的当,他明显是在借刀杀人,让我们与定威军结下死仇。”李景林旗帜鲜明的说道。
“借刀杀人?谁跟谁借?
我看不妨假意答应本庄繁,然后再来个按兵不动,让他们两家去厮杀,等到合适机会、咱们再下场,把定威军礼送出境。”郭松龄老谋深算的说道。
“日本人才是真的居心叵测呢!
张海鹏的叛军中有一个大队日军、他怎么不说?”谢珂反问道,显然,他也反对与日本人合作。
“不管怎么说,日本人杀了张学成,就是替少帅除掉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我觉得也许这次日本人是真心帮我们,假如吴佩孚赖在东北不走,咱们还真不一定赶得走他。
我看还是趁着关东军主动帮忙,先把定威军赶出东北为妙。”马占山刚刚被提拔为省长,自然一切要从张学良的角度思考。
井玉泉认为自己身份太低,所以没有参加争论,但意见相左的郭松龄和马占山,与李景林、谢珂一直在针锋相对的争论着,两边势均力敌、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即便是如此,本庄繁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他成功分化了定威军与奉军,假如二者联手,关东军就只能逃到朝鲜去,今后再想进入东北,就不得不先与中国军队在鸭绿江上血战一场,坐拥天险的中国军队可不是好打的。
张学良不好意思卸磨杀驴、张嘴让吴佩孚退出东北,也不信日本人真的会那么好心,他决定不给本庄繁回电报,准备坐山观虎斗,让吴佩孚帮着削弱一下关东军,让关东军把吴佩孚赶回关内,对张学良来说都是不错的“借刀杀人”之计。
张学良决定不管关东军与定威军的战事,赶紧回到奉天给张作霖发丧,接着这个机会把东三省的高层聚到一起,稳固住自己的地位再说。
张学良亮明态度后,其他人也就没啥好争执的了,郭松龄说有李景林、马占山、谢珂他们“护驾”,奉天又是自己的根据地,他就先不回去了,他要盯着定威军与关东军的战事。
张学良觉得郭松龄说的有道理,于是带人先返回奉天去了。
郭松龄不肯跟张学良回奉天,是因为他也有个“借刀杀人”的计划要暗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