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刘禅已踏入那片曾经属于交州的土地,心中满怀着期待与兴奋。让他倍感惊喜的是,霍弋和关索这两位将领竟不辞辛劳地亲自赶来此地迎接他。
只见刘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对着眼前的两人亲切地说道:“你们俩啊,可真是有心了!何须大老远地跑来接我呢?朕一前往也是无妨的呀。”
霍弋闻言,亦是微笑着回应道:“陛下您能亲自莅临南州视察,实乃我等之荣幸呐!从古至今,尚未有哪位帝王亲临过这片南州之地呢。”
刘禅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接着说道:“你们的这番好意,朕已然心知肚明啦。”说罢,他转过头,看向一路随行而来的李严,缓声道:“正方先生,如今绍先他们都亲自前来相迎了,这下子你总该放心了吧?早些返回荆州歇息去吧。”
李严神色恭谨,微微颔首应声道:“既然事情已然如此,那么微臣就不再继续陪伴陛下您一路前行了。但是呢,微臣心中还有一番话语想要呈献给陛下您,还望陛下能够慎重考虑一下。”
刘禅听到这话后,饶有兴趣地将目光投向了李严,面带微笑并轻轻抬手示意他接着把话说下去。得到刘禅的许可之后,李严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开口说道:“陛下啊,据微臣所知,那南州之地的气候实在是过于炎热潮湿啦!微臣心里非常担心诸位皇子殿下会因为无法适应这样酷热难耐的天气而身体不适。所以依微臣愚见,要不就让皇子们跟着微臣一起先返回荆州吧。到时候,微臣自会安排得力之人护送皇子们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回到长安。不知道陛下对于微臣这个提议意下如何?”
李严曾经担任过数年之久的南州都督一职,对于那片土地的环境可谓是了如指掌。那里气候多变,时而烈日炎炎、酷热难耐,时而狂风骤雨、洪涝成灾;地形复杂崎岖,山林密布、荆棘丛生,野兽横行其间,时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此恶劣的条件,使得李严深知其中的艰辛与困苦。
正因如此,当面对当前的局势时,李严经过深思熟虑后,方才向刘禅进言并提出这般建议。而此时的刘禅,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三位皇子,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疼惜之情。身为父亲,又怎能不怜爱自己的亲生骨肉呢?然而,在这短暂的犹豫之后,刘禅心中更多想到的,则是大汉的未来基业以及这些孩子们日后所肩负的重任。
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刘禅终于下定了决心。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神色坚定地对着李严说道:“朕明白正方先生您的良苦用心,朕亦同样心疼自己的儿子们啊!但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若不让他们经历一些磨难与历练,将来又如何能够继承我大汉的千秋伟业呢?”
听到这话,李严微微一笑,表示理解地点点头回应道:“陛下的雄心壮志微臣自是心知肚明,只是这几位皇子终究年纪尚小,恐怕难以承受如此艰苦的环境啊。”
然而,刘禅却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并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已然差不多了,就这么定了吧,正方先生无需再多言了。”见此情形,李严知晓已无法再改变刘禅的决定,便只得恭敬地行礼告退。
随后,刘禅率领着众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南州的漫漫征程……
途中,刘禅接到了宗预发来的紧急奏书,刘禅打开后看到上面写着:“臣宗预奉陛下圣命携带国书祭品出使东吴悼念其先帝孙权。臣到境第二日觐见其新主孙亮,亮尚年幼,只是依礼召见别无他意,其国之重权果然尽握于太傅诸葛恪之手。是夜,诸葛恪于太傅府宴请臣,席间托臣转奏陛下,其愿率领东吴归附我大汉,成为天朝属国,重新签订同盟条约互不侵犯并赠送礼品若干。诸葛恪嘱臣致意陛下,意图突显其诚意,赠臣礼物亦多,臣已将礼物开具明细一并交入国库。另,诸葛恪多次言称欲见其叔诸葛均。臣观诸葛恪其人甚爱名声,常以先相国为标准,然其能力如何尚难预料,还请陛下圣鉴。”
刘禅心中不禁暗自冷笑起来:“那诸葛恪竟敢自比于相父?哼!他若能及得上相父的十分之一,便已是相当不错了。不过嘛,此人此番能够掌控东吴之大权,倒也足以证明其确实有些手段和谋略。只是可叹那孙权已然年老力衰,若是再年轻个十岁,又怎会落得如今这般田地呢?实在是令人惋惜、悲哀且慨叹不已啊!”
