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绝命皇太子 > 第325章 司法专家-杨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尽管知道今日朝集,太子爷必然会拿自己开涮,可站在大殿上与太子爷正面对视时的,元洛一点底气都没有。

连他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心虚。

元洛偷偷地瞥了眼杨度,这老狐狸一脸的波澜不惊,事不关己,这让元洛愤恨他到了极点。

可太子爷的问话,岂敢不回?

事已至此,想抵赖肯定不成,况且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否认。

只见元洛出列,向太子爷拱手之后,朗声回复道:

“禀奏太子殿下,敦煌张氏父子,臣弟认识。”

“很好。”

太子轻飘飘两个字,犹如泰山压顶之气势,压迫得赵王喘不过气来。

还没等他多喘口气,那充满压迫感的声音,接踵而至,“赵王,敦煌张氏与河西走廊一带的叛军马匪勾结,而又

与你这个皇子认识,他们和叛军之间的事,你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句话犹如千钧重负,元洛那里承受得住,他面色大变连忙辩解道:

“回禀太子殿下,臣弟与他们父了是第一次认识,纯属泛

泛之交,并无深入了解,对张氏了解仅限于数百年的西域门阀豪族,在当地有相当势力。”

“还有就是敦煌张氏也是开国元勋,世袭侯爵勋位,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更不知他们与叛军勾结,若是知道的话,必然要和他们割袍断交,请太子殿下明察!”

赵王这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也是他的真实想法。

不了解内情的旁人怎么听,也都觉得在情理之中。

可对于知道赵王内情,存心找茬的太子来说,根本不在乎元洛说些什么。

权谋的最高境界,就是莫须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何况赵王与宁王元武暗通款曲,勾结复仇盟刺杀太子,私下结交地方豪门。

虽说前两项罪名还没真凭实据,可嫌疑极大。

但私下结交地方豪门列强,居心叵测。

单凭这条,已是犯了太子爷的大忌,触犯了他的逆鳞。

如今元智大权在握,基本掌控全局,也很喜欢用这一杀招。

“什么,你居然不知情?”太子玩味一笑,咧嘴道:

“皇三弟,大家有目共睹,你一直在宫内长大,到现在也不曾离开过京城一步,而敦煌张氏却始终在西域发展,与你远隔千山万水,风马牛不相及。”

“十几天前张氏父子才来到京城,他们想到东宫来拜见孤而未果,他即派军师向他们抛出橄榄枝,并且宴请了他们,孤倒要问你,若是无心,你一个郡王,又怎么想去结交张氏父子?”

“敦煌张氏勾结叛军马匪在前,已有不臣之心,而你这个郡王,和这些人居然牵扯不清,皇三弟,你倒是说说看,你竟然是何居心?”

一番话如同疾风骤雨,站在风暴中心的元洛表情僵硬,脸色苍白,浑身冷汗直冒。

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权谋的腥风血雨。

此时庄严的宣政殿,下一秒就是地狱修罗场,而目标就是他-皇三子元洛。

台阶上姜五郎捧着的天子剑,就拿他出鞘。

权谋不等同于权术,城府也不是手段。

一个自认为会玩弄权术,心机很深的人,或许很适合谋划,但并不意味着他一定善于权谋。

权谋与城府,是一个合格政治家的必备要素,但却不是全部。

元洛确实稚嫩许多,至少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他也许在军师协助下,知道怎么去谋划一件事,或是策反一个人,也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更有笑里藏刀的演技。

可是,当他站在这大殿之上,与智商在线,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太子对峙时,他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他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昏厥过去,已算是非常不错了。

眼看局面要糟,始终冷眼旁观的杨度,终于开口了。

他不希望赵王毫无抵抗地被太子斩于午门之外。

“殿下,老臣有一个疑问。”

杨度出列向台墀上的太子拱了拱手,目光则凶狠地扫向曹可盛,问道:

“请问曹大人,既然敦煌张氏早已与叛军马匪勾结,如此要抄家灭族的死罪,为何会在家中留下证据?”

“为何偏偏要在张氏家主张冲,和少族长张苞都不在敦煌期间,被人举报?”

“那些证据是否查证属实?而主要嫌疑人张氏父子现在何处?那些举报之人,又是什么来历?”

“这一切,赵大人可否查了清楚?”

杨度毕竟老辣,开口便是连珠炮似的四五个问题。

曹可盛听罢,只是微微皱眉,然后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证据属实,当场就已经对质过,并且所有证据下官均已带来。”

杨度闻言摇了摇头,冷哼道:

“如今张氏族人都已死,算是死无对证,而张氏父子是主要嫌疑人,嫌疑人都没到场对质,你这句话,缺乏可信度。”

杨度长期主管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对于刑法和审案程序十分清楚。

他说得的确在理。

没等曹可盛想出来反驳,杨度又对着元智拱手道:

“太子殿下,但凡抄家灭门案件,应慎之又慎,缜密不漏确保万无一失,铁证如山才可定罪。而曹大人虽然是瓜州刺史,但如此大的谋逆案,显然超出了他的权限范围,他却直接下令把张氏灭族,这是否存在蹊跷?”

杨度一针见血。

别说曹可盛,就连元智都没充分理由反驳。

对于国法刑律,审案流程等他自然是了解不多,事先也没有考虑周全。

按杨度说法,此案有两大疑点。

一是超出主官的职权范围,刺史确有生杀予夺大权,可对于拥有二等勋爵的大族,不经过朝廷三司会审,直接灭门,是错误的。

二是主犯并不在现场,没有他们的口供笔录的情况下,直接定案,显得证据不足啊。

杨度的这番言辞,引得大殿里开始嗡嗡声四起。

他压根不去纠结赵王与张氏父子之间的关系,而是直接推翻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

敦煌张氏到底有罪没罪?

若是有罪,证据呢?

什么叫证据确凿?

缺乏最关键人物的口供,证词等。

这件案子疑点重重,到处都是漏洞。