随后,刘禅回复宗预表示此次出使完成的很好,赐予他都亭侯的爵位作为奖励。然后继续踏上前往南州的路途。
当他们一行人踏入南州境内之后,果不其然,此地的天气愈发炎热起来。好在皇帝出行前准备颇为周全,尤其是对于至关重要的水源问题更是做了充足的安排。然而,尽管如此,年纪尚幼的皇五子刘谌却因为难以适应这巨大的早晚温差而发起了高烧。
刘禅见状,心疼万分,赶忙将爱子抱上马车。而后,他紧紧地拥抱着小刘谌,只觉怀中的孩子犹如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炉般滚烫异常。小刘谌虽然年幼,但却极为懂事乖巧,即便身体不适,仍强忍着病痛,不断地轻声安慰着父亲,告诉他自己并无大碍。
然而,刘禅心里十分清楚,在如今这个医疗水平还相当落后的时代当中,即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发烧症状,都极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极其严重的后果。尽管随军出征的医师已然前来替他的儿子看过病,并开具了相应的药方让其按时服药,但令人感到无奈的是,这药效却并不显着。
所以,刘禅自始至终都未曾离开过儿子半步,他一直坚定不移地守护在儿子的身侧,将自己全部的心思与精力都投入到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料之中,只盼望着刘谌能够早日恢复健康,重新变回那个活蹦乱跳、生龙活虎的模样。
当他转头看到另外两个小皇子也是小脸涨得通红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怜惜之情。终究还是狠不下心肠来,于是便招手示意让他们也登上自己所乘坐的这辆马车,好一同继续前行。
刘璿和刘瓒小心翼翼地上车后,立马就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从他们那略显紧张拘束的神情可以看出,即便面对着他们的父皇,此刻内心深处依旧充满了敬畏之意,丝毫不敢有任何放肆无礼的举动。
刘璿和刘瑶,皆是风华正茂之龄。刘璿年方十六,身形修长,剑眉星目,气质儒雅;而刘瑶虽年仅十五,但亦是面容俊秀,风度翩翩,实乃人中龙凤。只是,刘璿的相貌与父亲刘禅并不十分相似,反倒是刘瑶,眉眼之间隐约有着刘禅的影子。
此刻,四人一同坐在马车上。刘禅看着两个儿子,眼中满是慈爱地说道:“你们随朕一路走来,着实辛苦。既已上了朕的马车,便无需拘束,如今咱们是父子而非君臣。”听到这番话,刘璿心中稍定,方才开口问道:“父皇,不知五弟近况如何?”说罢,目光转向了一旁沉睡中的刘谌。
只见刘禅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刘谌的额头,然后看向刘璿回答道:“谌儿仍未退烧,故而精神不佳。待到前方郡县,咱们暂且休整两日,也好让谌儿能好生调养一番。”言罢,又担忧地看了一眼刘谌那略显苍白的小脸。
刘瑶面带微笑地宽慰道:“五弟吉人自有天相,定然会平平安安、毫发无损的,父皇您就不必过度忧心忡忡啦。”刘禅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随后将目光转向他们二人,缓声询问道:“不知你们可否知晓朕此番为何要携同你们一起巡游视察各个地方呢?”
只见刘璿拱手作揖,恭敬地回答说:“父皇想必是期望我们能够借此机会开阔眼界、增长阅历,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磨砺和锤炼吧?”刘禅闻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轻声说道:“不错,正是此等用意啊!璿儿如今已然十六岁,而瑶儿也到了十五岁芳龄,确实应该多多历练一番,以便日后能够替朕分担些许忧愁与烦恼。”
刘璿和刘瑶互相对视了一下,然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儿臣深深地明白父皇您的一片苦心啊!”刘禅微笑着接着说道:“你们两个可是朕众多皇子当中最年长的孩子,也是最早被赐予王爵封号的人呐。朕由衷地期望着你们能够成为各位弟弟们学习效仿的典范和楷模呀。而且,你们的年龄也确实不算小啦,差不多也快要到该谈论婚嫁之事的时候喽。”说到这里,两人不由自主地面颊泛起微微的红晕,看上去有几分羞涩之意。
尤其是刘璿,他表现得稍微有点局促和不安,涨红着脸,压低声音对刘禅说道:“父皇啊,儿臣觉得自己现在的年纪还是比较年轻的,这个时候就来讨论婚姻这样的大事情好像太早了一些吧。”刘禅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带着一丝调侃的语气说道:“还小吗?回想当年朕像瑶儿这么大的时候,早就遵照你们皇祖父的旨意,把你们的母后娶进家门咯。”
两人此刻皆是满脸通红,低垂着头一言不发。刘禅见状,脸上笑意更浓,接着说道:“咱们身为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总归是要经历男女之事的嘛。毕竟啊,一个男人唯有娶妻成家之后,方可算得上是真正长大成人啦!关于这个道理,等日后你们自然会明白的。待朕回宫之后呢,还得与你们的母后以及娘亲好好商讨一下你们大婚之事呢。不过在此之前,朕倒是很想了解了解,你们心中可有中意的女子呀?倘若真有,不妨直接告诉朕,朕定会优先予以考虑哟!”然而,尽管刘禅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那两人却依旧显得有些忸怩作态,始终不敢开口回应半句。
看到这般情形,刘禅不禁摇了摇头,然后故意提高音量说道:“哎呀呀,这可是难得一遇的好机会哟!错过了这次,说不定往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良机啦!”
就在此时,原本一直垂首不语的刘瑶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一般,猛地抬起头来。只见他那双灵动的大眼睛滴溜溜一转,然后便直直地望向了坐在一旁的刘璿,还调皮地冲着对方眨了眨眼。随后,他用一种略带调侃的语气笑嘻嘻地开口说道:“大哥呀,您不是向来都对向宠将军的千金——那位名叫向朵儿的小姐格外青睐有加么?小弟可记得清清楚楚呢,您曾经可是多次在我的面前提及此事哟!”
被弟弟这么突如其来的一番话给戳破心事,刘璿的脸色瞬间变得犹如熟透的苹果一般通红。他先是难以置信地看了刘瑶一眼,似乎完全没有料到自己隐藏在心底深处的秘密竟然会被弟弟就这样毫不留情地当众揭露出来。接着,一股又羞又恼的情绪涌上心头,使得他不由自主地瞪大了双眼,狠狠地瞪着眼前这个口无遮拦的弟弟,嘴里更是结结巴巴地反驳道:“二弟啊,你……你怎能当着父皇的面如此胡言乱语!简直太不像话了!”
而一直在上方坐着静静聆听兄弟俩对话的刘禅听到这里时,不禁微微一笑。他心中暗自思忖道:这向宠将军久掌禁军,虽说如今已经离世,其官爵相比起其他权贵而言确实稍显低微,但毕竟也是将门之后,家世倒也算不错。于是,他略微思索片刻后,笑着对刘璿说道:“既然吾儿如此钟情于向家小姐,那朕回宫之后自当与你母后好好商议一番。若一切皆无问题,便选定她作为你的妻子吧。不过嘛,在此之前,朕倒是很想亲眼见见这位未来的儿媳究竟是何等模样。”
听到父亲这番话,刘璿心中大喜过望。他连忙起身离座,快步走到殿前,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叩头谢恩道:“多谢父皇成全,儿臣定不负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